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如何实施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是教学的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是学生学习的背景。创建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上课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还能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框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用处,激发学习的热情。
  關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学生认知能力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课下的备课为依据,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些公式或定理往往是直接提出的,而且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整式加减”中,如何理解“同类项”呢?若创设“3只鸡 2只鹅=?只,为什么不能相加?”来说明同类项,那就更容易理解。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对同类项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教师要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对情境内容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境构建中,实现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提升。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知识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严谨、认真,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号召性,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和学生之间的和平、平等的交往实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的提升,并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实现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即便学生说的不正确、不严谨,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念,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建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自身个性的空间。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三、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入新课程所说的话,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运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传统印象中数学的枯燥空洞感。
  四、创设探究型情境
  即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多种答案,有的同学还争了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截面过三个顶点时,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五、以悬念创设情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在讲《圆周角》一节时,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感到无法可解,这时,教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总之,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数学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应该本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设计具有启发性教学的环节,实现学生求知欲的提升,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情境的提升,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瑶.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特点的录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孙海霞. 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11.
  [3]高育梅.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从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学习兴趣的维持以及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付诸实践,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摘要: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更加的全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才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真正科学的帮助,老师应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探索,通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无论从政策还是投入上都加大了力度,但职业学校招生难、招不满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职校对于生源的选择权很小,基本上报考了就招收,分数低的学生成为职业学校招生的主要来源。生源质量的下滑及生源的多样性给职校办学、管理造成了困难。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方面千差万别,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且普遍缺乏自信、自强意识和努力拼搏的心态。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