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真正轻松愉快地学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都会表现为好动、好问、好奇。要调动学生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思、多想,培养探索能力。
   一、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境,开发他们的智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设置悬念,出示课件:12名学生站成一个正方形做套圈游戏,把投掷目标放在正方形正中间的位置上,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套圈游戏是否公平。
   学生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争得面红耳赤。这是教师说:学完这节课你们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学完“圆的认识”后,学生都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因为站在不同的位置与投掷目标的距离不相等。应该学改一下游戏规则,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站在以投掷目标为中心且半径相同的圆周上。这样学生根据体验,共同理解、发现、探讨、概括了圆的特征,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自信心,并且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
   小学生对能触及事物的理解比较快。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组织学生观察,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引导他们由表及里地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先设计一个情境,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推导的“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的“割补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拼合法”,从而产生问题:“求圆的面积该用哪一种方法呢?”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有的说用“数方格法”,有的说用“拼合法”,有的说用“割补法”。但当他们通过继续观察教师演示的动画时却发现,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地得出圆的面积的大小。通过讨论,学生提出能不能把圆切开再拼的新问题。
   教学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将一个圆形切割、拼摆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然后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验证了用“切拼法”能得出圆面积的设想,使学生在推导圆面积的过程中,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三、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联想能力比较差,容易孤立、片面地看待事物。为此,教师就应当给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组织他们在课堂上讨论,培养其探索能力。
   例如,分数除以整数是分数除法的基础,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一是从计算式子的直觉来看,如6/7÷2=6÷2/7=3/7是根据“等分除法的意义,将除法转换成乘法计算,如6/7÷2=6/7×1/2=3/7。到底哪一种方法好呢?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说第一种方法好。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再出几道题让学生计算。在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后组织讨论,使他们了解运用第一种方法是有条件的。即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第二种方法是普遍可行的,从而确定在实际计算中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数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使讨论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理解、记忆和形成的概念最为清晰,也最为深刻。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让他们动手、动脑,主动的参与认知活动,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其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
   例如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教学时,教师先出示隐含的循环规律的一副图形让学生整体观察,问他们这些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认真观察,并从中找到其排列的规律,这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第一行到第二行是怎样变的,学生认真观察找到规律,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图形变化规律,老师就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移一移。紧接着老师提出新的排成性问题,要求学生再把第二行变到第三行,第三行变到第四行。学生们兴趣可高了,因为他们已初步的知道这组图形从上到下的变化规律,动手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问;现在你们是否发现了这组图形从上到下变化的规律?他们都是怎样变化的?由于循环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发现确实较难,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引进了动手操作的环节,顺利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们在这一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政治科高考遵循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由文科单科型考试模式转轨到"X"综合型考试模式(大综合或小综合),给每位政治教师提出了客观存在的新问题:方向感弱化,能力性强化。死知识减少,活材料增多。欲获得优良成绩绝非易事。因而学生对政治课缺乏持久的兴趣与热情。笔者曾执教于一所普通中学,对此类问题感触颇深,但也就此作了诸多思考,下了不少功夫,谨以为若能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努力创设"四境"
期刊
研究目的:梳理传统文化背景下意象思维的发展脉络,明晰意象思维概念的内涵,从发生学角度揭示意象思维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的渗透及影响,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研究内容:论文从
背景:  围手术期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是胃肠外科研究的重点领域,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减少手术应激和加速患者术后胃肠恢复。在2001年丹麦Kehlet教授[3]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来,在
1.陡帮开采技术大型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包括开采参数、工作帮陡角优化和均衡剥采比等研究,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工艺、生产和计划管理的试验,摸索了一套陡帮开采工艺,解决了多台
多年来,我一直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为解决学生"不会读书"的问题,提高高年级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上语文课只注意看老师的板书,专等抄老师板书的内容的现象。   经过反复实践,我感到,对那些不会读书的学生,如果语文教师能因人而宜,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阅读能力是不难提高的。学生不仅能学会读书,而且会读得很好。  
期刊
本文从建厂规模、产品方案、厂址方案和总图布置、采卤方式、盐田光卤石矿采收、盐田规模及其建造、老卤排放、氯化钾产品加工方案、供电供水及引进设备等10个方面,回顾了青
深度报道一度是报纸的优势, 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短短几年中,电视借鉴报纸这一报道方式,结合自身特点, 形成了深具电视特色的深度报道, 弥补了以前只
【摘要】 做任何事情都得打好基础,学习汉字更应该从起步就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校学生来说,这些陌生的文字让他们很感兴趣,但掌握他们又有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孩子们正确的、优秀的识字写字方法,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认识博大而精深中国文字,去探索中华文明的奥妙。   【关键词】 识字 写字 方法 教学模式      中国汉字发展漫长,历史悠久,字形复杂,书写体型多样,多音多义,内容丰富,音形分离,
创造教育是培养作为社会主体人的创造性(即创造能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教育思想。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在于创造。因此, 现代教育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极其重要。   在当前中、小学校所设的学科中,拿美术课来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已被教育界公认。理由如下:   其一,美术教育具有开发人的右脑
期刊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时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理想化的基本途径。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新时代的学生正确处理和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提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只有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够进行科学高效的决策与交流,最终实现有效利用信息功能随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