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地理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目前,高中的地理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限制,课堂上教师讲授多,学生自主活动少,课下学生只是完成作业,几乎是被动毫无积极主动而言。而“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性,可以作为移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资源,给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便利。本文就此探讨了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微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36-02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学积极展开创新教学探索。其中,“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在更加直观生动的细节演示下,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是在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基础上,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师在高度重视微课程有效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课程资源挖掘,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微课程生动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微课程教学方式,不仅具有生活化与趣味性的特点,而且还能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相联,使其在科学知识的系统整合中,生动地演绎科学探索过程,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口,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提升下,不仅会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更会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搜索而展开自主探究,尤其是微课程在进行知识点设计的同时,还可以提出情境问题,使学生可以展开更多层面的自由探索。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一课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在课本中只提供了这一知识内容的部分图片,并未能对此过程进行详细的解读,教师通过信息网络进行相关视频资料的搜索,将太阳照射地球的过程进行全程播放,并对地球转运,以及昼夜变化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使学生通过简短的视频就能将各个知识点自行串联,既达到了直观生动的演示效果,还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了知识,进而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展开更多方面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在灵活利用微课程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其奠定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微课程难点,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难度不断增加,学生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基础知识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针对这一情况,高中地理针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实施了微课程设计,教师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前提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合。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更多地将时间归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在充分的教学体验与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性。与此同时,在兼顾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利用微课程进行了浅显易懂、层次分明的过程演绎。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与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层次划分,重点知识包括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与速度,以及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中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与速度也是本课的难点部分,基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且难点知识难以有效掌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为此,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虽然播放时间较短,但却需要教师通过暂停、慢放来将这一过程反复进行演示,直至学生全部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发生的全过程,然后再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总结,这一演示过程直观地将地球运动过程进行了完整演示,从而弥补了学生欠缺空间想象力,以及基础薄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微課程丰富资源,充分展现地理细节
  高中地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应充分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既能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还能通过模块化与个性化的内容设计,尽显地理知识的细节。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在微课程设计时,更注重将教学重点与难以理解的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其化繁就简、化难为易,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充分理解。学生在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既能攻克学习难题,又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微课程短小精练的内容中,学生既能快速掌握知识点,还能突破教学难点,从而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课本上大量地进行了文字叙述,只提供了几张图片进行说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很难理解与掌握这一课知识内容,不仅会对本课知识产生望而却步的不自信心理,还难以进入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为此,教师可以将微课程资源在课前提供给学生们,帮助其达到有效预习,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再进行大气环流形成过程的微视频播放,使学生既能对大气环流过程拥有整体性认识,还能结合课本知识与图片充分理解与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部分,由此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总之,微课程的高效利用,需要教师在掌握学生具体知识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将课本知识进行有效延伸,使其既能帮助学生有所突破,还能达到良好的知识拓展。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内容的精炼性,还要有效地控制时间,微视频时间不宜过程,而且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使其既能对地理教学起到辅助性作用,还能兼顾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微课程的深度应用,使其无论对于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都能使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并在趣味性教学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进入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理念的应用分析[J].孙立.中国新通信,2018(12).
  [2]浅谈翻转课堂与高中地理教学微视频制作[J].张月萍.学周刊,2018(22).
  [3]探讨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夏陶缘.才智,2017(15).
  [4]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马莹.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5]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成兆锋.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
其他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普及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小学校要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80-01  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转型时期,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语文教学应适应新形势,开展素质教育,利用这一工具性学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如何使学生发挥主
期刊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说,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1984年5月15日,在第六届全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主流的教学方式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来真正参与到科学的学习当中,这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树立与提升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敢于克服任何困难,敢于对同一件事情提出不同的见解。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当中,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需要便是要在科学课堂当中有效提升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
应用广义胞映射方法研究了在谐和与随机噪声联合作用下的Dnmng系统的随机分岔现象.对于随机Dnmng系统,以吸引子形态的突然变化,描述一类随机分岔现象.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随机激励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在提倡教育公平和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广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方面做了大量工
在磁体力分布的磁弹性理论模型和磁场准静态假定模式基础上,对于处在周期时变磁场中的不可移简支铁磁梁式板非线性磁弹性动力特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首先利用磁场的摄动技术
我校业余党校自1991年3月创办至今,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已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730多人(其中教工学员60多人),现在校学员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8%左右.参加入党积极
【摘要】英语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才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本文作者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主体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10-02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