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了解微粒的特点: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猜想;(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望,建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以及“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烧杯、量筒、试管、滴管、水、酚酞溶液、浓氨水、品红溶液、酒精、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1)一定量的水常温放置一段时间,体积和质量减少;(2)等质量的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哪个溶解得快,哪个溶解得慢?糖块溶于水,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糖到哪里去了?(3)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4)水泥马路的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且每块水泥地上还有许多花纹。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在很久之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猜想,认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我们观察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看到了分子、原子,同时还能移动原子。
[投影] 观察部分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的图像。
2.讲授新课
[思考]我们知道,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在这一滴水当中有多少水分子呢?假如我们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约需数多少年呢?答案是3万年。
[结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性质1)。
[过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投影]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提出相应猜想]:猜想一:分子可能是运动的;猜想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许与温度有关;猜想三: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隔;……
[过渡]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活动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演示实验:浓氨水与酚酞溶液的实验;现象:烧杯A当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结论:分子是运动的(性质2)
【活动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是否与温度有关:实验:取少量等量的品红分别放入100ml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其扩散快慢。现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结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加快现象。
【活动探究三(1)】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实验:将水与酒精混合,观察体积的变化
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结论: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性质3)
【活动探究三(2)】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大小的关系;实验: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堵住小孔,往内推活塞,比较两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现象: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结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1)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等;(2)微粒的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③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增大。
5、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注重直观教学,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观察、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指导,提供协作学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信心。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从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高估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现象和结论区分不清。没有实验,所有的化学都是空洞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了解微粒的特点: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猜想;(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望,建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以及“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烧杯、量筒、试管、滴管、水、酚酞溶液、浓氨水、品红溶液、酒精、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1)一定量的水常温放置一段时间,体积和质量减少;(2)等质量的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哪个溶解得快,哪个溶解得慢?糖块溶于水,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糖到哪里去了?(3)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4)水泥马路的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且每块水泥地上还有许多花纹。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在很久之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猜想,认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我们观察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看到了分子、原子,同时还能移动原子。
[投影] 观察部分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的图像。
2.讲授新课
[思考]我们知道,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在这一滴水当中有多少水分子呢?假如我们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约需数多少年呢?答案是3万年。
[结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性质1)。
[过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投影]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提出相应猜想]:猜想一:分子可能是运动的;猜想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许与温度有关;猜想三: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隔;……
[过渡]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活动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演示实验:浓氨水与酚酞溶液的实验;现象:烧杯A当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结论:分子是运动的(性质2)
【活动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是否与温度有关:实验:取少量等量的品红分别放入100ml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其扩散快慢。现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结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加快现象。
【活动探究三(1)】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实验:将水与酒精混合,观察体积的变化
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结论: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性质3)
【活动探究三(2)】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大小的关系;实验: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堵住小孔,往内推活塞,比较两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现象: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结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1)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等;(2)微粒的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③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增大。
5、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注重直观教学,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观察、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指导,提供协作学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信心。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从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高估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现象和结论区分不清。没有实验,所有的化学都是空洞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