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卫生统计专业专业课教学中,应设置基本实践技能评价标准,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来增强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卫生统计专业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 卫生统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卫生统计的业务性质是围绕医疗卫生单位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同时。还要对统计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卫生统计工作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综合性、广泛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卫生管理、医学科研等对统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卫生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卫生统计人员的地位愈显重要。
我校从1993年开始招收卫生统计专业大专,2000年以后改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统计方向)本科,目前已培养卫生统计专业人才300余名,许多学员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少数人担任医院的信息科、卫生经济管理科、质量办主任职务,还有部分学员担任各级卫生机关的助理员,为我国和我军的卫生统计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明确了卫生统计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各类卫生单位的统计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卫生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及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统计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更要具有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确定卫生统计专业的实践技能评价标准,对于完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顺和进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技能评价标准
实践技能是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卫生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牛实践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经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卫生统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实践技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统计基础理论,能对一般资料进行正确地统计分析
(1)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应明确常见资料的类型、资料的描述、统计方法的选择、研究的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等内容。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和计量单位;牢记数学公式,熟悉计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各种统计指标。
(2)掌握常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方法,能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统计计算。
(3)能根据不同资料和分析的目的,编制自明性强的统计表,能选择并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2、有综合统计分析能力
(1)能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制定统计分析方案,写出调查报告、情况反映、工作总结、计划执行情况等统计分析报告。
(2)能根据调查方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提供统计信息。
(3)树立正确的观点,判断资料的真伪,坚持实事求是,能对现实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4)写作用词恰当,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报告主词明确,层次分明,基理清晰。
3、能设计专题调查表和制定调查方案
(1)能根据业务需要,依据调查设计原则,设计专题调查表,并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
(2)能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拟定专题调查方案,主题明确,项目简明,切合实际。
4、具有编制统计报表的能力
(1)能根据需要设计原始记录表、登统计表和统计整理表,及时收集各种统计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建立统计台账,积累资料,反映某一现象的数量特征。
(2)明确各类统计报表的表式结构、逻辑关系、指标含义及相互关系,能对下级单位的报表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掌握统计报表的填报方法,能按要求填写各种基层统计报表,汇总各门编制综合统计报表。明确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程序、上报方式和时间要求。
5、熟练掌握病案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1)熟练掌握疾病编码(ICD-10)和病案编目系统。
(2)熟悉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基本操作,能够从中提取、汇总所需数据,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6、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1)能在工作中扑捉卫生管理、医学中的异常现象,合理选题,进行卫生管理、影响因素、病因学等研究。
(2)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统计咨询服务。
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授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而知识的巩固与熟练的运用,又有赖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1、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在卫生统计专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都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上来,这就要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
(1)改革课程设置,适应实际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证合格人才的关键。卫生统计本科毕业生大多面向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不仅需要统计人员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管理学、医学、计算机、经济学、人文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卫生统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主线,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由,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具体可考虑以下两点:①压缩专业课程门数,增加专业知识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编写出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教材和配套的作业练习。如为适应临床试验的需求,可开设临床试验统计专题系列讲座。②开设统计分析和专业统计实践课,如医院管理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均可结合教学进度,采用医院医疗统计、病案首页数据、卫生服务调查等数据设置相应专题实践课,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作为备课、讲课、作业练习的出发点,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边讲边练,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多用实例来讲述理论。多进行案例分析。
(3)在课堂中抓实践技能的训练。统计的特点就是用数字说话,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都是通过计算得出来。在课堂上结合作业练习,运用统计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百分数、倍数、平均数、增减速度等。直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可经常搜集一些近期的统计资料交给学生进行分析。
(4)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性教学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实际业务知识和新的信息知识,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 能力,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动态,还要让教师深入卫生统计工作岗位从事实际业务工作,熟悉业务,搜集实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适合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卫生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
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用人才”的培养
(1)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即将实习现场搬到了学校,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起到在实际部门实习同样的效果。如可从医院调一部分病历,建立模拟病案统计室,让学生熟悉疾病编码和医务统计工作;利用计算机室建立HIS系统,让学生了解医院的数据流等。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卫生统计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及可操作性的科学。因此,在学完有关的课程后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结合统计调查的教学内容,列出一些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如对院内感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门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等。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学校提出调查提纲,要求学生在假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或对出现新的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情况反映或统计资料分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讨论,并从选题、设计、分析方法、报告撰写等方面对调查报告进行讲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增加卫生经济管理实习。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深入,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评价其绩效的重要指标,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核算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卫生统计人员应掌握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等会计学、经济学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会计实习环节。使学生与会计凭证、账表的直接接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践技能。
(4)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认真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根据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标准,制定考核项目,以动手操作、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主,包括任务完成的质与量、计算是否准确、操作程序是否正确,结合实习态度,组织纪律,严格考核。
(5)组织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才干
①聘请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业务行家到学校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增进信息交流,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开阔眼界。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中心或信息科的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增加学生实践性知识。③与医院、机关等业务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参加业务部门的专题调查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工作。
关键词 卫生统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卫生统计的业务性质是围绕医疗卫生单位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同时。还要对统计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卫生统计工作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综合性、广泛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卫生管理、医学科研等对统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卫生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卫生统计人员的地位愈显重要。
我校从1993年开始招收卫生统计专业大专,2000年以后改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统计方向)本科,目前已培养卫生统计专业人才300余名,许多学员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少数人担任医院的信息科、卫生经济管理科、质量办主任职务,还有部分学员担任各级卫生机关的助理员,为我国和我军的卫生统计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明确了卫生统计专业培养的对象是面向各类卫生单位的统计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卫生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及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统计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更要具有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确定卫生统计专业的实践技能评价标准,对于完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顺和进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技能评价标准
实践技能是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卫生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牛实践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经过近10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卫生统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实践技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统计基础理论,能对一般资料进行正确地统计分析
(1)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应明确常见资料的类型、资料的描述、统计方法的选择、研究的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等内容。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和计量单位;牢记数学公式,熟悉计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各种统计指标。
(2)掌握常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方法,能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统计计算。
(3)能根据不同资料和分析的目的,编制自明性强的统计表,能选择并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2、有综合统计分析能力
(1)能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制定统计分析方案,写出调查报告、情况反映、工作总结、计划执行情况等统计分析报告。
(2)能根据调查方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提供统计信息。
(3)树立正确的观点,判断资料的真伪,坚持实事求是,能对现实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4)写作用词恰当,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报告主词明确,层次分明,基理清晰。
3、能设计专题调查表和制定调查方案
(1)能根据业务需要,依据调查设计原则,设计专题调查表,并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
(2)能根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拟定专题调查方案,主题明确,项目简明,切合实际。
4、具有编制统计报表的能力
(1)能根据需要设计原始记录表、登统计表和统计整理表,及时收集各种统计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建立统计台账,积累资料,反映某一现象的数量特征。
(2)明确各类统计报表的表式结构、逻辑关系、指标含义及相互关系,能对下级单位的报表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掌握统计报表的填报方法,能按要求填写各种基层统计报表,汇总各门编制综合统计报表。明确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程序、上报方式和时间要求。
5、熟练掌握病案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1)熟练掌握疾病编码(ICD-10)和病案编目系统。
(2)熟悉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基本操作,能够从中提取、汇总所需数据,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6、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1)能在工作中扑捉卫生管理、医学中的异常现象,合理选题,进行卫生管理、影响因素、病因学等研究。
(2)能为科研人员提供统计咨询服务。
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授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不能掌握专业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而知识的巩固与熟练的运用,又有赖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1、提高认识,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在卫生统计专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领导到教师都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上来,这就要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
(1)改革课程设置,适应实际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证合格人才的关键。卫生统计本科毕业生大多面向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不仅需要统计人员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管理学、医学、计算机、经济学、人文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卫生统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主线,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由,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具体可考虑以下两点:①压缩专业课程门数,增加专业知识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编写出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教材和配套的作业练习。如为适应临床试验的需求,可开设临床试验统计专题系列讲座。②开设统计分析和专业统计实践课,如医院管理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均可结合教学进度,采用医院医疗统计、病案首页数据、卫生服务调查等数据设置相应专题实践课,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作为备课、讲课、作业练习的出发点,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边讲边练,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多用实例来讲述理论。多进行案例分析。
(3)在课堂中抓实践技能的训练。统计的特点就是用数字说话,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都是通过计算得出来。在课堂上结合作业练习,运用统计指标进行对比,计算百分数、倍数、平均数、增减速度等。直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可经常搜集一些近期的统计资料交给学生进行分析。
(4)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性教学能力。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实际业务知识和新的信息知识,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 能力,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动态,还要让教师深入卫生统计工作岗位从事实际业务工作,熟悉业务,搜集实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适合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卫生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
2、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用人才”的培养
(1)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即将实习现场搬到了学校,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起到在实际部门实习同样的效果。如可从医院调一部分病历,建立模拟病案统计室,让学生熟悉疾病编码和医务统计工作;利用计算机室建立HIS系统,让学生了解医院的数据流等。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卫生统计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及可操作性的科学。因此,在学完有关的课程后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结合统计调查的教学内容,列出一些医院管理中的问题,如对院内感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门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等。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学校提出调查提纲,要求学生在假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或对出现新的情况、新问题进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情况反映或统计资料分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调查报告进行讨论,并从选题、设计、分析方法、报告撰写等方面对调查报告进行讲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3)增加卫生经济管理实习。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深入,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评价其绩效的重要指标,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核算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卫生统计人员应掌握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等会计学、经济学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会计实习环节。使学生与会计凭证、账表的直接接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践技能。
(4)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认真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根据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标准,制定考核项目,以动手操作、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主,包括任务完成的质与量、计算是否准确、操作程序是否正确,结合实习态度,组织纪律,严格考核。
(5)组织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才干
①聘请医院统计、病案管理、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业务行家到学校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增进信息交流,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开阔眼界。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中心或信息科的统计工作开展情况。增加学生实践性知识。③与医院、机关等业务部门加强联系,争取参加业务部门的专题调查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