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项目化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学生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探究,最终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宜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项目化学习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化学习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项目化学习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学生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探究,最终实现问题的自主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宜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下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项目化学习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生活源泉,选择项目主题
项目化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好项目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项目不是一般的学科概念,也不是简单的学习内容。好的学习项目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是有趣的综合话题。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主题时,要基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成学习项目。
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于是,笔者就从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入手,设计了“来之不易的粮食”主题活动,以解决浪费粮食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习惯。笔者还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对垃圾分类的号召,根据学生乱丢垃圾的现象,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作为研究项目,设计了主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基于儿童立场,设计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综合实践问题不仅要有真实性、综合性,而且要有驱动性,好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儿童的视角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增强问题的驱动性,有效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教師可以将问题与情境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增强问题的驱动性;可以把问题与游戏相结合,提升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问题的呈现方式,让问题变得直观生动,以增强问题的驱动性。例如,在开展“来之不易的粮食”主题活动时,笔者用学生享用午餐的视频导入,生动形象的就餐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趁机对学生说:“我们的一日三餐与粮食密不可分,可以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粮食。关于粮食的奥秘可多着呢,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真实的情境引出了粮食主题,学生提出了各种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过程协作,持续实践体验
项目化学习中的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由一系列的活动内容构成,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过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而需要学生持续不断地探索,需要较长时间。
问题具有挑战性,使学习任务变得复杂和艰难,学生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大多数时候需要学生开展合作,通过协作互助的方式完成任务。实践性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点,合作实践也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方法,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亲手操作,最终形成成果。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笔者基于过程协作,引领学生持续实践体验,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来之不易的粮食”活动中,笔者一共安排了5周的学习时间,针对粮食主题设计了多个活动,有“了解当地粮食作物的主要种类”“体验粮食的种植和管理过程”“观察粮食作物的生长过程”等活动。在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不仅有效地达成了各项学习目标,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项目化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培育了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收获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而且传递了信息,分享了经验。项目化学习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扭转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正式启动,把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为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本文用从知识、文化、情感等角度导入的实例,说明了先行组织者在导入环节的可行性,并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入的起点,以挖掘联系为完善导入的基础,以搭建新旧知识的框架为导入的目的,以此完善先行组织者在导入中的应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小学英语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06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启动,至今已有15年,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探究、实践、推广,在语文教学中已取得巨大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9年,苏清敏“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工作室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揭牌成立,实践证明,“语文主题学习”模式确实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只有不断挑战和反思,才能不断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在实验初期普遍不能处理好教材与主题丛书的关系。本文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校的重视。当代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尤为重视,对小学音乐课程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因此,小学音乐课程的创造式改革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特定课程教授方式进行改革,适应新的需求,就成了当下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教师要优化音乐课程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從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热情;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
又是一年开学季。新学年注册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难办”的家长。排队到他的时候,他不像其他家长一样热情地跟老师打招呼自报孩子姓名,而且他身边也没有带着孩子,他带着一种很排斥却又无可奈何的表情站在注册窗口外面。他一开口便直接问道:“学费多少钱?”说实话,看到他那种敌对的神情,我已经猜到他的小孩之前的成绩、表现肯定不如人意。我心里既不悦又有点忐忑,怕他不讲道理、故意找碴,所以便小心翼翼地问他:“请问您的
一些来我这儿咨询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当下整个大环境如此焦虑,我不焦虑不行啊;身边“虎妈”“狼爸”那么多,我不“鸡”娃不行啊;所有人都在抢跑,我孩子不拼不行啊……这恐怕正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大环境怎么样,我就只能怎么样;身边人怎么样,我也只能怎么样;其他孩子怎么样,我家孩子便也要怎么样。 这叫盲从。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随波逐流者甚众,特立独行者罕见。盲目从众是容易的,集体无意识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最终也要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高质量地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该积极面对人们语言运用情境的变化,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现实课堂教学与网络互动学习各自的优势,以系统思维整体设计学习实践活动,重塑社群关系,线上线下互动互补,构建“混合式学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生命个体,是始终变化、充满差异的人,因此班级管理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教师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既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考量班主任应突能力及带班智慧的重要试金石。班主任不能将突发事件看作班级发展的阻碍力量,而要将其视为全新的起点,在突发事件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力量。 一、提升班主任的應急能力 教室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他们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信息量呈指數暴涨,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能更好地对学校进行管理,能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新时期大数据的特点,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学校管理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学校管理 变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人们在使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