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化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些体会。
1.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如电影“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進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莠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2.用于教学过渡,设疑启智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玻尔重返家园,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于结课,延展知识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科学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果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能借此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为下一次打下伏笔。
4.用于理解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往往埋怨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化学故事则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具体、通谷易懂,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比如,讲解CaCO3与Ca(HCO3)2的相互转变关系时,教师可以辅助讲一个“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个石灰岩洞,石灰岩洞是难溶于水的,但雨水中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当溶解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进溶洞再钻出岩缝时,由于气温突然变化,又发生了以下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这样,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就聚积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气层。所以,当狗进洞时,狗被淹没在二氧化碳气气层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这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桂林岩洞中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理。
总之,学生可以从化学故事中汲取丰富的智力和非智力营养,分享到科学研究的喜怒哀乐;领略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化学故事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成就动机的培养,健康情感的确立,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1-03-20
1.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如电影“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進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莠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2.用于教学过渡,设疑启智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玻尔重返家园,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于结课,延展知识
结课是一堂课的句号,更应成为另一堂课的逗号。科学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果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化学故事应用于课的结尾,能借此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使此课的“尾”成为彼课的“头”。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为下一次打下伏笔。
4.用于理解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往往埋怨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化学故事则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具体、通谷易懂,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比如,讲解CaCO3与Ca(HCO3)2的相互转变关系时,教师可以辅助讲一个“屠狗洞秘密”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这是个石灰岩洞,石灰岩洞是难溶于水的,但雨水中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当溶解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进溶洞再钻出岩缝时,由于气温突然变化,又发生了以下反应:Ca(HCO3)2=CaCO3↓+H2O+CO2↑。这样,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就聚积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气层。所以,当狗进洞时,狗被淹没在二氧化碳气气层里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的秘密”。这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下三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桂林岩洞中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理。
总之,学生可以从化学故事中汲取丰富的智力和非智力营养,分享到科学研究的喜怒哀乐;领略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接受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的熏陶。化学故事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成就动机的培养,健康情感的确立,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