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一)提升校园整体人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从师生素质和学校管理的角度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在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师生注重个人品性与德行的修养锤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为所有师生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二)强大的育人功能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而真正的育人是走进内心,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意义,我们呼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回归校园,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它强大的育人功能。
   (三)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内容新颖的展板,配有诗词装饰的瓷砖,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徜徉在十七中校园,我们看到的是展牌上博学善思的警示古训,走在教学楼和图书馆中,我们看到的是诸子百家和唐宋诗词大家的名篇佳作,古色古香典雅大气的传统文化装饰内容既美化了校园环境,也让我们领略了古代传统文化之美。
   (四)丰富校园生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发展个性的舞台和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享受展示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够直观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求知者。而课本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教师要以课堂为契机,以教材为抓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基。
   (二)多样阅读延伸浸润
   名著经典、诗词歌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体味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领悟其中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浸润功能。就我校而言,“三人行朗诵社”通过沙龙交流、朗诵比赛,教师通过课堂授课中齐读、分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三)缤纷活动彰显传统文化
   丰富的校园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如我校“三人行戏剧社”举办的课本剧表演,学生自己编剧、导演、制作道具、排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学创作能力,深化了对于课文内容的认识,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提供了途径。
   (四)特色课程体现传统文化
   研发同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融入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我校开设的茶艺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赏茶品茗间感悟千百年来茶道的魅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补充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也離不开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背景,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掘、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并直言不讳地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师生的心田,于是我们终于拥有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一、在阅读中放飞理想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朗读少,而新课标注重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并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
期刊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特从多年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在阅读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一种主动的活动。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一、关注学生人性,尊重学生个性   语文教
期刊
其实,我在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有几分好奇与期待的,因为我认为写20世纪儿童的生活是很难的。   当我读完之后,立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不论是桑桑还是杜小康,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都承受了超越他们这个年龄的事。桑桑最开始的时候还平安无事,但在上六年级时,一场大病使他有了一些消极的想法:“我会不会突然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我还有好多事情还未完成。”虽然最后在父亲桑乔的不懈努力和一位老医生的帮助下侥幸活
期刊
一、看法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看法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争议事件为材料,让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让考生就现象发表看法。关于这类作文的审题,可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读懂。认真读材料,弄清每则材料或该材料表述的内容,勾画关键词。   第二步:筛选。结合材料内容,筛选信息。   第三步:比较。比较各个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挖掘其核心内涵,选择一个
期刊
叶嘉莹先生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由此,在课上对古典诗歌阅读单元拓展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初探。   一、拓展阅读阔视野   1.精选篇目,纵横拓展。针对古典诗歌单元任务要求,教师精选体现家国情怀的经典诗歌作品20篇和基于同一个作者(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文5篇进行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展,装订成册,分发给学生,方便学
期刊
一、叙事型单材料作文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写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这样分析看来,江苏高
期刊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生活的内容至广至大,因而生活也是一种广泛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扩大了生活的场景和教育的视野,强调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绝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批阅学生的作文,因为翻开学生作文,不是雪夜上医院就是雨中送伞
期刊
教育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尤其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内容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这与几千年来我国传我统教育方式中首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观是不谋而合的,“做学问先学做人”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同样适用。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更为健全的三观,促进他们自发地认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性水平,还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因此,教師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促进学生带着感情去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