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园基地优势 树立育人为本理念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边边角角的空闲处很多,如何发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个人文校园、绿色校园,打造一个大力实施创新教育的广阔空间呢?这就要找准合乎校情的切入点,提倡“人本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建议的前提下,确定学校的新目标,做好校园经济与育人结合的文章,抓好校园经济建设。
  一、从管理入手,有章可循
  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校园苗木经济,对于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条件,增强环境育人的拓展性和渗透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这个意义,学校应该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学校校园经济领导组织。校长亲自筹划,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分关把口,学校指派劳技教师具体靠上,以实效性、教育性为原则,把校园经济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常务工作来抓,并抓出实效。
  二、强化日常管理,注重实效
  抓好校园经济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和校园的美化、绿化相结合,以及和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相结合。
  1.规划苗木发展蓝图,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土地。确保校园苗木经济合理、高效发展,在学校主道路、操场边、围墙旁、小花园等地方分别规划出风景苗木带和绿化苗木带。同时,在校园闲置土地处设立多处经济苗木培育区,如百日红培育区和法桐培育区等。
  2.充分利用基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学校的基地建设首先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实际操作场所,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基地,购进优良苗木品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栽培和扦插,达到育人第一的原则。各班组成兴趣小组,成为兴趣活动的排头兵,带领全班定期活动。为使学校校园经济呈良性发展,需制订苗木基地责任班级责任制、苗木基地管理检查评比制度等苗木管理系列制度,并重抓落实,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求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育人效益的最佳结合。
  3.抓好校园苗木经济管理。为此,一方面,学校要聘请附近有经验的苗木技术人员作为学校苗木管理的技术指导,选派懂管理、有技术的教师作为学校苗木管理人员,根据季节、树种的不同,适时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为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把校园内苗木划区,并分配到各个年级,确定责任班级,让学生成为学校苗木管理的主体,在学校苗木管理人员和校外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负责苗木的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从而形成了学校、校外、班级多级管理模式。
  三、加强教育,育人为本
  学校应把校园苗木经济与对学生的管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果。
  首先,要组织教师把校园苗木管理开发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编写成劳动教育教材,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指导教师有教学计划、教案,并指导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运用大量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又可在劳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在整个苗木管理中,学生要动手动脑,写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成果,这在无形中便产生了能力,把知识学活学牢了,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学校的基础建设已成为一门隐性课程,影响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苗木管理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会放手让学生尝试,并把实践活动进行评比、总结,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一块地整平了,一块地出苗了,他们流汗的同时,收获了更多成功的喜悦,巩固了书本知识,体味了普通劳动者的人生历练,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他人的赞赏,促进了学生自信的建立,这不是空洞的几句话就能表达的。学校要坚持每年进行春秋等季节的苗圃管理,如春季校园的整理和苗木的移栽,并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应一起行动,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校园苗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
  1.用学校较好的苗木经济效益,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体验丰收的快乐。把学校苗木的经济收入,投到基础建设上,以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减轻特困家庭学生经济负担,改善特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学校可以为部分学生减免午餐费,补贴校服费,以及每学期补助教职工餐费等。这样把钱用在学校和师生身上,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好评。
  2.带动农户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信息的传输往往带来思想的转变,思想的转变又会促使行为的改变。针对部分农户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通过校园经济开放日、家长会等平台,向家长们宣传校园苗木经济的情况,让他们实际参观学校的苗木基地,切实感受苗木栽培带来的经济效益。学校积极穿针引线,为多户农民无偿提供服务,带动他们共同发苗木财,使学校、家长及社区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大环境。
  校园苗木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展示了学校的校园经济建设情况,另一方面又承担着环境育人的重任。要想加强校园经济建设,真正打造出一所农村校园的特色品牌,需要我们强化校园基地优势,树立育人为本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难免出现少数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成为后进生。后进生对班集体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和危害,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化 爱 后进生 尊重 赏识    每个学生原本就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都有求知、上进的心,他们都渴望充实自己。但由于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关键词:感性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形象美 主题美 自然美    语文课本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
期刊
反思一:数学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统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不愿在概念的引入及数学结论的形式与发现过程等内容上花时间,以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  2.对数学应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高考中对应用题的考查不突出,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标准把握不透,教科
期刊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石榴的時候也闹出了笑话:那是70年代末期
期刊
在2011届高三生物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备课组依据“3+理科综合”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科部分,结合我校高中生物学教学及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复习效果。在市质检、省质检与外校对比中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我们制定的复习计划和采取的复习方法,处处都体现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期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多中学教师都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问题教学法关键是如何设置问题。问题一般依据教材设置,依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  然而
期刊
摘要: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  关键词:学习 实践 修身内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借助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代青少年要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四有”新人,就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对青少年
期刊
“复习课难教,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声。在讲授复习课时,教师往往没有了新课的激情,学生也不如听新课那么感兴趣。他们觉着“这些我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听了”。如何才能打破复习课“老师不愿意講,学生不乐意听”的僵局?怎么才能上好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三点体会。  一、教学设计要生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应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愿望为目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动力的强制性学习
期刊
“运动产生变化,变化检测能力。”近年各地的中考题中,越来越多考查学生能力的动态题目不断涌现,甚至成为中考压轴题。动态型问题的解决几乎涉及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动态理解和深刻把握。对于动态型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深入理解运动图形所在的条件与环境,然后化“动”为“静”,采用以静制动的策略,分析找出题中各种图形的结合点,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认真、迅速、准确的解答。  例1:(南通)如图,在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获得了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找准切入口,从而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