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合作的基础。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它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氛围之中。
普通生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是曾经的失败让他们的心理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因此,教师应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挽回学生迷失的语文情结。让学生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使他们有身处课堂犹如置身于"家"一样的感觉,能够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快的姿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我形象进行高度知觉、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自己信任自己的心理体验,是人们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成功教育的创始人,“全国中小学教师十杰”之一的刘京海校长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反复的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非常简单—教师得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功。教师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成功的喜悦中重拾自信。
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浅显但对理解文本很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借此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如此这般,在兴趣盎然中,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就能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丧失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复苏,步步增强,他们就会慢慢地融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不断地成功展示自我中重获自信。有些学生普通话标准,音质较好,情感丰富,朗读水平特别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让其范读,在一次次的范读中,这位学生一定可以获得自信;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碰到一些开放性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有些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在评讲作文时,教师不妨多将其作文作为范文来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就得到恢复并逐渐增强。
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充满自信。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
教师要多作肯定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一步步将学生引到问题的核心。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就如同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这也就是常说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师生间构成其乐融融的情感关系,课堂里弥漫温暖和谐的教学氛围,双方心情愉悦舒畅,感情默契融洽,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心理的冲突,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能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魅力”是讨人喜欢和引人入胜的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教师课前应精心备课,查阅资料,研读教材,筛选方法,以求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引导有方,让课堂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中,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形成默契,产生共鸣,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折服学生,吸引学生,赢得学生。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能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尊重学生,亲近学生,热爱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充分体现民主。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观点、意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一种真正的教学民主气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如在学习《敕勒川》一文时,笔者尝试在腾格尔音乐的铺垫下,再配以内蒙古草原的画面,然后,师生齐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巧妙地将课堂迁移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情境中,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样,运用多媒体手段,切入影视剧,也可以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它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有声有色的画面,活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朗读时要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一种理解性的相互交流活动中,能够形成一个和谐、默契的交互式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有利于消除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的阻隔和情感的阻隔,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扫除心理的障碍。
普通生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是曾经的失败让他们的心理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因此,教师应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挽回学生迷失的语文情结。让学生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使他们有身处课堂犹如置身于"家"一样的感觉,能够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快的姿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我形象进行高度知觉、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自己信任自己的心理体验,是人们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
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成功教育的创始人,“全国中小学教师十杰”之一的刘京海校长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反复的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差生变成优秀生,方法非常简单—教师得把差生当成天才来教育,不断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反复成功的体验中,培育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成功。教师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成功的喜悦中重拾自信。
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浅显但对理解文本很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借此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如此这般,在兴趣盎然中,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就能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丧失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复苏,步步增强,他们就会慢慢地融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不断地成功展示自我中重获自信。有些学生普通话标准,音质较好,情感丰富,朗读水平特别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让其范读,在一次次的范读中,这位学生一定可以获得自信;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碰到一些开放性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有些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在评讲作文时,教师不妨多将其作文作为范文来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就得到恢复并逐渐增强。
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充满自信。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
教师要多作肯定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从正面加以引导,一步步将学生引到问题的核心。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就如同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这也就是常说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师生间构成其乐融融的情感关系,课堂里弥漫温暖和谐的教学氛围,双方心情愉悦舒畅,感情默契融洽,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心理的冲突,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能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魅力”是讨人喜欢和引人入胜的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教师课前应精心备课,查阅资料,研读教材,筛选方法,以求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引导有方,让课堂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教学中,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形成默契,产生共鸣,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折服学生,吸引学生,赢得学生。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能否尊重、信任、爱护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尊重学生,亲近学生,热爱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充分体现民主。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观点、意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一种真正的教学民主气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如在学习《敕勒川》一文时,笔者尝试在腾格尔音乐的铺垫下,再配以内蒙古草原的画面,然后,师生齐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巧妙地将课堂迁移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情境中,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样,运用多媒体手段,切入影视剧,也可以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它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有声有色的画面,活现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朗读时要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一种理解性的相互交流活动中,能够形成一个和谐、默契的交互式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有利于消除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的阻隔和情感的阻隔,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扫除心理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