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许多学困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低下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本文从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阐明了改善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阅读
一、引言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侧重于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强调语文作文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已经逐渐边缘化[1]。然而,语文阅读能力不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对于其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学困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低下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以及对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改善的思考成为当前摆在语文教学面前的一大紧迫问题。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地位和重要性
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改善的首要环节就是要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地位和重要性。笔者认为,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试层面的重要性。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否直接决定着语文卷面成绩的高低,不管是小升初考试、中考乃至高考等等,阅读环节在语文试卷的卷面构成中均占据着较高的比例,所谓“得阅读者的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除了卷面分数的构成上阅读作用明显外,其他科目的应试审题方面均需要阅读理解能力的支撑,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学生参与各种考试的基础保障,因此,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应试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其次,语文学习层面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语文学习的重要保障和心理支撑,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均起着正面的效果[2];最后,对于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语文阅读能力建立在学生多阅读,精阅读的基础之上,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个人品性的修炼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三、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受当前我国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的影响,又受学困生自身特有的因素影响。具体地,笔者认为,当前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当前我国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1、语言词汇积累较小
小学生受其心智水平发展以及学习时间的限制,其语言词汇积累较小,在实际的语文阅读中,碰到陌生词组或者生词、多义词时其辨别能力较差。由于词汇语言是阅读的基础,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言词汇积累上存在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由于长期以来积累下的硬伤,其语言词汇量以及对阅读中相关生词的辨识能力相对来说也就更加弱化了[3]。
2、缺乏相关人文地理背景知识
语文阅读材料在叙述事件或者描述事物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材料中反映的地方的人文风情、经济历史、地理政治等等背景信息[4]。然而,当前我国学生缺乏相关的人文地理背景知识,这直接局限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群体外界接触较少,知识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重视,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更加重技巧性的讲授而非人文知识的介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局限了学生在语言背景知识信息方面的获取。
3、阅读方法或者策略缺乏灵活性的运用
语言词汇量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是语文阅读的基础,而阅读方法则是语文阅读的润滑剂。相同的一篇语文文章,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得出的信息也截然不同,不同的语文阅读题材,也应当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新闻类的阅读材料只需用跳读的方式,大概了解其所描述事件的原因结果即可,对于说明性的阅读材料,则要用细读的阅读方式,从而仔细把握说说明事物的细小特征。然而,我国学生当前在阅读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在多年来的语文阅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区分语文阅读材料的阅读方式,不管是说明文、议论文或者是新闻报刊,阅读方式均没有却别,一方面,减缓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阅读材料信息的更好获取[5]。除了阅读习惯的原因,学生缺乏阅读技巧与老师上课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范红等人在清华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仅两成的学生认为其语文老师讲授了关于提升阅读技巧方面的知识[6]。
其次,在学困生自身特有的因素方面:
1、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学困生群体容易受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导致其语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学困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均有待提高,通常,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过于以来老师上课的讲解。事实上,语文学习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主动出击去寻找阅读资源,“熟能生巧”则是语文阅读的最大诀窍。学困生缺少应有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学习的主人翁精神,是其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学困生”效应的影响
与其说“学困生”是对于学习相对困难,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的称谓,不如说是该学生群体内心深处的“烙印”。长期以来,“学困生”像一个代号、一种人格属性一样深深的刻在该部分学生的心里,并转化到他们的学习行为中,使他们在面对学习时,自信心不足。同时,一直以来我们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往往对于在卷面上取得有益成绩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注,而对于学困生困体,缺少相应的鼓励。这些“学困生:效应使得学困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待语文学习和语文阅读的态度上缺乏积极的姿态,其阅读能力的低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 3、家庭环境对其学习的不利影响
通常,学困生的学习困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学困生”作为一个负面产物出现了。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根据有关数据和调查显示,学困生的家庭环境跟以下三种情况密切联系:首先,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由于家长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或者迫于生活的压力,对于孩子的培养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调查中发现,学困生出于这部分家庭中的比例接近5成;其次,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培养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少鼓励或者自信。在学困生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单亲家庭;最后,个体工商户或者经商家庭。由于父母疲于应付生意,在培养孩子上时间花费较少,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过于放纵,因此,该部分家庭环境的学生往往缺少督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家庭环境对于学困生的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8]。
4、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较差
学困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原因,相较于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上相对独立和自主的学生,学困生群体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遇到困难时缺乏面对的勇气,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胆怯、退让的情绪。这种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反映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就是当面对较长或者文意较为晦涩的阅读材料时,学困生往往缺乏应有的阅读耐性以及问题思索能力,久而久之这种情绪和思维必然蔓延到所有的阅读过程中,从而加剧了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局面[9]。
四、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建议
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样,提高学困生阅读能也需多方面共同努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必须形成以教师为主,以学困生自身为辅的良性互动机制,共同努力,从而将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改善和提高。
首先,学困生自身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学习方法,纠正学习态度,转变心理观念,具体地:
1、改善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困生要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改变当前的学习方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对于语文阅读,平时要勤加练习,纠正以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惰性,同时要善于总结语文阅读方法,勤于向老师同学请教,从而改善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2、增强自信心,克服卑微心理
有一部分比例的学困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较为积极的姿态和心态,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存在一定的卑微心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有一种胆怯心理,“我是学困生”“我是差生”的声音总是萦绕在他们的耳边与心里,这就造成了他们越学越怕,越怕越差的恶性循环。因此,学困生一定要转变心理观念,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10],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知道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自信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对于学困生群里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与意愿,从而为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构建心理保障。
3、构建学习目标,运用目标激励法
由于学困生群体在心理上一般缺乏应有的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提升学困生群体的阅读能力,学困生在心理层面的改变必不可少。构建学习目标,运用目标激励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其今后的学习建立应有的自信。具体地,构建学习目标可以是横向的目标,也可以是纵向的目标。所谓横向的目标就是学困生可以将某个同学作为标杆,通过与标杆人物的相互比较、相互赶超,来提升其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所谓纵向的目标就是学困生须将以往的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基准,不断超越、不断提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目标激励法,可以显著促进学困生在语文阅读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老师在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地:
1、维护学困生群体的自尊心
老师应当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对于提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首要环节就是要对学困生群体加强心理上的疏导,维护其自尊心。老师应当公平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任何一位学生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群体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他们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他们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注重学困生的激励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学困生群体应当特别关注。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上,要把学困生同普通学生区别开来,比如,在课堂阅读问题的回答上,把稍微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在语文阅读中的成就感;在布置作业时,对与学困生群体也应当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可以适当降低。让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学生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3、适当加强对于学困生群体的课外辅导
老师应当认真分析班级里每一位学困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地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的重点在于教给学困生必要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传授问题的答案,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语文阅读的能力,提高总体学习成绩。另外,也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4、创新传统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涉及语文阅读理解的部分教学形式缺乏创新,趋于古板,学生接受度不高,无法真正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老师对着黑板写,学生朝着黑板记的教学形式必须予以创新。具体地,教师在创新传统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重视课前预习的效果[11]。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的效果而轻课前预习,教师的这种理念也导致学生忽视课前预习,这直接制约了教师语文课堂的效率,降低了学生语文知识吸收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语文底子薄、基础差,缺乏有效的课堂预习必然导致在语文学习上越落越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效果,可通过安排课前作业的形式将这种理念灌输到学生中去;2、引入课前热身环节。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安排一些课前热身,诸如谜语、学生朗诵,等,将学生渐渐引入语文的语境中去,从而增强语文课的衔接性,而不是突然的转换;3、讲课内容加入时下热点。讲课过程中加入社会当前的热点问题,语文课堂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必然会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时效性;4、注重鼓励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12]。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给与必要的鼓励,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四、小结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对于语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改善与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困生语文水平的突破口和重要环节,甚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契机,必须予以重视。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语文阅读能力的改善与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善学困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共同推进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建策. 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5)
[2] 付兴超. 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5)
[3] 吴丽芬.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 青年与社会. 2012(02)
[4] 蔡春梅. 预设和生成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蔡春梅[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5]Wagner R K and Torgesen J K. The nature of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its causal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reading skills[M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
[6] 柴桂萍. 质朴高效,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7] 杨丽铭. 课内泛读指导课型[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8]吴立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9] 董柯,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J].吉林教育,2010(02).
[10] 邱秋玲. 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9]Alan Baddeley. Human Memory[M ]. Allyn: Bacon, 2008.
[11]Walter Kintsch. Comprehension: A paradigm for cognition [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15- 277.
[12] Chen P. Foreign Studies on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read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Developme ts in Psychology, 2009, ( 3 )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教学;阅读
一、引言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侧重于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强调语文作文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已经逐渐边缘化[1]。然而,语文阅读能力不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对于其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学困生而言,语文阅读能力的低下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以及对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改善的思考成为当前摆在语文教学面前的一大紧迫问题。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地位和重要性
加强对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改善的首要环节就是要认识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地位和重要性。笔者认为,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试层面的重要性。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否直接决定着语文卷面成绩的高低,不管是小升初考试、中考乃至高考等等,阅读环节在语文试卷的卷面构成中均占据着较高的比例,所谓“得阅读者的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除了卷面分数的构成上阅读作用明显外,其他科目的应试审题方面均需要阅读理解能力的支撑,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学生参与各种考试的基础保障,因此,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应试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其次,语文学习层面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语文学习的重要保障和心理支撑,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均起着正面的效果[2];最后,对于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语文阅读能力建立在学生多阅读,精阅读的基础之上,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个人品性的修炼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三、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
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受当前我国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的影响,又受学困生自身特有的因素影响。具体地,笔者认为,当前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当前我国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1、语言词汇积累较小
小学生受其心智水平发展以及学习时间的限制,其语言词汇积累较小,在实际的语文阅读中,碰到陌生词组或者生词、多义词时其辨别能力较差。由于词汇语言是阅读的基础,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言词汇积累上存在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由于长期以来积累下的硬伤,其语言词汇量以及对阅读中相关生词的辨识能力相对来说也就更加弱化了[3]。
2、缺乏相关人文地理背景知识
语文阅读材料在叙述事件或者描述事物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材料中反映的地方的人文风情、经济历史、地理政治等等背景信息[4]。然而,当前我国学生缺乏相关的人文地理背景知识,这直接局限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群体外界接触较少,知识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重视,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更加重技巧性的讲授而非人文知识的介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局限了学生在语言背景知识信息方面的获取。
3、阅读方法或者策略缺乏灵活性的运用
语言词汇量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是语文阅读的基础,而阅读方法则是语文阅读的润滑剂。相同的一篇语文文章,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得出的信息也截然不同,不同的语文阅读题材,也应当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新闻类的阅读材料只需用跳读的方式,大概了解其所描述事件的原因结果即可,对于说明性的阅读材料,则要用细读的阅读方式,从而仔细把握说说明事物的细小特征。然而,我国学生当前在阅读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在多年来的语文阅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区分语文阅读材料的阅读方式,不管是说明文、议论文或者是新闻报刊,阅读方式均没有却别,一方面,减缓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阅读材料信息的更好获取[5]。除了阅读习惯的原因,学生缺乏阅读技巧与老师上课的讲课方式和讲课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范红等人在清华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仅两成的学生认为其语文老师讲授了关于提升阅读技巧方面的知识[6]。
其次,在学困生自身特有的因素方面:
1、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学困生群体容易受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导致其语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学困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均有待提高,通常,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过于以来老师上课的讲解。事实上,语文学习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主动出击去寻找阅读资源,“熟能生巧”则是语文阅读的最大诀窍。学困生缺少应有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学习的主人翁精神,是其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学困生”效应的影响
与其说“学困生”是对于学习相对困难,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的称谓,不如说是该学生群体内心深处的“烙印”。长期以来,“学困生”像一个代号、一种人格属性一样深深的刻在该部分学生的心里,并转化到他们的学习行为中,使他们在面对学习时,自信心不足。同时,一直以来我们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往往对于在卷面上取得有益成绩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注,而对于学困生困体,缺少相应的鼓励。这些“学困生:效应使得学困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待语文学习和语文阅读的态度上缺乏积极的姿态,其阅读能力的低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7]。 3、家庭环境对其学习的不利影响
通常,学困生的学习困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学困生”作为一个负面产物出现了。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的作用。根据有关数据和调查显示,学困生的家庭环境跟以下三种情况密切联系:首先,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由于家长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或者迫于生活的压力,对于孩子的培养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调查中发现,学困生出于这部分家庭中的比例接近5成;其次,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培养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缺少鼓励或者自信。在学困生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单亲家庭;最后,个体工商户或者经商家庭。由于父母疲于应付生意,在培养孩子上时间花费较少,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过于放纵,因此,该部分家庭环境的学生往往缺少督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家庭环境对于学困生的影响是一种恶性循环[8]。
4、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较差
学困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原因,相较于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上相对独立和自主的学生,学困生群体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遇到困难时缺乏面对的勇气,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胆怯、退让的情绪。这种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耐挫能力反映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就是当面对较长或者文意较为晦涩的阅读材料时,学困生往往缺乏应有的阅读耐性以及问题思索能力,久而久之这种情绪和思维必然蔓延到所有的阅读过程中,从而加剧了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的局面[9]。
四、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建议
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样,提高学困生阅读能也需多方面共同努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必须形成以教师为主,以学困生自身为辅的良性互动机制,共同努力,从而将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改善和提高。
首先,学困生自身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学习方法,纠正学习态度,转变心理观念,具体地:
1、改善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困生要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改变当前的学习方法,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对于语文阅读,平时要勤加练习,纠正以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惰性,同时要善于总结语文阅读方法,勤于向老师同学请教,从而改善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2、增强自信心,克服卑微心理
有一部分比例的学困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较为积极的姿态和心态,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存在一定的卑微心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有一种胆怯心理,“我是学困生”“我是差生”的声音总是萦绕在他们的耳边与心里,这就造成了他们越学越怕,越怕越差的恶性循环。因此,学困生一定要转变心理观念,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10],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知道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自信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对于学困生群里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与意愿,从而为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构建心理保障。
3、构建学习目标,运用目标激励法
由于学困生群体在心理上一般缺乏应有的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提升学困生群体的阅读能力,学困生在心理层面的改变必不可少。构建学习目标,运用目标激励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其今后的学习建立应有的自信。具体地,构建学习目标可以是横向的目标,也可以是纵向的目标。所谓横向的目标就是学困生可以将某个同学作为标杆,通过与标杆人物的相互比较、相互赶超,来提升其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所谓纵向的目标就是学困生须将以往的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基准,不断超越、不断提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目标激励法,可以显著促进学困生在语文阅读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为其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老师在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地:
1、维护学困生群体的自尊心
老师应当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对于提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首要环节就是要对学困生群体加强心理上的疏导,维护其自尊心。老师应当公平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任何一位学生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群体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他们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他们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注重学困生的激励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学困生群体应当特别关注。在激励方法的选择上,要把学困生同普通学生区别开来,比如,在课堂阅读问题的回答上,把稍微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让他们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在语文阅读中的成就感;在布置作业时,对与学困生群体也应当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可以适当降低。让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学生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3、适当加强对于学困生群体的课外辅导
老师应当认真分析班级里每一位学困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地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的重点在于教给学困生必要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传授问题的答案,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语文阅读的能力,提高总体学习成绩。另外,也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4、创新传统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涉及语文阅读理解的部分教学形式缺乏创新,趋于古板,学生接受度不高,无法真正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老师对着黑板写,学生朝着黑板记的教学形式必须予以创新。具体地,教师在创新传统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重视课前预习的效果[11]。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的效果而轻课前预习,教师的这种理念也导致学生忽视课前预习,这直接制约了教师语文课堂的效率,降低了学生语文知识吸收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语文底子薄、基础差,缺乏有效的课堂预习必然导致在语文学习上越落越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效果,可通过安排课前作业的形式将这种理念灌输到学生中去;2、引入课前热身环节。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安排一些课前热身,诸如谜语、学生朗诵,等,将学生渐渐引入语文的语境中去,从而增强语文课的衔接性,而不是突然的转换;3、讲课内容加入时下热点。讲课过程中加入社会当前的热点问题,语文课堂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必然会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时效性;4、注重鼓励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12]。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给与必要的鼓励,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四、小结
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对于语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改善与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困生语文水平的突破口和重要环节,甚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起点与契机,必须予以重视。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语文阅读能力的改善与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善学困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共同推进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建策. 耕读文化,让童心在田园诗中栖居——永外实小“探寻楠溪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侧记[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5)
[2] 付兴超. 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5)
[3] 吴丽芬.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 青年与社会. 2012(02)
[4] 蔡春梅. 预设和生成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蔡春梅[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5]Wagner R K and Torgesen J K. The nature of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its causal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reading skills[M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
[6] 柴桂萍. 质朴高效,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7] 杨丽铭. 课内泛读指导课型[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8]吴立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9] 董柯,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策略谈[J].吉林教育,2010(02).
[10] 邱秋玲. 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9]Alan Baddeley. Human Memory[M ]. Allyn: Bacon, 2008.
[11]Walter Kintsch. Comprehension: A paradigm for cognition [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15- 277.
[12] Chen P. Foreign Studies on 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read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Developme ts in Psychology, 2009,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