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的创设思维。
关键词:创设思维 历史 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 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 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 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可见培养创造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完善学生个性 发展的重要渠道。近年高考题已有考查学生创造思维的意向。如1997年高考第37题,以《欧洲家庭史》记载, 得出“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的这一结论;第46题材料解析题对美国“西进运动”的认识等。这些都为学生创 造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呢?笔者敢冒鄙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 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则须疑”,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孔子也说:“多闻阙疑,多闻阙殆”,主张广闻质疑。笔者注意在 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地开导
2.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3.深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二、转换程式,活跃气氛,营造激活创造意识的积极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 到:
1.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 “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 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 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 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 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只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 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 》、《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辑刊行油印小报《历史报》。如此等等多种形式 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三、弃旧扬新,改革教法,加强创造教育的实践操作
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 模式,选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自创新的教育路子,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带 动创造教学的研究与投入。笔者的做法是:
1.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悖逆情境
2.利用感性材料,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精神。这不失为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的方法之一。同时,值得提出的是,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创造素质的锻炼, 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改进教法,使教学洋溢着创造气息,把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 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创设思维 历史 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 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 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 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可见培养创造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完善学生个性 发展的重要渠道。近年高考题已有考查学生创造思维的意向。如1997年高考第37题,以《欧洲家庭史》记载, 得出“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的这一结论;第46题材料解析题对美国“西进运动”的认识等。这些都为学生创 造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的才干,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呢?笔者敢冒鄙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鼓励质疑,开发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 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则须疑”,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孔子也说:“多闻阙疑,多闻阙殆”,主张广闻质疑。笔者注意在 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地开导
2.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3.深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二、转换程式,活跃气氛,营造激活创造意识的积极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 到:
1.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 “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 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 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 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 指导学生制作“张衡地动仪”的模型时,只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原理、外形,学生从自选材料、模具制造到演 示,都显示出他们的创意水平。此外,我还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 》、《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辑刊行油印小报《历史报》。如此等等多种形式 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多功能思维在实践中得以发挥,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三、弃旧扬新,改革教法,加强创造教育的实践操作
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 模式,选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自创新的教育路子,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带 动创造教学的研究与投入。笔者的做法是:
1.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悖逆情境
2.利用感性材料,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造激情,培养其创造意识,塑造其创造精神。这不失为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的方法之一。同时,值得提出的是,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创造素质的锻炼, 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改进教法,使教学洋溢着创造气息,把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 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