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就是利用美去激发学生,让学生去追求美,热爱美,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初中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生动鲜活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向学生展示着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优美素材,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拙见。
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审美情趣
情感是美的中介,是教学的纽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把情感这根纽带拉入学生的内心。一篇文章,如果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章的美。所以,教师在美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营造生动、和谐、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对于情境教学,我们不应该只是局限于重现文章的情境。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在讲到父亲离开的情节时,他扔下课本,模仿课文中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的样子,用手扶住讲台,双脚用力地蹬,努力往上缩起;在讲授《散步》课文时,背着个学生然后模仿中年人负重时步履蹒跚地向前的情景……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与他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有关,对同一个自然物,每个人产生的美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山水,年轻人和老年人感受到的美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怀着不同的心情时对美的感受也不同。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学生有着自己的阅读经验、自己的生活体会,教师不能过分依賴例子中浅薄直观的形象,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表演不到位,那反而弄巧成拙了。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情的诱导,善于利用手段和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再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中涉及的事物、现象都可以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需的知识,而且能获得大量感性的信息,使自身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注重类比教学,让学生领悟美育
在运用类比教学法时,要注意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切身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经常把课本中的文章进行联系比较。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绘的是一幅幅迷人的春景图,有着茵茵春草、开满繁花的春树、柔和温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以及清新、健美的人们,学生从文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春天之美;与此相联系的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此文描绘的是济南的冬天,那里的冬天温晴响亮、清新淡雅,有如水墨画一般美丽。通过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和类比,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体味文章的思想美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把握好作者的感情思想。教师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以及内容来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在体验文章的基础上,由情入理分析文章,把握文章的思想,借助文章语言体会形象特点,体味文章的美,然后启发学生从审美感受到审美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背影》表达的是深厚真挚的父子之情;《热爱生命》体现的是新时代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的追求。学生从文中体会思想美,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发,审美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努力探索,不断摸索,不断寻求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得到全面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拙见。
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审美情趣
情感是美的中介,是教学的纽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把情感这根纽带拉入学生的内心。一篇文章,如果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文章的美。所以,教师在美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营造生动、和谐、具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对于情境教学,我们不应该只是局限于重现文章的情境。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在讲到父亲离开的情节时,他扔下课本,模仿课文中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的样子,用手扶住讲台,双脚用力地蹬,努力往上缩起;在讲授《散步》课文时,背着个学生然后模仿中年人负重时步履蹒跚地向前的情景……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与他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有关,对同一个自然物,每个人产生的美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山水,年轻人和老年人感受到的美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怀着不同的心情时对美的感受也不同。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学生有着自己的阅读经验、自己的生活体会,教师不能过分依賴例子中浅薄直观的形象,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表演不到位,那反而弄巧成拙了。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情的诱导,善于利用手段和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再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中涉及的事物、现象都可以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需的知识,而且能获得大量感性的信息,使自身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注重类比教学,让学生领悟美育
在运用类比教学法时,要注意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切身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经常把课本中的文章进行联系比较。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绘的是一幅幅迷人的春景图,有着茵茵春草、开满繁花的春树、柔和温暖的春风、绵绵的春雨以及清新、健美的人们,学生从文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春天之美;与此相联系的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此文描绘的是济南的冬天,那里的冬天温晴响亮、清新淡雅,有如水墨画一般美丽。通过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和类比,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体味文章的思想美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把握好作者的感情思想。教师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以及内容来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在体验文章的基础上,由情入理分析文章,把握文章的思想,借助文章语言体会形象特点,体味文章的美,然后启发学生从审美感受到审美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背影》表达的是深厚真挚的父子之情;《热爱生命》体现的是新时代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执著的追求。学生从文中体会思想美,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发,审美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努力探索,不断摸索,不断寻求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