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unk,牛津英文字典直译其字面含义为:“无用之人、罪犯、暴徒。”词源可追溯到17世纪,意为“妓女”。Punk在上世纪70年代被定义为“朋克”之后,又衍生出“朋克艺术”、“朋克时尚”、“朋克舞蹈”、“朋克文学”、“朋克电影”和“朋克生活态度”等次文化。从2013年5月到8月14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13年度时尚大展“朋克:从混乱不堪到高级女装”向观众展示了朋克音乐的起源和四十余年的历史,以及朋克文化对当今时尚界高级定制女装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争议不断的朋克与朋克时尚大展
“朋克是混乱、无政府、反传统的。朋克也是英勇、富有艺术性、正直的。”大都会美术馆馆长Thomas P. Campbell这样写在展览画册卷首。“我是仅存于世的朋克。”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如是说。“朋克的核心是街头文化,是街上那群孩子们的DIY。”性手枪乐队主唱John Lydon又给出这般解释。
坊间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定义“朋克”的微型故事: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走上前来问我:“朋克究竟是什么?”我一脚踢翻了垃圾桶,回答:“这就是朋克。”他随即踢翻了另一只垃圾桶,问:“这就是朋克?”我说:“这不是朋克,这是赶时髦!”
大都会博物馆试图通过其年度时尚大展来诠释“朋克”这一主题,从最初就极具挑战性。首先,朋克文化和精神不是用区区几件衣服就可以表现的。更何况,展览启用的诸如香奈儿(Chanel)、巴宝莉(Burberry)、纪梵希(Givenchy)、圣罗兰(Saint Laurent)等高级女装,全部出自世界一线大牌设计师之手。这些制作精良且价格不菲的服饰与朋克文化影响下的日常服饰相距甚远。其次,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文化机构,大都会博物馆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是朋克叛逆的对象和不屑的死敌。“那些封面女郎招牌式的妆容和美甲,根本不是朋克,”《经济学人》杂志称这场星光熠熠、名流汇聚的红毯派对为“一场哗众取宠的尴尬”。《纽约客》杂志也撰文批评说:“展览中的‘破衣烂衫’大都是刻意剪裁而成,每个拼接角度都早经过精确设计。朋克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把这些衣服穿上身。”
为英雄制衣
位于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七个展厅陈列着一百余件男女装,源于70年代的经典朋克行头与最新一线大牌打造的高级成衣,以朋克摇滚乐为背景汇聚一堂。混乱、叛逆和骚动不安在步入展厅入口的刹那即如影随形。一面投影循环播放着一群朋克青年在颠簸的镜头前上下蹦跳、挥舞手臂的录像,投影的两侧站立着留爆炸头发型、手势挑衅的模特儿。左边的正红色系带衣裤设计是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在70年代的作品。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两个被誉为朋克发源地的复制空间:纽约曼哈顿的CBGB俱乐部和伦敦国王街的服饰店。CBGB俱乐部于1973年创办之后,逐渐成为美国朋克乐手和乐迷的集散地。70年代纽约的年轻人常常欢聚在CBGB俱乐部,彻夜与狂躁的朋克音乐为伴,他们的服饰大都是破旧的T恤和牛仔裤。当然,真正让朋克在时尚界抽枝发芽的还要数Westwood和McLaren的服装店。
1971年,Westwood和McLaren在伦敦国王街430号开了一家服饰店,售卖的衣服和首饰以出格闻名伦敦:涂有让英国女皇难堪的挑衅标语的T恤,带金属铆钉的狗项圈手环和颈环,用别针、锁链甚至剃须刀片装饰的衣裤。而他们后来的设计灵感多多少少源自1973年8月的纽约之旅,在这次旅途中他们结识了New York Dolls乐队,并操刀设计了一系列极具风格的演出服。New York Dolls夸张、颓废、戏剧化的视觉造型影响了众多乐迷和其他乐队。McLaren之后又成为性手枪乐队的经纪人,带领吉他手Sid Vicious和主唱John Lydon名噪一时。随着性手枪乐队的迅速蹿红,曾经仅仅流传于纽约地下俱乐部的朋克音乐闯入大众视野。而Westwood之后也拥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跻身世界一线设计师之列。第三展厅陈列着一部分她早期制作的涂鸦T恤衫、马海毛毛衣和皮装系列。
自己做与做自己
“自己做”(D.I.Y.)一向都是朋克的宗旨,也是朋克精神对高级时装的重要影响之一。展览中的四个展厅被用以诠释“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朋克风格。“自己做—硬件”(D.I.Y. Hardware)向观众展示了朋克风格对于金属饰品的青睐。布料之间的拼接不再使用传统的缝合线,而是启用别针、金属链、剃须刀片和铆钉等作为连接,衣物的柔软和金属的尖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自己做—拼凑” (D.I.Y. Bricolage)则强调了朋克对于旧物的回收利用。无论是将碎裂瓷盘用铁丝固定的巨大项链,还是由塑胶袋和旧报纸剪裁而成的礼服裙,都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期间贫穷却依然忠于自我表达的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自己做—涂鸦与标语”(D.I.Y. Graffiti and Agitprop)揭示了朋克们为了对抗主流文化思想,在衣物上随兴喷漆、手绘无礼标语、印制激进图像等创作手法。而“自己做—毁灭”(D.I.Y. Destroy)则展示了朋克们对破衣烂衫的绝对钟爱。
布展墙面设计与灯光设计也叛逆感十足,原本平坦的白墙布满划痕和涂鸦,在粉红粉紫色的霓虹灯光渲染下显得晦暗隐秘。最后一间展厅的黑色墙壁上用灯管拼成“没有未来”(NO FUTURE)的字样,透露着绝望颓废气息的同时也在宣誓着活在当下怒放自我的单纯勇气。
争议不断的朋克与朋克时尚大展
“朋克是混乱、无政府、反传统的。朋克也是英勇、富有艺术性、正直的。”大都会美术馆馆长Thomas P. Campbell这样写在展览画册卷首。“我是仅存于世的朋克。”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如是说。“朋克的核心是街头文化,是街上那群孩子们的DIY。”性手枪乐队主唱John Lydon又给出这般解释。
坊间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定义“朋克”的微型故事: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走上前来问我:“朋克究竟是什么?”我一脚踢翻了垃圾桶,回答:“这就是朋克。”他随即踢翻了另一只垃圾桶,问:“这就是朋克?”我说:“这不是朋克,这是赶时髦!”
大都会博物馆试图通过其年度时尚大展来诠释“朋克”这一主题,从最初就极具挑战性。首先,朋克文化和精神不是用区区几件衣服就可以表现的。更何况,展览启用的诸如香奈儿(Chanel)、巴宝莉(Burberry)、纪梵希(Givenchy)、圣罗兰(Saint Laurent)等高级女装,全部出自世界一线大牌设计师之手。这些制作精良且价格不菲的服饰与朋克文化影响下的日常服饰相距甚远。其次,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文化机构,大都会博物馆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是朋克叛逆的对象和不屑的死敌。“那些封面女郎招牌式的妆容和美甲,根本不是朋克,”《经济学人》杂志称这场星光熠熠、名流汇聚的红毯派对为“一场哗众取宠的尴尬”。《纽约客》杂志也撰文批评说:“展览中的‘破衣烂衫’大都是刻意剪裁而成,每个拼接角度都早经过精确设计。朋克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把这些衣服穿上身。”
为英雄制衣
位于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七个展厅陈列着一百余件男女装,源于70年代的经典朋克行头与最新一线大牌打造的高级成衣,以朋克摇滚乐为背景汇聚一堂。混乱、叛逆和骚动不安在步入展厅入口的刹那即如影随形。一面投影循环播放着一群朋克青年在颠簸的镜头前上下蹦跳、挥舞手臂的录像,投影的两侧站立着留爆炸头发型、手势挑衅的模特儿。左边的正红色系带衣裤设计是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在70年代的作品。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两个被誉为朋克发源地的复制空间:纽约曼哈顿的CBGB俱乐部和伦敦国王街的服饰店。CBGB俱乐部于1973年创办之后,逐渐成为美国朋克乐手和乐迷的集散地。70年代纽约的年轻人常常欢聚在CBGB俱乐部,彻夜与狂躁的朋克音乐为伴,他们的服饰大都是破旧的T恤和牛仔裤。当然,真正让朋克在时尚界抽枝发芽的还要数Westwood和McLaren的服装店。
1971年,Westwood和McLaren在伦敦国王街430号开了一家服饰店,售卖的衣服和首饰以出格闻名伦敦:涂有让英国女皇难堪的挑衅标语的T恤,带金属铆钉的狗项圈手环和颈环,用别针、锁链甚至剃须刀片装饰的衣裤。而他们后来的设计灵感多多少少源自1973年8月的纽约之旅,在这次旅途中他们结识了New York Dolls乐队,并操刀设计了一系列极具风格的演出服。New York Dolls夸张、颓废、戏剧化的视觉造型影响了众多乐迷和其他乐队。McLaren之后又成为性手枪乐队的经纪人,带领吉他手Sid Vicious和主唱John Lydon名噪一时。随着性手枪乐队的迅速蹿红,曾经仅仅流传于纽约地下俱乐部的朋克音乐闯入大众视野。而Westwood之后也拥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跻身世界一线设计师之列。第三展厅陈列着一部分她早期制作的涂鸦T恤衫、马海毛毛衣和皮装系列。
自己做与做自己
“自己做”(D.I.Y.)一向都是朋克的宗旨,也是朋克精神对高级时装的重要影响之一。展览中的四个展厅被用以诠释“自己做”和“做自己”的朋克风格。“自己做—硬件”(D.I.Y. Hardware)向观众展示了朋克风格对于金属饰品的青睐。布料之间的拼接不再使用传统的缝合线,而是启用别针、金属链、剃须刀片和铆钉等作为连接,衣物的柔软和金属的尖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自己做—拼凑” (D.I.Y. Bricolage)则强调了朋克对于旧物的回收利用。无论是将碎裂瓷盘用铁丝固定的巨大项链,还是由塑胶袋和旧报纸剪裁而成的礼服裙,都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期间贫穷却依然忠于自我表达的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自己做—涂鸦与标语”(D.I.Y. Graffiti and Agitprop)揭示了朋克们为了对抗主流文化思想,在衣物上随兴喷漆、手绘无礼标语、印制激进图像等创作手法。而“自己做—毁灭”(D.I.Y. Destroy)则展示了朋克们对破衣烂衫的绝对钟爱。
布展墙面设计与灯光设计也叛逆感十足,原本平坦的白墙布满划痕和涂鸦,在粉红粉紫色的霓虹灯光渲染下显得晦暗隐秘。最后一间展厅的黑色墙壁上用灯管拼成“没有未来”(NO FUTURE)的字样,透露着绝望颓废气息的同时也在宣誓着活在当下怒放自我的单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