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教师要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开放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变中求异,巧妙提问;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等方面就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常听到一些历史教师抱怨:"学生不喜欢学历史"。其实,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魅力,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需要老师尽可能活泼多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深入探究历史教学方法。本文就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思考。
二、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1.教师要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开放式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单一、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阻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教育的功能弱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历史首先的就是要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然而,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很多,怎样才能记住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这里做笔记簿是要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而是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到时复习时看书是一目了然的,不用再拿一个笔记本了。一边看书一边看笔记,浪费时间。其次是要学生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第一,要理清历史线索,这包括历史时间、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第二,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后的意义以及该事件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了解其原因。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从中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记住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扣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历史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历史。
例如,我们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时,就要先去准备一些资料。可以准备林则徐的图像,以及虎门销烟的一些资料,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观看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又如,在上到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时,可以穿上中山装去上课,从服饰上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先让学生对中山装感兴趣就是对孙中山感兴趣,从而了解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感兴趣。
3.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教师讲授是一种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而有所不同。目前上课普通是"粉笔加开讲",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好像讲得少就不像上课,结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莫名其妙,原因是没有引进学生的思维、缺乏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讲授只有在激起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形成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形成他们自觉的积极反思活动,才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所以应该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独立进行实验、做练习等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自学并非自派提倡自学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课堂数学中的自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其一,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全面地掌握教材,在认识上高出学生一筹。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水平,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发展更上-层楼,达到高效率;高层次地提高教学水平。其二,在教学的方法上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能够审时度势,即兴而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自学活动干变万化的要求,达到灵活机动。
4.变中求异,巧妙提问。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能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使其有所发现。
三、结语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值得广大初中历史老师深入思考。
一、前言
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常听到一些历史教师抱怨:"学生不喜欢学历史"。其实,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魅力,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需要老师尽可能活泼多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深入探究历史教学方法。本文就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思考。
二、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1.教师要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开放式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单一、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阻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教育的功能弱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历史首先的就是要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然而,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很多,怎样才能记住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这里做笔记簿是要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而是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到时复习时看书是一目了然的,不用再拿一个笔记本了。一边看书一边看笔记,浪费时间。其次是要学生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第一,要理清历史线索,这包括历史时间、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第二,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后的意义以及该事件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了解其原因。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从中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记住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历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扣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历史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历史。
例如,我们在上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时,就要先去准备一些资料。可以准备林则徐的图像,以及虎门销烟的一些资料,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观看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又如,在上到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时,可以穿上中山装去上课,从服饰上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先让学生对中山装感兴趣就是对孙中山感兴趣,从而了解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感兴趣。
3.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教师讲授是一种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对象而有所不同。目前上课普通是"粉笔加开讲",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好像讲得少就不像上课,结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莫名其妙,原因是没有引进学生的思维、缺乏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讲授只有在激起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形成内部新旧知识的冲突,形成他们自觉的积极反思活动,才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所以应该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独立进行实验、做练习等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自学并非自派提倡自学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课堂数学中的自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其一,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全面地掌握教材,在认识上高出学生一筹。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水平,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发展更上-层楼,达到高效率;高层次地提高教学水平。其二,在教学的方法上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能够审时度势,即兴而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自学活动干变万化的要求,达到灵活机动。
4.变中求异,巧妙提问。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能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使其有所发现。
三、结语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值得广大初中历史老师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