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中考作文导写与示范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真题】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一、审题要注意:
  1.“我”是主语,这就限制了作文叙述或抒情的主体,作文必须做到“有我”,而且要突出“我”的主体位置和作用——“我”应该是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真”作为修饰语出现,起强调作用,突出这种“愿望”的强烈。“想”在此可理解为“想念”或“希望”、“打算”、“梦想”;从导语来看,横线填充的内容,可以是形成某种性格、品质,可以是达到某种状态、境界,也可以是完成某一件事,实现某一个愿望或目标。
  2.从逻辑关系来看,“我真想________”意味着目前“我”并没有获得、拥有或实现这一想法。此题暗含对比,正因为目前还没拥有或有所欠缺或有所期待,所以“我”才“真想……”。所以,写作时,应该把“产生这一想法和愿望的原因或过程”交代清楚,否则会令人感觉内容空泛或立足不稳。
  二、具体的写作思路如下:
  1.叙写实事,就要结合亲身见闻经历来写对成长、亲情、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如《我真想摸摸你的手》,写一双勤于付出的手,表达感恩之情;《我真想变得更勇敢》,写缺乏勇气的经历,表达珍惜机会的决心……
  2.写想象作文,则可进行联想,通过想象,表现出积极的构思立意。如《我真想穿越一回》,大胆地想象、推测地球未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考场佳作一】
  我真想去传承
  爷爷的梦想
  ◎广东一考生
  “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啊……”雾霭沉沉,风染烟岚,夕阳迫近地平线。灯笼近处,杨柳树旁,家乡民歌《杨柳青》的曲调慢慢流淌。 我在想,如果不离开家乡,我是否能传承爷爷的梦想呢?
  儿时,我和伙伴明乐坐在台阶上,听着爷爷弹唱起《拔根芦柴花》:“我呀就的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这是爷爷辈广为传唱的秧田歌曲。我当时小,但似乎也听出了山野气息。《茉莉花》、《扬州慢》……一首首曲子荡漾开来。我俩和路人,都聚在这里,沉醉在这美好旋律中。爷爷的脸上总洋溢着幸福和骄傲。这一首首的民歌,装满了我和明乐纯真的回忆。
  爷爷唱完后,就会牵我回家。爷爷说,他带我来这里有目的。我问他目的是什么,他却笑而不语。小学那几年放暑假,杨柳飘拂,我跟明乐的爷爷学会了弹琵琶,明乐则跟我的爷爷学会了吹长笛。
  几年后,我在华灯初上的寄宿学校里接到爷爷的电话。从他口中,我知道很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巷口的这些家乡民歌无人传唱,爷爷的拉唱已经没有听众了。
  第二年夏天放假,当我乘着乌篷船回到魂牵梦萦的江南小镇时,明乐接我回家。路上经过巷口,只见爷爷和几个年长的老人还在拉着二胡,唱着民歌:“一根么丝线,牵是么牵过河了……”一首歌是一代人的记忆,浅吟慢唱着这个古老村庄独特的气质。
  一曲终了,我和明乐坐在石阶上,明乐的爷爷回忆道:“你爷爷年轻时爱听别人唱民歌,跟着老师傅学会了家乡民歌。如今又收了我家明乐丫头这个好徒弟。”明乐的爷爷叹了口气:“你也要加油了。”夜幕四合,深蓝色的天空上一轮残月低垂。浅月之下,杨柳树旁,两张木椅,两个琴谱架子,《杨柳青》的旋律不曾停歇。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问过爷爷为何带我去听他们弹唱。现在才发现那是爷爷对于家乡文化的坚守。而他所希望的,不过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在那种氛围熏陶下学着唱下去,去传承他的梦想,可惜我当年早早躲进自己的书房。明乐家乡歌曲唱得极好,我却对这些歌曲很陌生,现在想来遗憾得很。
  如今,爷爷去世已一年多,当我再回到小镇,在粉砖黛瓦、炊烟袅袅的岸上,杨柳依旧那么青,可物是人非,再没人为我唱家乡小调了。明乐在岸边吹着长笛,我将心中遗憾告诉她,她莞尔一笑:“你现在学唱起来还不晚啊,我教你。”她轻声吟唱起家乡民歌——“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啊……”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歌声久久回荡,爷爷,你听见了吗?
  【评点】
  立意深刻。好作文一定要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角度就是思想。传承民歌,就是传承文化。作者以“文化传承”为主题,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情感浓烈。景与情在考生笔下水乳交融,富有情意,都汇聚在一唱三叹的民歌曲调当中。
  【考场佳作二】
  我真想观那鱼儿跃起
  ◎广东一考生
  烟雨卷上了屋顶,天空成了一片片翻腾的幕。终于,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风拂过,一点一滴,下雨了。
  “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景致正是垂钓的好时节吧。我竟心血来潮,提着根质朴的竹竿走到了池塘。细雨如针,轻轻地一根根坠入幽黑的池水中,形成了千万条水花,应接不暇。我把鱼饵用力一甩,飞入池中。接着便屏气凝神地静坐起来。
  池塘据说是有灵性的,蛙声、芦苇晃荡声便是它对人们的呼应。我所静坐的地方满是沾上雨露的绿草,背后是一片广阔的稻田。雨落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又是一阵风,稻田群响。“这样的雨天里钓不到鱼的,傻孩子。”爸爸不知何时悄悄站在我身旁,我抬头望去,望见他打着伞立在那儿,双眼盯着忽沉忽浮的浮标。我细声答道:“不,我不走,我一定能钓得到。”许久,爸爸把伞放在我怀中,“早点回家。”他话音刚落,转头就走。他这一走,我的心又悬起来。
  雨又变细,天空成了一片白茫茫,远处仿佛升起了大片大片的烟雾,它们上下跃动,落在我脸上,沾在眉梢上。鸟鸣声此起彼伏,是在嘲笑我在池塘边这般苦苦等待吗?终于,我耐不住性子,将鱼饵提起,但是鱼饵似乎纹丝未动,无奈将它重新放下。我开始怀疑起这泛着涟漪、幽静的池塘下是否真有生灵?我又想起自己对爸爸的承诺,便轻轻吸口略带冰冷的空气,静下来,相信一定会有收获。我仿佛成了池边的一棵树木,任凭风雨,一动不动。这样升腾的雨花中,我忘了一切,静等时光流逝,静待我想要的结果。渐渐地,浮标一起一落,我的心又揪紧了,但看过了池面绽开的水痕后,却没有一个是一条鱼调皮所为。
  突然,浮标沉了下去。一切缥缈烟云在我眼中顿时消失,我的回报来了吗?浮标又升了起来,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我有些失落地盯着池面,只有仍在激烈跳动的心能证明刚刚的事真实发生过。我放下伞,望向那束束落下的雨珠……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亮起了红光,霞光洒在水面上,看着平静的水面,我真的很想看到鱼儿稍稍跳动起来,哪怕吐出一个泡泡。然而,也许这斜风细雨注定我会空手而归吧。原来有些事不是可以强求的。红霞晕染,我收拾渔具,心灵仿佛抖下些许浑浊的雨珠——但我仍忘不了当初的那份强烈的渴望。
  【评点】
  借事寓理,感受深刻。在细腻的刻画中,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有些事不可以强求,但我仍然不忘初心”的深刻体验。
  环境渲染,文势流畅。考生将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的池塘风景一一化为文字,简洁凝练的叙述方式,形象贴切的修辞,让文章具有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
其他文献
【中考真题】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盐城市2016年中考作文题,依然延续去年“提示语 全命题”的形式,通过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排比句来提供信息,启发学生,帮助考生理解文题,降低了考题难度。可
悲秋大地  离开家乡十年了。十年时间,足可以形成这么一句话:“少年满怀豪情万丈离开,老年枯枝败叶归根。”生命,因乡愁而充满变数,充满扑腾的艰涩。生命处处有暗色,也有光线,暗有暗的昧道,光线有光线的劫数。有光的地方,就有无止无休的劬劳,就有风、花、雪、月和霜冻,就有单刀直入的、互相注视的仇与恨,就有摆脱不掉的农村破旧的阴影;而暗处,更多的是家人的切肤之爱,亲人的絮语,还有原始的性爱产生的丰富延展,晶
时间:2018年9月2日下午  地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办公室  实践性是“非虚构”最大的特点  沈闪:一般而言,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史的叙述,或者某一种文学的命名,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实现的,而“非虚构文学”在新世纪中国的再次出场,很大程度上是主流刊物对文学进行“规划”和“领导”的行动。从这个角度看,“非虚构写作”“非虚构文学”是一种“演绎性”的“概念预设”,而不是“后设的”“归纳性”概
摘要:本文从学术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核心,详细论述了夏志清所秉持的“以文学价值为尺度”的批评立场以及“独立客观”的叙述姿态。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夏志清的“偏见”,使得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以及张天冀等一批作家的学术史价值被重新发掘并重估,进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史的编纂与整理。论文从“文学价值以及文学批评的尺度”“独立意识以及中立立场”以及“其
【中考真题】  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我”已经限定必须写自我的真实故事或经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文体倾向于记叙文,不能杜撰他人的青春经历,无论是名人的,还是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身边人;这里的“青春”是指人生的青少年阶段,这里特指初中
今天的题目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80年代文学”,一个是所谓“黄金时代”,还有一个就是鹊起于1980年代的作家“马原”了。合起来,大概就成为了这本书——《重返黄金时代》①。我简单谈一点我关于几个关键词的想法。  一 黄金年代的“虚构”  首先是“80年代”和“黄金時代”的问题。今年是2019年,如果我们从1986年开始算,到今天30多年,如果从1986年以前算,已经快40年了。1986年,余华
因着连日的阴雨,使得车窗外的城市沉默而空旷,天色亦是有些暗淡。  母亲开着车从城东穿到城西,买全了外公曾说过的想买的东西,便带着我,匆忙赶往乡下,去看望孤身一人在家的外公。  刚走不远,天色便漆黑得令人害怕,几道闪电划破天际,惊得母亲扶握方向盘的手又加了些气力。紧接着,雨点愈来愈密,“啪嗒啪嗒”地砸向车窗,模糊了眼前的树,模糊了眼前的路。  外公的家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驶过不长的一段柏油
最近有位叫“新津春子”的中国大妈在日本很火。因为最会打扫卫生,她被封为日本“国宝级匠人”。她的杰出代表作是她工作的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的东京羽田机场。这个85岁高龄的老机场一点都看不出时光的痕迹,不论是高级休息区还是普通候机室,都整洁又清爽,哪怕花坛里有一朵凋谢的花也会被及时清理走,淘气的宝宝会直接躺在地板上休息。  新津春子出生在沈阳,父亲是二战日本遗孤,母亲是中国人,17岁时举
一  我和小说家张弦第一次见面,大约在1978年底、《十月》创刊不久的时候。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完电影剧本《苦难的心》,回宁路过北京,在《十月》当时办公的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搭伙。张弦身体清瘦,脸色憔悴。可能因长期农村劳动、经济拮据、营养不良所致。早在1956年,我就读过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甲方代表》,后改编成剧本《上海姑娘》,拍成电影公演。他是很有才华的作家,便在吃饭时约他坐在会
摘要:广州文学独特的生成环境、文学史地位、都市气质,与其本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商业精神息息相关。作家张欣以都市景观为底色,展开了对都市社会角色的文学构建,对都市人的共性完成了角色特征的想象。在以文学写作重置社会角色时,张欣对新型社会关系的描述触及了世俗道德的边界。面对新的都市社会情状,张欣选择对道德边界进行重新解释。对道德边界的重新解释和对都市角色的想象与重置形成互文关系。  关键词:都市文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