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导趣?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说明文作为一种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然而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在师生中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语文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究其原因,是因为说明文一般都是平平实实的,比较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而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一成不变地按多年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机械地走下去,把程序走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学生肯定会感到无聊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明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就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由此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还是语文教师没有引导好学生,没有采取化“腐朽”为“神奇”的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说明文教学中,可运用下面三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渐入佳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感知力和理解力都处在最佳发挥状态。如果每节课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就会好,所以,每堂课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绿色蝈蝈》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一道谜语:“腿长胳膊短,身披绿衣裳。有人不吭声,无人把歌唱。”谜面很有趣,对于学生来讲谜底也很简单,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蝈蝈较熟悉,因此学生马上就猜着了。接着我便提了两个问题:蝈蝈的主要生活习性是什么?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了。再比如在教《月亮上的足迹》时,我让学生玩一个接龙游戏,我先起个头:“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太空寻找着外星生命。你透过舷窗,看到了美丽的景象。”学生就七嘴八舌地接上这个故事,在大家都发挥了想象力之后,再引导他们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和大家接的故事作个对比,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写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提高了能力。
  导入设计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来讲,我们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等较有情趣的方法。当然,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二、运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让静止的文本知识充分“活”起来。比如我在上《故宫博物院》时,先出示课件——故宫博物院的布局图,让学生不要看文本,说一下课件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因为课件是配音画图,很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看得很认真。看完之后,学生纷纷回答。之后,我顺势引导,要求学生再对照课文,看一下文中的说明顺序是否同课件中的说明顺序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完成课后习题一。当然我在设计课件时,是按照文本中的顺序设计的,我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想把抽象的文本问题同充满“活力”的直观图形结合在一起,来刺激学生的视觉机能,这样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就由平面观感凸显成立体感,极大地增强了说明事物的形象性。这种变抽象说教为立体感知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三、课内外相结合,启迪思维,拓展学生视野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面向未来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在交流和探讨中,作出自己的判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比如:我在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教学任务完成并作了简单小结后,我便用大屏幕出示一则关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危害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后,要求他们结合课文内容,为消灭这一入侵者献计献策,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关“环境保护”的想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我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联系本地实际,写一篇小论文。这样就让学生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这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马楼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结婚第三年,老公冯飞因工作外调至上海,而我因为规培也去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当得知我俩新的工作地方竟然只隔着一条街时,我们身边的朋友都大呼“缘分天注定”。我俩却相视一笑,我们已经达成一致——不住一起,好好享受暂时的分居生活,对外宣称恋爱关系。  到了上海入住医院宿舍那天,我所有的布置都是为独居做准备。冯飞一趟趟帮我搬东西,时不时地冒出一句:“你真不给我留地方啊?我们单位没有宿舍,可要自己花钱租房的。”
一大清早,斑马探长的门外就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来人一边敲一边喊:“探长在吗?我有重要的事情麻烦你。”  斑马探长睡眼蒙咙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眼镜王蛇妈妈。斑马探长觉得非常奇怪,一向厉害的眼镜王蛇妈妈怎么会找上门呢?他还未想清楚,蛇妈妈就开口了:“探长,请帮帮我!我的孩子昨天晚上出去觅食,可直到今天仍没有看见回来,我觉得一定是出了事。求你帮我寻找我的孩子!”  蛇妈妈说得干脆利落,斑马探长很佩
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它在巩固并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起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知识面等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用多种表现手段来展示其学习、思考的结果,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创新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它在巩固并检验课
摘 要:分析美国马萨诸塞州于2017年通过的《英语语言艺术与识字课程框架》有关高中写作教学的表述可知,其具有如下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一是以写作本体为主线设计课程;二是在各年级写作发展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很强的教学指导性;三是注重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课程标准;《英语语言艺术与识字课程框架》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马萨诸塞州是美国的教育强州,其母语教育水平在美国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长期以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远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空间中,这显然偏离了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根本目标。面对这样一门具有活力的新课程,我们应当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只是教室;让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数感”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凸显出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现就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这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自从国家开始在农村小学推行英语教学以来,农村小学面临着英语教师师资匮乏,教学上捉襟见肘的教学现状。虽有对策,却也只能解燃眉之急。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根本出发,如何在国家推行并实现教育均等化的过程中不误人子弟,却也不是无路可走。  转岗素养学习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在逐步发展。自2001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
随着新课改思想在初中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每一章节知识体系复杂,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要点和性质内容。在教学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事无巨细的问题教学,而抓住典型问题的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以其所选案例自身所具有的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等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
我们的学生,面临的世界越来越复杂,面对的挑战越来越纷繁,未来的中国是否更加繁荣富强,关键看教育。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高超的科技学养当然重要,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扎根故土,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榜样,从小立大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励精图治。只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才能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让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培养出更多为民为国为世界服务的精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提问要体现教学的重点,体现知识能力层次;要把握好时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艺术;例谈    疑问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教学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之间的桥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目的主要是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