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到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2007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化学教学中尝试了让学生参与式实验,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化学知识水平,用直观的刺激增加其感知效果,激发兴趣,并提高各种认知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印象。课堂上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改教师主讲为主导,改教师控制为协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生由“愿学”变为“厌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课题,我们采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讲内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教案,课堂上安排学生主讲,教师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采用这一方式,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了当教师的感觉。对于听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同班同学讲课,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倾听观看欲望,同时在讲课过程中,也有板有眼地积极配合回答问题,有时“小老师”失误了,课堂上会响起善意的笑声和纠正声。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愉快而活跃。
2.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教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仅抓到“鱼”,而且懂得怎样利用“渔”去捕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3.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学中的实验也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相关内容。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上一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实验;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除此之外,课余我们还对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地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整体看来,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也得到了开发,收效良好。
4.让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或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例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学校和住处的空气、水源的污染情况,并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铁的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实验,探究钢铁制品的锈蚀条件,并指导学生撰写学科小论文或制作小课件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再现和模拟了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给学生真实体验科学研究、科学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训练了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5.让学生参与作业试卷的批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学生写作业,教师一本一本批改,这样,教师的负担很重,特别对于大班额的班级,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客观性作业、试卷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参与批改,师生对改、班内对改,或班间对改。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不但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消极局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参与“小组研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特别是面对大量的练习与无休止的考试时,学生更是疲于应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被繁重的练习量所抑制,学生关注更多的是速度而不是质量和创新,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再现而不是自我知识体系的高层次同化或自主构建。这种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小组研学”活动,以深化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小组研学”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适当地分类练习,然后对题目进行归类研究分析,包括题目类型、解题策略、方法、技巧和科学思想的探索,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相应题型,再经过小组讨论完善、大组交流,之后进行班内交流或班与班之间交流。这项活动,改变了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参与到编题中来。在编题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克服了以往枯燥的反复练习,学生感觉新奇,收效良好。
7.让学生参与同伴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教学情景指导学生进行同伴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大班额教学中的个别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使学习者彼此提高学习技能,增加自信和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增进承担责任的意愿,并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教学活动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堂上我们也在不同的时候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同伴教学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一节课上不可能让学生全部参与上述的方方面面,但关键是教师头脑中要有让学生参与的意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尽可能地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必要时甚至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设置“每日一问”、“让我来说”、“我眼中的化学”等小栏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树立自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的勇气。
通过一年的学生参与式教学实践,我们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教师退出表演舞台甘当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制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在品德方面,学生的行为表现明显好转:以往实验过程中,随意损坏仪器的现象不见了,实验完毕主动搞卫生的学生多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了,各种迹象表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参与或教学为师生营造出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2007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化学教学中尝试了让学生参与式实验,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化学知识水平,用直观的刺激增加其感知效果,激发兴趣,并提高各种认知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印象。课堂上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改教师主讲为主导,改教师控制为协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长此以往,学生由“愿学”变为“厌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课题,我们采用课前向学生布置预讲内容,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教案,课堂上安排学生主讲,教师加以总结补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采用这一方式,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体验了当教师的感觉。对于听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同班同学讲课,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倾听观看欲望,同时在讲课过程中,也有板有眼地积极配合回答问题,有时“小老师”失误了,课堂上会响起善意的笑声和纠正声。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愉快而活跃。
2.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教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的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仅抓到“鱼”,而且懂得怎样利用“渔”去捕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这样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了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3.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长期以来,学生对化学中的实验也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做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相关内容。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上一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实验;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除此之外,课余我们还对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地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整体看来,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也得到了开发,收效良好。
4.让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或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例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学校和住处的空气、水源的污染情况,并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铁的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实验,探究钢铁制品的锈蚀条件,并指导学生撰写学科小论文或制作小课件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再现和模拟了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给学生真实体验科学研究、科学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训练了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5.让学生参与作业试卷的批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总是学生写作业,教师一本一本批改,这样,教师的负担很重,特别对于大班额的班级,教师更是苦不堪言。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客观性作业、试卷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参与批改,师生对改、班内对改,或班间对改。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不但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消极局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参与“小组研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特别是面对大量的练习与无休止的考试时,学生更是疲于应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被繁重的练习量所抑制,学生关注更多的是速度而不是质量和创新,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再现而不是自我知识体系的高层次同化或自主构建。这种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小组研学”活动,以深化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小组研学”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适当地分类练习,然后对题目进行归类研究分析,包括题目类型、解题策略、方法、技巧和科学思想的探索,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相应题型,再经过小组讨论完善、大组交流,之后进行班内交流或班与班之间交流。这项活动,改变了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参与到编题中来。在编题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克服了以往枯燥的反复练习,学生感觉新奇,收效良好。
7.让学生参与同伴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教学情景指导学生进行同伴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大班额教学中的个别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使学习者彼此提高学习技能,增加自信和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增进承担责任的意愿,并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教学活动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堂上我们也在不同的时候灵活地组织学生进行同伴教学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一节课上不可能让学生全部参与上述的方方面面,但关键是教师头脑中要有让学生参与的意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尽可能地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必要时甚至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设置“每日一问”、“让我来说”、“我眼中的化学”等小栏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树立自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的勇气。
通过一年的学生参与式教学实践,我们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环节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教师退出表演舞台甘当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教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制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在品德方面,学生的行为表现明显好转:以往实验过程中,随意损坏仪器的现象不见了,实验完毕主动搞卫生的学生多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了,各种迹象表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参与或教学为师生营造出平等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