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招生工作应遵循全新的工作思路,为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便立足新时期,对当前高校招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及改进举措作出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招生;人才选拔和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源市场竞争情况也日趋激烈,高等院校只有拥有充足优质的生源,才能有效推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顺应改革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切实提高生源质量,推进高校招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一、招生工作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最原始、最终极的职能。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以高考单一总分为标准选拔考生,使得高校人才选拔意识不强,选拔能力差,人才选拔与培养严重脱节。事实上,对于任何一所大学而言,招生环节和培养环节是不能分离、密切相关的,为此,招收更多符合培养理念、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是一所大学实现使命的必要条件。
(一)招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端延伸。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新高考体制改革,增加考生和高校、专业的双向选择,逐步从“选分”过渡到“选人”,招生便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往前延伸的重要环节。而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机制赋予高校较大的招生自主权,促使高校在招生工作启动之前,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有清晰的界定和把握,然后对照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希望招录生源的知识能力基础、个性素养特点等方面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招生选拔的方式或衡量标准。
(二)招生能力将对高校特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
新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高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新趋向相结合,对高校提升招生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今高校优质特色发展趋向、新高考改革强化双向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现实背景下,对高校招生能力的关注,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学校对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定位、特色有清晰的界定和表述,且为学校教职员工所准确理解和把握;二是对所希望录取生源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基 础要求有较清晰的规定,如选考科目的划定、综合素 质评价信息的筛选和使用;三是制定相对有效的衡量标准与选拔方式,包括制度化的工作体系与流程设计、年度招生工作与方案宣传,以及招生队伍组织与实际工作开展等。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微观主体在人才选拔环节的参与度更高。
新高考改革方案将选考科目设定为“3+3”,赋予了学生在选考科目和拟学专业方面较大的选择权,加之招生环节实施院校专业组填报志愿,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专业组,而不再是高校招生的院校批次分布或学校分数段层级。这对高校招办的传统做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而专业老师尤其是资深教授参与招生工作成为必然。例如,在实施三位一体招生试点的浙江省高校,要组建庞大的专家组进行面试;各二级学院也都希望扩大招生名额。为此,不少学校近年来不再组织校级层面面试,而由各个专业自行组织面试。
二、优化高校招生工作的改进举措
(一)選拔方式多元化。
建立科学的考试、选拔、录取体系,不断扩大自主录取比例:一是优化自主录取政策,细化申请报名条件,规范报名组织和 材料审核程序;二是命题实现操作封闭化、内容科学化,结合学科特色和高中教育特点,选拔出具有学 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三是结合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高校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选拔标准;四是加强校内测试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组织领导,提高考委专家业务水平,实现科学招考,力求选拔出优秀人才。
(二)宣传体系全员化。
招生宣传作为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全校上下息息相关。高校要通过领导负责、院部联动、稳定队伍、加强考核,建立全员化的宣传体系:一是推行领导负责制,发挥领导的参与带动作用,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局 面;二是整合校、院两级资源,实现院部联动,形成“学院负责、部门参与”的局面;三是面向全校师生选聘责任心和原则性强的人员,组建招生宣传队伍,提高宣传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实行招生宣传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多元、操作方便的考核体系。
(三)计划编制市场化。
招生计划的编制对高校生源质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具有显著影响。高校要通过科学编制分专业、分地区招生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创新培养体系,开展专业建设,加强合作办学,增强招生计划的市场 化程度:一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科学编制专业计划;二是积极落实中央各专项计划的要求,科学保持招生规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生源地位的积累和提升;三是将优势专业在师资和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向优秀生培养倾斜,增强学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四是加强特色品牌专 业建设,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其他高校开展错位竞争,扩大竞争优势;五是全面加强合作办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具有同样学科背景的国外高校强强联合,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襄阳.教育部出台两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E B/OL].(2014-12-17)[2017-11-03].http://www.52wangjie.com /jiaoyu/ gaokao/20146187.html.
[2] 傅维利.高考改革与高校责任主体的回归[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12-14.
[3] 姚 霞,何祖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高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4] 李存东,樊 云 飞,张 建 政.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教育科局招生办)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招生;人才选拔和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源市场竞争情况也日趋激烈,高等院校只有拥有充足优质的生源,才能有效推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顺应改革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切实提高生源质量,推进高校招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一、招生工作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最原始、最终极的职能。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以高考单一总分为标准选拔考生,使得高校人才选拔意识不强,选拔能力差,人才选拔与培养严重脱节。事实上,对于任何一所大学而言,招生环节和培养环节是不能分离、密切相关的,为此,招收更多符合培养理念、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是一所大学实现使命的必要条件。
(一)招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端延伸。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新高考体制改革,增加考生和高校、专业的双向选择,逐步从“选分”过渡到“选人”,招生便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往前延伸的重要环节。而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机制赋予高校较大的招生自主权,促使高校在招生工作启动之前,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特色有清晰的界定和把握,然后对照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希望招录生源的知识能力基础、个性素养特点等方面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招生选拔的方式或衡量标准。
(二)招生能力将对高校特色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
新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高校优质特色发展的新趋向相结合,对高校提升招生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今高校优质特色发展趋向、新高考改革强化双向选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现实背景下,对高校招生能力的关注,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学校对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定位、特色有清晰的界定和表述,且为学校教职员工所准确理解和把握;二是对所希望录取生源的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基 础要求有较清晰的规定,如选考科目的划定、综合素 质评价信息的筛选和使用;三是制定相对有效的衡量标准与选拔方式,包括制度化的工作体系与流程设计、年度招生工作与方案宣传,以及招生队伍组织与实际工作开展等。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微观主体在人才选拔环节的参与度更高。
新高考改革方案将选考科目设定为“3+3”,赋予了学生在选考科目和拟学专业方面较大的选择权,加之招生环节实施院校专业组填报志愿,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专业组,而不再是高校招生的院校批次分布或学校分数段层级。这对高校招办的传统做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而专业老师尤其是资深教授参与招生工作成为必然。例如,在实施三位一体招生试点的浙江省高校,要组建庞大的专家组进行面试;各二级学院也都希望扩大招生名额。为此,不少学校近年来不再组织校级层面面试,而由各个专业自行组织面试。
二、优化高校招生工作的改进举措
(一)選拔方式多元化。
建立科学的考试、选拔、录取体系,不断扩大自主录取比例:一是优化自主录取政策,细化申请报名条件,规范报名组织和 材料审核程序;二是命题实现操作封闭化、内容科学化,结合学科特色和高中教育特点,选拔出具有学 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三是结合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高校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选拔标准;四是加强校内测试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组织领导,提高考委专家业务水平,实现科学招考,力求选拔出优秀人才。
(二)宣传体系全员化。
招生宣传作为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全校上下息息相关。高校要通过领导负责、院部联动、稳定队伍、加强考核,建立全员化的宣传体系:一是推行领导负责制,发挥领导的参与带动作用,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局 面;二是整合校、院两级资源,实现院部联动,形成“学院负责、部门参与”的局面;三是面向全校师生选聘责任心和原则性强的人员,组建招生宣传队伍,提高宣传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实行招生宣传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多元、操作方便的考核体系。
(三)计划编制市场化。
招生计划的编制对高校生源质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具有显著影响。高校要通过科学编制分专业、分地区招生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创新培养体系,开展专业建设,加强合作办学,增强招生计划的市场 化程度:一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科学编制专业计划;二是积极落实中央各专项计划的要求,科学保持招生规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生源地位的积累和提升;三是将优势专业在师资和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向优秀生培养倾斜,增强学校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四是加强特色品牌专 业建设,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其他高校开展错位竞争,扩大竞争优势;五是全面加强合作办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具有同样学科背景的国外高校强强联合,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精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襄阳.教育部出台两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E B/OL].(2014-12-17)[2017-11-03].http://www.52wangjie.com /jiaoyu/ gaokao/20146187.html.
[2] 傅维利.高考改革与高校责任主体的回归[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12-14.
[3] 姚 霞,何祖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高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4] 李存东,樊 云 飞,张 建 政.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教育科局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