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植孙中山精神研究,确立以“先”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办学追求融于学校文化、课程体系、德育过程和育人队伍建设全过程,培养传承与创新兼备的领袖气质人才。
关 键 词 办学特色;核心素养;“先”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近百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此后,中山大学作为岭南最高学府,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当年校训,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如今,在新世纪诞生的中大珠海附小也面临着又一次“革命”,以迎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为此,学校基于自身实际和社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努力传承中山大学的优秀基因,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为己任,构建了以“先”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着力培养自觉传承和勇于创新的领袖气质人才。
所谓“先”,按甲骨文的释义 ,上为“之”,即“趾”,表行走,下为“人”,“之”在上,“人”在下,意为“走在他人前面”。“先”既体现了对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传承,又反映了学校所在广东地区在近代乃至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文化特色,为此学校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追求:培养传承与创新兼备的领袖气质人才。
一、构建视野广阔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追求的根本途径,只有聚焦课程、依托课程,才能真正让办学理念“落地”。为此,学校坚持“开足开齐开好”原则,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了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是通过传统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如开设“过我们自己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课程,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如在“过我们的节日——欢庆元宵佳节”中,全校师生身着汉服,校园张灯结彩,猜灯谜,做汤圆、品汤圆,在校园中营造了浓郁的元宵佳節氛围,让孩子们深切体验了一把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过元宵节佳节时的感受。同时我们开设国学教育课程,让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培养文化认同,认清自身使命。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视野,在全校铺开机器人创客项目,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开设螺旋上升的机器人创客校本课程,并在全校普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开发人工智能、steam教育、3D打印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依托学校周围的中山大学、金山软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社会课程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心里播下向往科学的种子。开展“奇思妙想”手工制作比赛,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三是通过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着重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要求全员参与,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小小舞台,成就学生大大的艺术梦想,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开展责任担当的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育德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把办学理想融于德育活动,对学生施以深刻影响,方能实现培养人才的要求。为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秉承对“先”文化的追求,着重培养学生担当精神,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的人。
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全过程、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十月份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我们以此为载体,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举行一次爱国主题班会,观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等,感受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争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
二是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做一回志愿者,培养社会责任感,做对社会有当担的人。
三是开展全球化意识教育。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做一个对人类命运有担当的人。
三、建设理念领先的育人队伍
家校合力是办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为此学校着力打造教师和家长队伍,形成育人工作的立体化网络。同时,在育人队伍建设中,我们也非常重视“先”文化理念的培育。
一是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专业领先的教师队伍。我们秉承“德育为先”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精神为指导,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实行全员育人的德育制度,明确各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同时,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发展,用技术引领课堂模式转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师生课堂行为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有规划地扶持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建设一支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长队伍。建设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培训,把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作为重点,开设“中大附小家庭教育讲坛”,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系列讲座,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校互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畅通家校联系渠道。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通过建立“中大附小家长人才库”,广泛发挥家长群体中在科技创新、艺术培训和活动组织等方面有特长的优秀人才作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作者单位:珠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关 键 词 办学特色;核心素养;“先”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近百年前,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此后,中山大学作为岭南最高学府,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当年校训,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如今,在新世纪诞生的中大珠海附小也面临着又一次“革命”,以迎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为此,学校基于自身实际和社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努力传承中山大学的优秀基因,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为己任,构建了以“先”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着力培养自觉传承和勇于创新的领袖气质人才。
所谓“先”,按甲骨文的释义 ,上为“之”,即“趾”,表行走,下为“人”,“之”在上,“人”在下,意为“走在他人前面”。“先”既体现了对孙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传承,又反映了学校所在广东地区在近代乃至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开风气之先”的地方文化特色,为此学校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追求:培养传承与创新兼备的领袖气质人才。
一、构建视野广阔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追求的根本途径,只有聚焦课程、依托课程,才能真正让办学理念“落地”。为此,学校坚持“开足开齐开好”原则,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构建了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是通过传统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如开设“过我们自己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课程,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如在“过我们的节日——欢庆元宵佳节”中,全校师生身着汉服,校园张灯结彩,猜灯谜,做汤圆、品汤圆,在校园中营造了浓郁的元宵佳節氛围,让孩子们深切体验了一把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过元宵节佳节时的感受。同时我们开设国学教育课程,让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培养文化认同,认清自身使命。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视野,在全校铺开机器人创客项目,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开设螺旋上升的机器人创客校本课程,并在全校普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开发人工智能、steam教育、3D打印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依托学校周围的中山大学、金山软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社会课程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心里播下向往科学的种子。开展“奇思妙想”手工制作比赛,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三是通过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着重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要求全员参与,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小小舞台,成就学生大大的艺术梦想,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二、开展责任担当的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育德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把办学理想融于德育活动,对学生施以深刻影响,方能实现培养人才的要求。为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秉承对“先”文化的追求,着重培养学生担当精神,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担当的人。
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全过程、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十月份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我们以此为载体,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举行一次爱国主题班会,观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等,感受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争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
二是开展公民素养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做一回志愿者,培养社会责任感,做对社会有当担的人。
三是开展全球化意识教育。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做一个对人类命运有担当的人。
三、建设理念领先的育人队伍
家校合力是办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为此学校着力打造教师和家长队伍,形成育人工作的立体化网络。同时,在育人队伍建设中,我们也非常重视“先”文化理念的培育。
一是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专业领先的教师队伍。我们秉承“德育为先”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精神为指导,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实行全员育人的德育制度,明确各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同时,推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专业能力的发展,用技术引领课堂模式转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师生课堂行为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有规划地扶持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建设一支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长队伍。建设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培训,把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作为重点,开设“中大附小家庭教育讲坛”,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系列讲座,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校互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畅通家校联系渠道。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通过建立“中大附小家长人才库”,广泛发挥家长群体中在科技创新、艺术培训和活动组织等方面有特长的优秀人才作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作者单位:珠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珠海 519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