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一直教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为解决学生"不会读书"的问题,提高高年级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上语文课只注意看老师的板书,专等抄老师板书的内容的现象。
经过反复实践,我感到,对那些不会读书的学生,如果语文教师能因人而宜,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阅读能力是不难提高的。学生不仅能学会读书,而且会读得很好。
我进行这一尝试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预习,扶学生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前预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指导预习很重要。我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然后开始辅导学生预习。预习的内容与要求,分阶段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地提出。比如:刚开始预习时,只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而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进一步就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总结写作特点;提出疑难问题,查阅参考书等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之,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预习任务。
我每教一篇新课之前,都布置预习,并且根据不同课文,提出不同要求,授之以法,使学生知道为什么预习,怎样预习,预习什么。如让学生预习《凡卡》一课时,要求学生分清课文中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的内容,哪些是描写凡卡的神态与动作的句子;预习《琥珀》一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与被发现的。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刚开始指导预习,我采用大面积批改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天天检查批阅评分,培养他们的习惯。对一部分阅读能力低的同学,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指导他们去读,给他们示范,传授给他们老师读这段文章的方法。有时还请预习方法掌握得好、预习效果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传经送宝,以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对预习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认真、主动,慢慢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都会自觉地预习课文。
二、精讲多练,帮学生读
在课堂上,我注意利用学生预习的成果,凡学生通过预习、独立思考,自己解决了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自己讲,自己谈,鼓励、表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同学。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予引导,对学生理解不准确或有失偏颇的问题给予纠正或补充,这就节约了课堂上讲的时间,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时间自学,多读多练。过去讲古诗,一般一节课讲一首,有时甚至连作业也处理不了;现在,一节课可以教学三首或四首,而且还可以进行一些课外古诗的欣赏。
由于"帮学生读"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根据学生实际"帮读"很重要,也很关键。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帮的程度不同;不同内容的课文,"帮"的角度也不同。这要讲究两个"因材施教"。这个材,一是学生实际,一是教材实际。叶圣陶先生关于阅读教学的论述中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学会、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多讲反而无益,有时适得其反,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个不停,极容易冲淡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前边说到的学生不会读书,阅读能力差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我们当教师的热衷于讲个滔滔不绝不无关系。
三、引导阅读,教给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关键是教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及其规律。如"三读四步法"(即初读粗知内容,再读了解大意,复读分清主次。复读按两步进行,一是把握文章重点,二是理顺文章层次)即是读书的一般方法。无论是预习,还是课堂学习,都离不开读,读则按要求,不乱读、不盲目地读,读时要求笔不离手,圈、划、批、点与读同时进行,时间久了自成习惯。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督查与指导。同时,各类文章各有特点,我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各类文章的规律性知识。了解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做到"举一反三",总结怎样概括课文大意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设计同一类型(或复习学过的课文)的片段,由易到难,让学生自行阅读分析,让学生确实掌握有关的规律和知识。对篇章的分析也是如此。这几年,我坚持为学生设计阅读作业,还与写作结合起来,设计了"以读促写"作业,让学生练习。并把这种引导阅读向课外延伸,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过反复实践,我感到,对那些不会读书的学生,如果语文教师能因人而宜,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阅读能力是不难提高的。学生不仅能学会读书,而且会读得很好。
我进行这一尝试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预习,扶学生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前预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指导预习很重要。我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然后开始辅导学生预习。预习的内容与要求,分阶段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地提出。比如:刚开始预习时,只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而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进一步就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总结写作特点;提出疑难问题,查阅参考书等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之,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预习任务。
我每教一篇新课之前,都布置预习,并且根据不同课文,提出不同要求,授之以法,使学生知道为什么预习,怎样预习,预习什么。如让学生预习《凡卡》一课时,要求学生分清课文中哪些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的内容,哪些是描写凡卡的神态与动作的句子;预习《琥珀》一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与被发现的。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刚开始指导预习,我采用大面积批改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天天检查批阅评分,培养他们的习惯。对一部分阅读能力低的同学,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指导他们去读,给他们示范,传授给他们老师读这段文章的方法。有时还请预习方法掌握得好、预习效果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传经送宝,以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对预习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认真、主动,慢慢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都会自觉地预习课文。
二、精讲多练,帮学生读
在课堂上,我注意利用学生预习的成果,凡学生通过预习、独立思考,自己解决了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自己讲,自己谈,鼓励、表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同学。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予引导,对学生理解不准确或有失偏颇的问题给予纠正或补充,这就节约了课堂上讲的时间,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时间自学,多读多练。过去讲古诗,一般一节课讲一首,有时甚至连作业也处理不了;现在,一节课可以教学三首或四首,而且还可以进行一些课外古诗的欣赏。
由于"帮学生读"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根据学生实际"帮读"很重要,也很关键。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帮的程度不同;不同内容的课文,"帮"的角度也不同。这要讲究两个"因材施教"。这个材,一是学生实际,一是教材实际。叶圣陶先生关于阅读教学的论述中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事实上,只要学生能学会、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多讲反而无益,有时适得其反,教师不厌其烦地讲个不停,极容易冲淡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前边说到的学生不会读书,阅读能力差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我们当教师的热衷于讲个滔滔不绝不无关系。
三、引导阅读,教给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关键是教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及其规律。如"三读四步法"(即初读粗知内容,再读了解大意,复读分清主次。复读按两步进行,一是把握文章重点,二是理顺文章层次)即是读书的一般方法。无论是预习,还是课堂学习,都离不开读,读则按要求,不乱读、不盲目地读,读时要求笔不离手,圈、划、批、点与读同时进行,时间久了自成习惯。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督查与指导。同时,各类文章各有特点,我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各类文章的规律性知识。了解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做到"举一反三",总结怎样概括课文大意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设计同一类型(或复习学过的课文)的片段,由易到难,让学生自行阅读分析,让学生确实掌握有关的规律和知识。对篇章的分析也是如此。这几年,我坚持为学生设计阅读作业,还与写作结合起来,设计了"以读促写"作业,让学生练习。并把这种引导阅读向课外延伸,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