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主动探究行为的充分认识和认可而展开的一种活动,它以主题的展开来组织活动,它既包含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能关注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良好途径。
[关键词]主题探究;幼儿;自主学习
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主动探究行为的充分认识和认可而展开的一种活动。它以主题的展开来组织活动,帮助幼儿把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在特定的主题背景中再现与整合,并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不断互动,进行自己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即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展。
《幼儿园的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并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而主题探究活动是符合幼儿自主学习这一年龄特点的,它既包含全面发展幼儿的要求,又关注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需要,给不同的幼儿有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并通过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联系,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如何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试图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他对学习的兴趣关联度很大。因为,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或某个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发、自觉地学习,从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和乐趣。为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观察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注意把握时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适时的引导幼儿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确定新的主题,并不断激发和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例如:在《种子发芽》主题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种植,孩子们天天去观察种子的变化,天天为种子发芽的不同情况进行记录;有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记录的材料太多了,前后的顺序都打乱了,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时老师及时介入幼儿的讨论,询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十分着急地告诉老师记录材料的情况,教师也着急的说:“如果继续这样记录下去材料会越来越多,这是个大问题,大家都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材料整理的有顺序又整齐。”教师及时地抓住幼儿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点,把问题抛给孩子,并将问题转化为全体幼儿共同探索的活动。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制作小书》由此诞生了!
孩子们的发现,预示着他们对这一问题、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制作小书》的活动中,幼儿经过了多次操作、观察、感知、交流,从开始制作出粘在一起或订在一起的不能看的小书——到制作能翻页的小书——到能设计页码、封面——最后,作出一本完整的小书。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是在不断的与材料、与同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生成活动,给予幼儿的不仅是发现,而且有效的促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良好契机;在这种生成活动中,既能使幼儿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学习与成功的快乐,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对事物、现象的好奇和兴趣点,适时引导幼儿进入问题的探究中,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潜能。
二、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杜威认为,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已有知识生活是他们“同化”新知识经验的基础,他们总是依靠先前的一些经验来理解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建构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外部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的结果。为此,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内容尽量是幼儿感兴趣和自己所熟悉的,在幼儿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中能找到支持点,形成“问题意识”,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探索行为。例如“会变的图形”, 大班的孩子在图形认知方面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在“会变的图形”活动中,幼儿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如:图形对称关系的问题,图形的整体和部分关系的问题。为此,在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现有的图形材料进行主动探索,如:尝试多种方法改变图形,从探索的过程中,解决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在幼儿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的幼儿首先选用的是方形的图形来变一变,其次是三角形和圆形,而且,围绕着这三种图形进行变化的频率也最高,而选用梯形、椭圆性进行变化的少。究其原因是,孩子们对这三种图形熟悉、了解,经验也比较丰富,使得他们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尝试,去建构新的学习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主动探究的自信心。
三、以幼儿个体之间的互动,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的发展是与众不同的,自主学习就是承认和发扬孩子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因此,个体自主学习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我们在注重孩子的个体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因为,孩子的心智同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他们比较容易相互理解。
在中班《有趣的叶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从森林公园收集了大量的树叶后,教师将其放在区角,并投放各种广告宣传纸、纸工纸,让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制作叶子感兴趣,便此活动转变为集体活动,并引导幼儿将制作的叶子变成班级布置的材料,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于是组织幼儿分小组制作窗帘。老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在固定叶子的环节上出现问题,这时,教师没有急于指导,她发现琪红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固定叶子,教师仔细观察她的操作,发现她把两片叶子对称放着,再用透明胶粘住两片叶子内侧的尖角部分,作的很投入,粘好后,她把窗帘绳提起来,结果两片叶子掉了下来,她一边自言自语“怎么粘不住呢?”一边将叶子放在绳子上使劲的压,然后把叶子那起来看了看,这时她发现问题,把两片叶子使劲往外拔,透明胶很有韧性,她选择用剪刀把它们剪开,又将两片叶子对称放好,这一次她把叶子拉开一些距离,再用透明胶粘上,压一压,她成功了;而她身边的伙伴,也学着她的方法固定叶子,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请她教给其他孩子,这时泽楷不服气地说:“老师我也有好办法。”“好,把你的好办法给大家讲讲。”于是教师请他将他的办法一一讲给大家,他先用透明胶的中间粘在绳子上,然后拿一片叶子粘在左边的透明胶上,再拿一片粘在右边,就固定好了。教师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问还有哪位小朋友有好办法,可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由此,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学习了多种粘贴树叶的办法,这是教师教学所不及的。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平行影响”,耐心观察幼儿,发挥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创新的精神,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主题探究;幼儿;自主学习
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主动探究行为的充分认识和认可而展开的一种活动。它以主题的展开来组织活动,帮助幼儿把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在特定的主题背景中再现与整合,并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不断互动,进行自己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即指孩子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选择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展。
《幼儿园的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并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而主题探究活动是符合幼儿自主学习这一年龄特点的,它既包含全面发展幼儿的要求,又关注每个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需要,给不同的幼儿有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并通过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变化和联系,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如何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试图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他对学习的兴趣关联度很大。因为,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只有当幼儿对某件事或某个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发、自觉地学习,从活动中获得一些经验和乐趣。为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注重观察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注意把握时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适时的引导幼儿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确定新的主题,并不断激发和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例如:在《种子发芽》主题活动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种植,孩子们天天去观察种子的变化,天天为种子发芽的不同情况进行记录;有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记录的材料太多了,前后的顺序都打乱了,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时老师及时介入幼儿的讨论,询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十分着急地告诉老师记录材料的情况,教师也着急的说:“如果继续这样记录下去材料会越来越多,这是个大问题,大家都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材料整理的有顺序又整齐。”教师及时地抓住幼儿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点,把问题抛给孩子,并将问题转化为全体幼儿共同探索的活动。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制作小书》由此诞生了!
孩子们的发现,预示着他们对这一问题、现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制作小书》的活动中,幼儿经过了多次操作、观察、感知、交流,从开始制作出粘在一起或订在一起的不能看的小书——到制作能翻页的小书——到能设计页码、封面——最后,作出一本完整的小书。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是在不断的与材料、与同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生成活动,给予幼儿的不仅是发现,而且有效的促使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良好契机;在这种生成活动中,既能使幼儿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学习与成功的快乐,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对事物、现象的好奇和兴趣点,适时引导幼儿进入问题的探究中,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潜能。
二、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杜威认为,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已有知识生活是他们“同化”新知识经验的基础,他们总是依靠先前的一些经验来理解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建构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外部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的结果。为此,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预设和幼儿生成的内容尽量是幼儿感兴趣和自己所熟悉的,在幼儿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中能找到支持点,形成“问题意识”,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探索行为。例如“会变的图形”, 大班的孩子在图形认知方面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在“会变的图形”活动中,幼儿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如:图形对称关系的问题,图形的整体和部分关系的问题。为此,在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现有的图形材料进行主动探索,如:尝试多种方法改变图形,从探索的过程中,解决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在幼儿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的幼儿首先选用的是方形的图形来变一变,其次是三角形和圆形,而且,围绕着这三种图形进行变化的频率也最高,而选用梯形、椭圆性进行变化的少。究其原因是,孩子们对这三种图形熟悉、了解,经验也比较丰富,使得他们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尝试,去建构新的学习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不断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主动探究的自信心。
三、以幼儿个体之间的互动,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他的发展是与众不同的,自主学习就是承认和发扬孩子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因此,个体自主学习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我们在注重孩子的个体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因为,孩子的心智同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他们比较容易相互理解。
在中班《有趣的叶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从森林公园收集了大量的树叶后,教师将其放在区角,并投放各种广告宣传纸、纸工纸,让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制作叶子感兴趣,便此活动转变为集体活动,并引导幼儿将制作的叶子变成班级布置的材料,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于是组织幼儿分小组制作窗帘。老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在固定叶子的环节上出现问题,这时,教师没有急于指导,她发现琪红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固定叶子,教师仔细观察她的操作,发现她把两片叶子对称放着,再用透明胶粘住两片叶子内侧的尖角部分,作的很投入,粘好后,她把窗帘绳提起来,结果两片叶子掉了下来,她一边自言自语“怎么粘不住呢?”一边将叶子放在绳子上使劲的压,然后把叶子那起来看了看,这时她发现问题,把两片叶子使劲往外拔,透明胶很有韧性,她选择用剪刀把它们剪开,又将两片叶子对称放好,这一次她把叶子拉开一些距离,再用透明胶粘上,压一压,她成功了;而她身边的伙伴,也学着她的方法固定叶子,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请她教给其他孩子,这时泽楷不服气地说:“老师我也有好办法。”“好,把你的好办法给大家讲讲。”于是教师请他将他的办法一一讲给大家,他先用透明胶的中间粘在绳子上,然后拿一片叶子粘在左边的透明胶上,再拿一片粘在右边,就固定好了。教师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问还有哪位小朋友有好办法,可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由此,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学习了多种粘贴树叶的办法,这是教师教学所不及的。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平行影响”,耐心观察幼儿,发挥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创新的精神,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