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难想象,一本谈台湾水果与果农故事的书,企划发想者,竟然是一名享誉国际的设计师。
曾获Savignac 法国国际海报沙龙展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的设计师陈俊良,在创作的同时也持续投身设计教育,于大专院校设计相关科系教课。国际赛事征战经验丰富的他,无论是自身作品的发想,抑或对学生的殷殷期待,都是以自身的文化底蕴──东方、汉文字、在地文化——为出发点。他常常鼓励学生离开电脑屏幕,从真正的生活中发想创意,而这本《果然台湾》,正是陈俊良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制作的过程中,交互激荡出的点子。
“在甜蜜宝岛里,台湾人怎能迷路?”一语道破,台湾有着独特的风土气候,四季均盛产种类各异的甜蜜果实,和隐藏在水果背后,台湾农民敬天爱土地、欢喜做甘愿受的乐观美学,身为台湾人,怎能不知,怎能迷路?
收到了陈俊良老师的提案,编辑部下一步的挑战就是: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呈现台湾水果的甜美和独特的在地人情?我们找来曾在《天下杂志》、《Cheers快乐工作人杂志》担任记者多年,也是长期与我们合作的自由作家蓝丽娟,一起动脑思考,如何制作一本谈台湾水果的书。
谈水果,不难;要谈得让人愿意细细阅读、让人感动、让人想买来收藏,却不易。台湾人都爱吃水果,也知道台湾是个盛产水果的宝岛,但为什么要来买一本关于水果的书?
作者之一,也是本书主要执笔的作者蓝丽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写手,写过巨大机械董事长刘金标73岁自行车环台的故事,也曾著书介绍安藤忠雄的建筑,和建筑师潘冀的人生故事。或许是因为过去多年的记者生涯,养成她细腻的观察力,和挖掘出动人故事的沟通力。每回开会回报采访结果,说起书来总是神色飞舞活灵活现,激动之处还眼泛泪光,完全不输她精彩的文字作品。
听着丽娟娓娓道出采访不同果农的历程,我们发现,能感动人的,永远是“人”。是的,就是这些在田间默默付出劳力与心力,善待土地涵养果实的人;或是疼惜农民疼惜物产,费尽心力建立农企业、拓销农产品的人,才使得台湾的水果甜蜜之余,更因为温暖的人情,而丰厚立体起来。于是,这本书的样貌更清晰了:每种水果,都是一个人生故事。这是一本用汗水种出微笑与幸福的书。
于是,我们在书里看到,口嚼槟榔、充满江湖气息的水哥,在台湾西岸最贫瘠的盐地上,用生命拼搏,种出色泽艳如玫瑰、甜味破表的小西红柿。他的温室里,西红柿田长满草,绝对不用除草剂,也不用任何化学肥料,他说,“不能欺负土地”。
我们还看到,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老板,因为疼惜台东鹿野盛产过熟、销售无门、只能成批贱卖或丢弃的水果,和因为产业外移而失业困顿的邻居,闷着头砸下钱,做起塞满鲜果的棒冰,让果农的农产有了销路,在地的乡亲有了工作机会,而消费者也有了安全又实惠的美味点心。老板李铭煌用真材实料对市场提出挑战:“进口冰淇淋一球九十元,为什么大家不觉得贵?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外来的食物比本土的食物更有价值?”
当然还有,无畏于一而再、再而三毁损工厂的风灾、土石流,只想留在家乡,只想保住故乡山头梅花盛放的美丽景象,以保证收购劝说乡亲栽植梅树,酿造健康无毒蜜饯的奇女子。在这个食品安全亮起红灯,三聚氰胺、塑化剂污染问题震撼两岸的年代,这样的坚持,格外令人动容。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多么希望,《果然台湾》还能再出第二集、第三集,让更多这样默默努力的农民、农企业,可以被看见!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美术设计与摄影。
摄影郑鼎,是个戴着黑色胶框眼镜,初出校门的七年级生。乍看就像时下玩iPhone打电玩的大男生,却能透过镜头准确捕捉到农民们黝黑的手指,额尖的汗水,和欢喜丰收的笑容。冷静,深沉而优雅。
封面及版型设计,则是陈俊良老师带领的设计团队所完成。特别是封面,由董阳孜老师的书法题字,芒果、菠萝、香蕉,三款不同的水果照片直接大片铺成底图,简单又直接地呈现我们的意念:果然!只有在台湾,才有这甜蜜到破表的人情味。
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也让我惊喜发现,现今的台湾社会,土地伦理意识已渐抬头,青年回乡务农蔚为时尚,善待土地、无毒农业逐渐受到肯定,网络上支持小农的社群串连愈来愈多。吃进美味的同时、也可以吃进对土地的疼惜,和对未来的承诺。有这么多默默在田里坚持,没有舞台不求掌声的农民,台湾,怎么能不甜蜜呢?
曾获Savignac 法国国际海报沙龙展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的设计师陈俊良,在创作的同时也持续投身设计教育,于大专院校设计相关科系教课。国际赛事征战经验丰富的他,无论是自身作品的发想,抑或对学生的殷殷期待,都是以自身的文化底蕴──东方、汉文字、在地文化——为出发点。他常常鼓励学生离开电脑屏幕,从真正的生活中发想创意,而这本《果然台湾》,正是陈俊良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制作的过程中,交互激荡出的点子。
“在甜蜜宝岛里,台湾人怎能迷路?”一语道破,台湾有着独特的风土气候,四季均盛产种类各异的甜蜜果实,和隐藏在水果背后,台湾农民敬天爱土地、欢喜做甘愿受的乐观美学,身为台湾人,怎能不知,怎能迷路?
收到了陈俊良老师的提案,编辑部下一步的挑战就是:该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呈现台湾水果的甜美和独特的在地人情?我们找来曾在《天下杂志》、《Cheers快乐工作人杂志》担任记者多年,也是长期与我们合作的自由作家蓝丽娟,一起动脑思考,如何制作一本谈台湾水果的书。
谈水果,不难;要谈得让人愿意细细阅读、让人感动、让人想买来收藏,却不易。台湾人都爱吃水果,也知道台湾是个盛产水果的宝岛,但为什么要来买一本关于水果的书?
作者之一,也是本书主要执笔的作者蓝丽娟,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写手,写过巨大机械董事长刘金标73岁自行车环台的故事,也曾著书介绍安藤忠雄的建筑,和建筑师潘冀的人生故事。或许是因为过去多年的记者生涯,养成她细腻的观察力,和挖掘出动人故事的沟通力。每回开会回报采访结果,说起书来总是神色飞舞活灵活现,激动之处还眼泛泪光,完全不输她精彩的文字作品。
听着丽娟娓娓道出采访不同果农的历程,我们发现,能感动人的,永远是“人”。是的,就是这些在田间默默付出劳力与心力,善待土地涵养果实的人;或是疼惜农民疼惜物产,费尽心力建立农企业、拓销农产品的人,才使得台湾的水果甜蜜之余,更因为温暖的人情,而丰厚立体起来。于是,这本书的样貌更清晰了:每种水果,都是一个人生故事。这是一本用汗水种出微笑与幸福的书。
于是,我们在书里看到,口嚼槟榔、充满江湖气息的水哥,在台湾西岸最贫瘠的盐地上,用生命拼搏,种出色泽艳如玫瑰、甜味破表的小西红柿。他的温室里,西红柿田长满草,绝对不用除草剂,也不用任何化学肥料,他说,“不能欺负土地”。
我们还看到,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老板,因为疼惜台东鹿野盛产过熟、销售无门、只能成批贱卖或丢弃的水果,和因为产业外移而失业困顿的邻居,闷着头砸下钱,做起塞满鲜果的棒冰,让果农的农产有了销路,在地的乡亲有了工作机会,而消费者也有了安全又实惠的美味点心。老板李铭煌用真材实料对市场提出挑战:“进口冰淇淋一球九十元,为什么大家不觉得贵?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外来的食物比本土的食物更有价值?”
当然还有,无畏于一而再、再而三毁损工厂的风灾、土石流,只想留在家乡,只想保住故乡山头梅花盛放的美丽景象,以保证收购劝说乡亲栽植梅树,酿造健康无毒蜜饯的奇女子。在这个食品安全亮起红灯,三聚氰胺、塑化剂污染问题震撼两岸的年代,这样的坚持,格外令人动容。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多么希望,《果然台湾》还能再出第二集、第三集,让更多这样默默努力的农民、农企业,可以被看见!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美术设计与摄影。
摄影郑鼎,是个戴着黑色胶框眼镜,初出校门的七年级生。乍看就像时下玩iPhone打电玩的大男生,却能透过镜头准确捕捉到农民们黝黑的手指,额尖的汗水,和欢喜丰收的笑容。冷静,深沉而优雅。
封面及版型设计,则是陈俊良老师带领的设计团队所完成。特别是封面,由董阳孜老师的书法题字,芒果、菠萝、香蕉,三款不同的水果照片直接大片铺成底图,简单又直接地呈现我们的意念:果然!只有在台湾,才有这甜蜜到破表的人情味。
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也让我惊喜发现,现今的台湾社会,土地伦理意识已渐抬头,青年回乡务农蔚为时尚,善待土地、无毒农业逐渐受到肯定,网络上支持小农的社群串连愈来愈多。吃进美味的同时、也可以吃进对土地的疼惜,和对未来的承诺。有这么多默默在田里坚持,没有舞台不求掌声的农民,台湾,怎么能不甜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