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诠释“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
  在班上,铭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孩子,描述其个别性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兴趣,坐立不安,油腔滑调的面部表情和言行已成为班上男孩子模仿的对象,甚至有攻击性行为。面对这样一位个别化教育对象,老师关键要找到因人而宜的教育方法,必须要以博大的师爱去包容孩子的缺点、以适宜的方法和形式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以耐心智慧的专业素养去博得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力图去寻找家园共育的平台以促进孩子和谐健康地发展。本文总结了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诠释如何进行个别化教育。
  一、顺水推舟法——满足孩子模仿的需要
  顺水推舟就是指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向说话办事。老师借该成语的本意,顺着铭铭对一首流行歌曲充满兴趣的活动现场来因势利导,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来满足孩子模仿学唱的需要。
  来园活动中,铭铭迈着矫健的步伐神采奕奕地走进了教室,在游戏中传来了一阵阵激情高昂的歌曲声,从反反复复的一句歌词中,我终于听清楚了在唱什么“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我油然升起了疑惑不解的神情,自言自语到“似歌非歌,什么呀?不成调不成曲的”。在铭铭的领唱下,几个男孩子立即越唱越来劲,顿时声音笼罩着整个班级,可谓是一片没有旋律的“喧哗声”。此时的活动现场,一头是孩子高昂的歌唱情趣和反复循环的四句歌词,另一头则是老师因不熟悉此首歌曲而产生的迷惑而无奈。此时,老师只能采取转移空间的办法,让孩子自行拿好水壶,组织到户外活动去了,孩子因转移注意力而平息了下来,终于恢复了有序的活动状态。
  活动结束后,我找来了铭铭,向他了解所唱歌曲名称。孩子说:“春天。”“咦,本月的主题正是春天呀?”我根据孩子唱的歌词来搜索歌曲名称,果然是旭日阳刚组合的一首歌曲《春天里》。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反复听旋律,听歌词,初步理解歌词。由于歌曲的高潮部分,情感很饱满,声音很奔放,正符合我班男孩子的个性特征。基于主题《在春天里》,我组织了一次户外寻找春天的活动,孩子们沐浴着春天和煦的阳光,欣赏着美丽的花儿,嬉戏着可爱的蝴蝶,一首《春天里》的歌曲在铭铭的带领下又高亢激昂地回荡在校园里,孩子们正以童真童趣的歌声体验着春天的气息所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顺水推舟法既能够满足铭铭学唱模仿的需要,又充实和丰富了主题进程中“找春天”的活动内容和教学形式。顺水推舟法是基于个别孩子教育上,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既尊重了孩子的个性需要,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趣事交流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趣事交流法是老师根据铭铭喜欢看新闻和热点节目的特点,开设一个“小喇叭广播”的活动,时间安排在饭前十分钟,为爱说爱表演的铭铭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看新闻虽说是大班孩子的兴趣爱好,然而中班的铭铭却养成了每晚6点30分看新闻的生活习惯,由于奶奶也是退休教师,于是奶奶也会和孩子一起交流新闻的内容,截取孩子易于理解的片段,运用孩子理解的言语去和孩子共同解释点评新闻。因此,在长期的家庭氛围中,铭铭有精确扼要点评同伴和老师的一大特点,显得非常幽默。在“小喇叭广播”的活动时间中,铭铭总是自告奋勇地要求上台来交流昨晚新闻点滴和自己生活中的新鲜事。比如孩子从新闻里获悉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我就问铭铭:“什么叫爱耳日?”孩子振振有词地说:“就是保护自己的耳朵,是奶奶告诉我的。”“那么为什么叫全国爱耳日呀”,“全中国的小朋友都要保护耳朵”,诸如此类贴近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范围的新闻就成为了铭铭谈论的焦点。每周一上午的广播时间,邀请铭铭交流一周新闻。铭铭会和同伴们共同模仿节目中小朋友的表演姿势,分享节目中有趣的事情。
  铭铭在和同伴之间的趣味交流过程中,吸引了孩子们趣味倾听的同时,更加树立了铭铭在同伴心目中的影响力,激发了铭铭对班级的归属感,更加喜欢班上的同伴和老师,萌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铭铭学习的兴趣。
  三、心心谈话法——引发孩子行为的愧疚感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心心谈话法是教师选择一个安静的谈话密室,采取面对面眼神交流的谈话方式,可以截取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根据某一教育现象为切入点,教师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细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述,从而做出赞美性、鼓励性言行或期待性眼神的即时回应,来引发孩子发生不良行为后的愧疚感。
  有一天离园活动,铭铭把同伴的小扇子扔到了电视机后面,同伴xx在走廊上嘶声大哭,家长们都投射了好奇地眼光朝着xx。老师提出和铭铭一起去捡扇子,然而遭到了铭铭很固执的拒绝,离园活动的仓促之际,老师以平息xx的哭闹起见,拉开电视机柜,捡起了扇子,还给了xx,一场“暴风骤雨”过去了。第二天,我找来了铭铭,我们来到了一间很温馨的教室里,我的两手拉着铭铭的小手,彼此感觉到了对方手上的温度——“热乎乎的”。然后,老师笑眯眯地问铭铭:“昨天xx的扇子怎么会跑到电视机后面去的呀?”这时,铭铭的话匣子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说:“她太爱哭了,我故意扔掉再引她哭,嘲笑她一回呗。”在平等的谈话中,老师没有提出任何批评和说教,更没有强制铭铭去向xx赔礼道歉,只是通过温柔亲密接触后问孩子:“现在你快乐吗?”“对呀,今天老师和你交流觉得也很快乐呀!”“昨天你在扔扇子的一刹那间,看到小朋友嘶声大哭的样子,你虽然很快乐,但是小朋友呢?”铭铭立即低下了头……
  通过心心谈话法,铭铭似乎认识到了这个行为的错误,“男子汉,就要去保护女孩子,愿意吗?”铭铭自豪而响亮地说:“我愿意。”铿锵有力的话音已足以证明铭铭改过不良行为的勇气,在有力的话音下结束了我们愉快的谈话。
  四、图文上传法——实现家园共育的愿望
  图文上传法是指老师借助班级网页的平台,把孩子精彩活动的瞬间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网页上,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活动和孩子的表现,拓宽了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渠道,焕发了家长上网的热情,从而实现家园共育的愿望。
  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通过一学期的师生互动,老师及时捕捉了铭铭的闪光点,及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上传在班级网页上。比如在课堂上,铭铭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还能够对某一问题进行总结提升,体现了超乎同龄人的概括能力。在建构游戏中,能够有始有终地进行创造性地构建,完成后,会主动提出让老师将作品拍摄下来传到班级网页上的要求,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充分利用亲子活动的机会去和铭铭的家长主动沟通,畅谈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家长通过班级网页、亲子活动、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各种方式,对老师所采取的教育方法表示赞赏和接纳,进一步萌发了家园合作,共同教育铭铭的愿望。
  个别化教育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实践有效的个别化教育更是一名教师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针对教育对象的个别性来施加有效的教育方法,体现教育形式的差异性,促进每一位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共同追求的工作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会继续努力的。
其他文献
2010年末,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指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国十条”在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提出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如何在“国十条”的框架下,在实践中探索和落实民办园的扶持政
期刊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被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了小老鼠趁妈妈睡觉,悄悄出去玩的情景,B段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本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儿歌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
期刊
区域活动以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诸多优势获得幼儿及教师的青睐,但区域活动的开展也确实存在着流于形式,盲目抄袭,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的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寻求对策,有现实意义。  一、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区域活动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活动区的建立形式化。我们不少老师片面追求环境
期刊
绘本图文结合,直观生动,贴近幼儿生活,每一个绘本,都蕴藏着动听的故事、多元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幼儿真正走进绘本,去感受和表现绘本的内容?如何“让绘本更好玩”?最近,我们推出了绘本主题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别小看这些游戏,它可全部是我们老师和幼儿一起根据绘本改编的,通过游戏这个载体,充分激发了幼儿对绘本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小就爱上了阅读。  绘本主题游戏,就
期刊
活动背景: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沙子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且受欢迎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幼儿来说,更是新颖刺激的。我想如果把沙画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调动其想象力来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到沙画活动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创意沙画”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沙子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沙画的制作方法,并进
期刊
设计思路:  幼儿入园虽然有一个多月,但彼此之间还不熟悉,不够亲密,不知道怎样交往,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为爱独自玩耍,从上次“抱一抱”活动来看,小班孩子还是喜欢与人亲近,有这方面的需要。为此,我设计了《碰一碰》这个游戏活动,《碰一碰》这首歌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幼儿通过与老师、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等亲密接触,可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建立起与老师同伴的亲密关系,由此而喜
期刊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生动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
期刊
我园地处“中国竹乡”,人们食竹、居竹、用竹,与“竹”密不可分。丰富的竹资源,深厚的竹文化底蕴、秀丽的竹乡风景,日益壮大的竹经济,让我们充分领略到地方资源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的作用。  尤其在《纲要》精神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幼儿园如何玩转竹资源,探寻竹价值,系统有效地利用推进幼儿发展?我们认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分类、筛选——挖掘竹游戏材料  (一)收集、整理——竹资源发掘  对游戏材料的收
期刊
家乡如东地处黄海之滨,美丽的洋口港也在繁忙的建设之中,这可谓家乡的特色之一。我和孩子们举着“洋口港考察队”的红色旗帜,参观了洋口闸、风力发电等大型建设,下到沙滩踩了文蛤、捡了贝壳,去到洋口人家吃了海鲜……并将这些画面沿途拍下。回园后,我们围绕着洋口港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特别是创造性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寿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及民间艺术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远近闻名的寿州古城墙、八公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