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突发事件中调查性报道的技能运用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除了守株待兔的等线报和消息来源,运用独特的调查手段来跟踪日常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揭露事实真相,对新闻记者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从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环节入手,浅析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调查性报道。
  关键词:突发事件;调查性报道;记者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42-02
  一、引 言
  表面上看来,调查性报道的诞生似乎只需要记者对消息源提供的线索进行跟踪调查,将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充实、发展完整。但实际上,浏览每天的报纸,从日常新闻报道中寻找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策划出大规模、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也不失为产生调查性报道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剖析记者在突发事件中调查性报道。
  二、新闻事件中调查性报道的技能运用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调查记者无法同常规记者一样,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感受与重大事件即时进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兴奋与刺激,但是对于那些值得深入调查的突发性题材,调查记者也有多种渠道即时发现重大的调查线索,立刻进入状态,扮演重要的角色。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是调查记者加入常规报道队伍中,就像军事理论专家在非常时刻也会扛起枪参加战斗一样。此外,调查记者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加入到突发性事件报道中。
  例如,针对突发新闻的常规报道,调查记者可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介绍他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评价个人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等。诸如此类的报道手段还有很多。本文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剖析记者在突发新闻中调查性报道。
  (一)同步调查
  由于调查性报道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和价值,很多时候记者或者媒体都把调查性报道任务放在了媒体所有报道工作的重要位置,因为记者和编辑们都非常清楚:记者往往能通过调查收集到比常规报道、动态新闻更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信息和线索。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决定了除非在极端特殊和罕见的情况下,记者永远不会对公众隐瞒事实。媒体不会仅仅因为自身长远的发展策略或是为了增加发行量或收视率而刻意向公众瞒报新闻。
  因此,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可以与动态新闻的记者同步收集信息和资料,不论如何,编导内心都倾向选择第一时间内把重要报道公之于众。记者和编辑都能敏锐的判断出调查结果的价值以及信息本身的竞争力,很多时候它甚至能够其他媒体所进行的那些杰出的动态报道都黯然失色。实际上,重大事件时,调查性记者不但能够承担上文所描述的那些职责,还能够凭借自己敏锐的直接判断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搜集到各种信息,为媒体的独家报道以及后续报道积累材料。
  2012年8月14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在重庆被击毙,该事件的报道过程把调查记者在突发新闻报道过程中所扮演的辅助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并不是新闻记者把枪杀犯周克华给击毙的,但是警方一击毙周克华,记者们就往往会担心官方公布的信息都是经过严格事先审查的,删去了某些令人尴尬但重要的信息。因此,记者早已迫不及待的翻遍了周克华的每一页公共档案记录,调查了各个领域,所有与其相关的司法记录、家庭信息、成长经历,甚至感情生活都没放过,让一个公众闻所未闻的人,一夜之间变成家喻户晓的人物。是记者们细致、锲而不舍的调查回答了观众心中一个个疑问。新闻报道中出现失实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记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有时候,是因为采访对象歪曲了事实,他们或者在陈述中夹杂了个人的情绪和偏见,夸大了调查对象的英雄形象或社会危害性,或者因为他们并不是第一手资料掌握者,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进行了夸大,或者加入了自己的牵强附会。还有时候,这些不实之处是因为新闻突然发生、时效性强,在匆忙发稿中很难避免不发生错误。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就是要竭力减少甚至杜绝各种失实的发生。
  (二)跟踪后续报道
  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有时还跟踪报道一些具有重大意义和实效性的事件。比如在“周克华被击毙”事件中,调性报道记者应该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负责向公众预警灾害的个人或机构是否及时发出了警报?
  其二,警察、消防局和医疗部门是否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做出了及时的反应?
  其三,这些部门应对准备是否充分?往往有经验的调查记者都能敏锐的发现这些问题,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或事件淡出公众注意力之前找到答案。
  为了尽早的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记者应该在事件进展过程中就得着手调查。采取这种手段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记者可以随时观察事态的发展,而不用通过报道或者资料回顾或重构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这种发展状况对后续报道或者调查往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事件发生时,记者可以自由查阅相关的资料、文件和档案。一旦错过这个时机,这些资料就可能因为政府调查和案件诉讼等原因,暂时禁止公众查询。
  3.事件发生时,在8月14日早上曾见过周克华的群众往往情绪比较激动,记忆也比较清楚,接受采访时也能够自由、真实的表达自身感受。但是,也有群众在事后接受采访时,有可能因为各种顾忌保持沉默。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记者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被采访者拒绝采访的原因和心理,并向其提出解决或规避的方法。
  4.在事件刚刚发生时其他记者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跟踪事件的发展上,调查面临的竞争和阻碍较小。
  5.在这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记者经常被连续多日的报道拖得疲惫不堪。随着事态趋于平稳,每日的常规动态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不断减弱,调查性报道正好能够满足受众对于深度信息的需求,获得受众的关注。
  (三)再现新闻现场
  记者在调查收集重大突发性事件资料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再现事发现场的方法。有时,记者也使用调查手段,追叙过去的历史,纠正记录历史事件的错误之处。
  比如,周克华在被击毙几个月后,公众仍对其如何多次躲过警方追捕持怀疑态度。许多报纸、杂志、电视对“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抢劫杀人案”重新展开了梳理和归纳,以真实的再现当时的情景。为了保持报道的真实性,调查记者甚至再现事发现场,大街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精确的计算了周克华逃跑的速度、子弹的大小、重量和速率,及周克华射击的距离和角度等等。有的记者甚至公布了周克华随身挎包里的私人物品。
  从古自今,文件资料都是记者调查最有力的工具和凭证。记者调查周克华这类臭名昭著的罪犯的背景资料,可以查询公安机关的报告,在案发后重新走访案发地点与目击者谈话了解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受记者能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限制。如果记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就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详细的事件发生时间表,然后分析到底哪些方面的信息才是准确、真实、可信的。再现现场的调查往往都以发现新的有趣的细节和新闻线索,甚至是纠正历史错误而告终。
  三、结 语
  从传播心理学上来说,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没把握,尤其是那种因突然而会给人带来恐惧感的新闻是最容易触动人的信息感应神经。在这个社会信仰模糊而个体心理及其脆弱的时代,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如何对事件进行客观有效的调查性报道,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安抚公众情绪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贺文发.突发事件与对外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 (美)威廉C盖恩斯.调查性报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苏朝伟.中国调查性报道现状与前景[D].中央民族大学,2005.
  [4] 段勃.调查性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5] 李圣武.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4-04-04  作者简介:曹侃,男,陕西广播电视台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部副主任,编辑,主要从事电视新闻传播研究;张华,男,陕西省音像资料馆编辑,主要从事电视编导、音像资料发展研究;王若斯,女,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摘 要:《非诚勿扰》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并红遍全国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其睿智犀利的对话、靓丽潇洒的嘉宾、感人真诚的故事,都成为该档节目能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张凤,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与传媒产业研究。  摘 要:自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近几年发展的十分火热,尤其是一些曾经在传统媒体中的人物变换角色,自立门户,成为完全的自媒体人时,关于自媒体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自媒体节目概述及现状分析,自媒体视频节目特征及自媒体节目未来发展预测三方面进行关于自媒体节目的探讨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1-06  作者简介:任笑晨,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摘 要: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再次引起了我们对灾难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讨论。在雅安地震报道中,蒋林因其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理智冷静,客观真诚,被众多人称为媒体报道的典范。本文笔者以蒋林为例,试述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  关键词:灾难报道;芦山地震;出镜记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2-19  作者简介:韩亮,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设计学传达研究。  摘 要:IDEO作为全球十大创意公司之一,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为全世界的领导企业以及政府、教育、健康等社会部门,驱动创新和成长。它的「设计思考」所拥有的三大准则的考验、三大探索的过程以及成功的三要素是未来设计师所必须面对以及思考的。  关键词:IDEO;设计思考;创新;商业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1-04  作者简介:王爽,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摘 要:2013年年初,由韩国MBC电视台推出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凭借清新治愈风,在众多韩国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别具一格的治愈系综艺节目。明星爸爸和子女在两天一夜的旅行中,展现感人的亲子情,赢得了观众的厚爱。从节目理念、节目特色、受欢迎原因等方面分析整个节目,结合治愈系的
期刊
主持人语:文化核心决定了文化的基本方向,媒介品味塑造了传媒的媒介形象。本刊“组织传播”栏目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品味,增强对于碎片化、异质化、多元化的媒介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大众文化产品。本栏目所提供的传播平台可以当作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旨在建构“公共领域”中自由地公开和表达意见的舆论场,在“组织社会”中维护共同的“普遍利益”,发扬学术期刊的传播宗旨,促进科研成果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3-0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2014上海市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思静,女,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摘 要:“第三代”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登上文艺舞台时就以“革命者”的姿态拒绝现行的文艺体制、诗歌秩序和审美倾向。到1998年,“第三代”的核心人物韩东和朱文一同发起了“断裂”问卷,并得到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2-10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转换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013SZY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仁财,男,陕西师范大学文科基础部教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丁凌,女,陕西师范大学文科基础部哲学专业,主要从事哲学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着诸多
期刊
主持人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传媒与司法关系微妙,如果新闻工作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新闻报道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就有在传媒活动中可能产生侵权行为,从而干扰司法公正。司法的公平正义固然需仰仗系统成员的法治信仰和专业精神,但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操守与专业尊严,对新闻报道“度”的把握要恰当、适度,既能规范地行使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又要保护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
期刊
冯应谦,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1998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博士学位,其国际知名的主要学术贡献涉及下述三个领域:文化研究和流行文化、媒体全球化和文化产业。主要的学术著作有国际知名出版社Routledge在2013年出版的Asian Popular Culture: the Global(Dis)continuity,新书Global Capital, Loc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