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公信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评价和满意程度,是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维系政府合法性的核心要素。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共服务对象的要求,有效回应人民的期盼,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行政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现实任务。季燕霞教授所著的《政府公信力的生成逻辑——基于当代中国回应型政治运行实践的研究》,将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归结为回应型政治,以此为蓝本,分析和阐释了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基本路径。该书的主要贡献及研究特色如下:
第一,提出了 “回应型政治”的权力运行范式——政府与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关于现实矛盾或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作者论证了社会治理的理想愿景在于构建以民主、参与、协商、回应为特征的政治运行方式。政府主动、及时、有效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据社会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原则进行沟通和协商,凝聚共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实践逻辑。
第二,结合我国回应型政治的运行实践,阐释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本条件。首先,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和增进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作者对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利益矛盾、跨越“塔西陀陷阱”提出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见解。其次,约束权力者的偏好,构建诚信政府是政府公信力的内生逻辑。在经过公共确认的公共制度、公共道德、公共利益、公共界限面前,任何个体、群体及组织都应在政治伦理的制约之下,谨行特定的政治活动规范与职责,政府及其官员尤其应当如此。再次,增强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是构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该书结合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强有力的反腐倡廉举措深得民心,极大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的客观事实,论证了我国政府反腐败行动的政治功能在于自觉执行人民性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三,以政府和社会“二元统一”为基本论点,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研究政府公信力生成逻辑。国内关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已有研究多聚焦政府服务供给的体制内因素,而从联系的角度,对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要求的研究较为薄弱。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外部推动力量。如何将外部环境的要求内化到政府管理制度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之中,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如何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增进社会成员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政府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回应力等等,是实现政府与社会二元统一、互动合作的关键。基于此,对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创新见解。
第一,提出了 “回应型政治”的权力运行范式——政府与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关于现实矛盾或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作者论证了社会治理的理想愿景在于构建以民主、参与、协商、回应为特征的政治运行方式。政府主动、及时、有效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据社会利益最大公约数的原则进行沟通和协商,凝聚共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实践逻辑。
第二,结合我国回应型政治的运行实践,阐释了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本条件。首先,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和增进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作者对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利益矛盾、跨越“塔西陀陷阱”提出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见解。其次,约束权力者的偏好,构建诚信政府是政府公信力的内生逻辑。在经过公共确认的公共制度、公共道德、公共利益、公共界限面前,任何个体、群体及组织都应在政治伦理的制约之下,谨行特定的政治活动规范与职责,政府及其官员尤其应当如此。再次,增强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是构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该书结合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强有力的反腐倡廉举措深得民心,极大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的客观事实,论证了我国政府反腐败行动的政治功能在于自觉执行人民性原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三,以政府和社会“二元统一”为基本论点,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研究政府公信力生成逻辑。国内关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已有研究多聚焦政府服务供给的体制内因素,而从联系的角度,对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要求的研究较为薄弱。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外部推动力量。如何将外部环境的要求内化到政府管理制度及其成员的行为规范之中,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如何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增进社会成员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政府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回应力等等,是实现政府与社会二元统一、互动合作的关键。基于此,对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创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