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装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自然元素的导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是服装艺术设计的源泉,自然万物丰富多彩,在设计中无论是设计的主题构思,还是设计的基本要素,均可从自然中寻找素材。设计和自然不可分离。在未来的发展中,服装设计始终应促使人类在遵循自然法则、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自身。
  关键词:自然;服装设计;永恒
  德国的设计大师科拉尼说过:“设计应量遵从于自然法则。我们必须向自然界学习,使它和人类的聪明才智融为一体。”作为天之骄子,虽然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就艺术来说仍旧是不能超越自然的,人类始终是在和大自然的不断融合中生存和发展的,不管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与自然的结合,生存与审美的结合,都将成为人类服饰领域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因。
  打开世界服装史的历史长卷,可以看到自然在服饰中的体现。从天体宇宙到一草一木,自然界的各种美感形式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崇尚自然的潮流中,设计师将自然的朴素之美融入到创作中,把造型、色彩、图案、潮流时尚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对自然的渴望和诠释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
  早在原始时代,人们披兽皮,挂树叶,以此御寒护体。然而佩带鲜艳的鸟类羽毛、石头、贝壳,则是原始人时期相信万物皆有灵,为使恶灵不能近身,得到善灵的保护。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孔武有力、智慧灵巧、勇敢无畏,原始人也用猛兽、猛禽的爪牙、羽毛、皮骨作装饰物,这在许多中外美学家、考古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都可以得到证明。随着印染技术的提高,大自然的图案多被直接模拟或抽象提炼出来应用在服装面料上。比如在欧洲巴洛克、洛可可时代流行的服装中,为了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大量的题材是以花卉和风景为主,通过自然的色彩表现织物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自然的观念大受设计师推崇,他们把自然的图案和色彩作为现代高雅品位的象征,按照自然来创造流行的时尚借鉴动物的色彩图案来设计服装。如设计师将虎纹、斑马纹、蛇纹等等功物的纹理色彩吸收设计中,借从警示大家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并爱护它们。又如,近儿十年来,每年的流行色必有自然的色调,一般都以山石、森林、海洋、天空、雪原、树叶、大地等作为图案主题的来源,以细致、抽象、超现实的多种手法唤醒人们对自然的眷恋和关爱,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各国有所差异,但灵感同样源于自然,在遵循自然比例的设计中,在无限变化但又不杂乱的关系中,找到大自然生动鲜活的本质。
  归根结底,自然这个主题之所以自古以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表现于各种形态的服饰文明中,皆因人类本身即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饰文化中表现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这是人类本性的体现,大自然就象一块永不失效的磁石,一个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主题。
  二、自然因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大自然深奥神秘,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自然美则是指自然界呈现出来的形态和神韵,以及人们对这种自然属性的审美评价。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应做好两件事:一是观察自然,二是将心灵感受转变为视觉形式。无论直接依据自然,还是通过记忆和幻想进行创作,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源泉。
  (一)用自然精神塑造着装风格
  在中国传统的美育学说体系中,自然美以其天放广阔、自由随意的形式与神韵,对人类的主体性进行感召,使人格在礼法社会中穿越世俗的束缚,在回归天野中获得解放,高扬个性。那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海,秀美的原野,翻卷的风云,乃至于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是自然造化的赋予,因而古人很自然地将人的品德才性与它相比方。《诗经》中的比兴就是这种观念的运用,“嵩高维岳,骏极于天”,这是用高山来比喻人格力量的伟大;“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这又是用老鼠来直指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这是说仁者所以乐山,是因为高山象征着仁者的博大胸怀。
  这种源于自然的精神常常会使观赏者有感而通,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是以心灵指导视觉,我们观察自然就不应局限在眼睛,还可以聆听和触摸,因为一切感官,甚至包括味觉和嗅觉,都会唤起真切的感受,而最终通过视觉形式来传达。谁能最诚实最敏锐地感受自然,谁就越能把握自然的特征,将这种大自然的神韵巧妙地运用在服饰设计作品中,使服装艺术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境界,这种作品将比直接搬来自然的作品,更富有深度和内涵,观赏者会因其不同的联想,从作品中体会到自然精神赋予人们的不同的美感享受。
  (二)用人类自身的需求指导设计
  人与自然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人出生后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死后又化为一抔黄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的信赖、依恋之情无处不在,共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不解之缘。服装,正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之一,是人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为着生存与发展所作的力所能及的选择或行为的模式。服装的创造源于人的精神与物质的需要,所以,服装设计必须在性质、功能、结构、造型等方面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认知和审美的需要为前提。
  1.生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服装的表现形式就开始为环保主义,各国不但十分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而且以人类自身的健康为一切的设计前提。在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都相继开发出不少的新型纤维,并且利用生态遗传技术,培育出彩色生态棉花、生态羊毛以及各种无公害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并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纤维材料等。这种设计产生的背景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绿色消费的要求以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满足这些要求,服装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服装设计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使产品从功能、材料上满足环保要求,并与服装的视觉效果及保护功能等方面结合起来,这正是服装设计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2.心理
  自然这个主题之所以自古以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表现于各种形态的服饰文明中,一方面因人类本身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饰文化中表现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是人类本性的体现,这是一个永久性的主题。一方面美在自然才得以长久。不管是漫长的封建文化,还是今人陶醉的现代文明,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割断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情;反而从正反两方面增强着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服饰上返璞归真的美学追求之所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正是人们对大自然依恋之情的委婉流露。今天,人们在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紧张、单调、程式化的生活节奏和无所不在的工业污染之中,这两个对立因素的相互消长,会使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那些表现着自由、纯洁,具有个性解放意味的东西。因此“自然主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一直是当今服装设计的主题潮流。提倡自然的无人工雕琢的时尚氛围,运用海洋、田园、森林、泥土、冰川、民间、原始的自然颜色,创造出古典与流行以及更具个性化的服饰风格,这成为各国服装设计师有目共识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由此可见,理想的服装应是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以使人自身获得舒适生活为目的。它不会与自然对立,而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绿色服装,以实现自然与人的互融。因此,服装设计新的结构秩序将体现为自然—人—技术的“三维设计”架构。可以预见,服装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人与环境的诗意般的融合,是一种代表21世纪美好、健康、和谐、安定的世界性的文化潮流。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报道了红藻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委内瑞拉株的藻红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将所得序列与其它红藻-Rhodella violacea, Polysiphonia boldii, Griffithsia monolis, Porph
期刊
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双创培养的特点,然后阐述了该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双创培养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策略.经过
对煤炭企业来说,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班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本文对如何做好煤矿班组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要清凉,不要色狼。”上海地铁官方近日发微博对女性提出善意告诫,建议女性不要穿着暴露,谨防性骚扰。这条微博在舆论界激起千层浪,一些年轻的女权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免疫重建及病毒抑制。方法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抗病毒治疗的HI
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是民间舞专业教学的重要素材,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有效地拓宽民间舞专业教学的广度,本文就针对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在民间
穆时英的小说常以一种充满时代特色的叙事话语展现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感受,双重的男性形象和刻板的女性印象彰显作者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文本中的躯体话语也暗含其性别政治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是“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的典型阐释,这是一部弗洛伊德理论色彩浓厚的小说,讲述了一段畸形的父女之恋,揭示了自然的性爱与道德伦理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