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并不能够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对艺术欣赏公共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找到有效的改革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艺术欣赏课程;公共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69-02
艺术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艺术在文化、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改变,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新的流派诞生,不断有新的创作、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艺术理论诞生。就目前来看,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欣赏课程,如美术、音乐等作为公共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下降。且普通高校中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理论性,忽视实践性、管理缺失等。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最终使这些艺术欣赏公共课程无法体现出真正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改革,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育意义以及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艺术作品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来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比如美术通过视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音乐通过听觉来陶冶人的情操,等等。以美术欣赏课程中的油画为例,在油画刚进入我国时,人们并不能理解油画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油画是由色块组成,和我国的工笔画不同,没有工笔画的精细,但是其也有着不同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这种美,学会欣赏不同的美。
比如罗中立所画的油画《父亲》,其逼真的画面使我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这些视觉上的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感动都在不断塑造着我们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融入感情,唤起我们情感的表达。因此,在艺术欣赏公共课中,教师要通过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美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的目的。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
艺术课程中融合多种学科,比如历史、美术、物理、数学等,这些学科在艺术课程中都有涉及。因此,在普通高校中,学生无论选修了哪一门艺术类公共课程,都能够在该课程中找到自己主修专业的影子。比如,油画艺术就包含了历史、数学、音乐、人体解剖学等学科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提升了专业方面的能力。另外,这些学科和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实现对艺术、哲学、文学等学科的再次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學目标不明确
我国为了加强艺术教育的教育力度,在近些年制定了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教学效果,但是其中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制定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高校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最初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实际的审美特征、年龄特征以及审美能力等来设定教学目标。
其次,在具体教学时,要与时俱进,要充分结合当今艺术发展的实际。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的教学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调查得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传输给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塑造,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理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难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艺术欣赏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当前,随着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要求高校增加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课时,最少要在30课时以上。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许多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认为这些课程仅仅是辅助性课程,对促进学生的进步作用较小。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课时仅比国家规定的课时多几个课时。另外,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师仅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的主要课程,对艺术欣赏这种公共课程并不重视,并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根据相关实际调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普通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学生家长也只有极小一部分重视这类课程教育,大部分家长并不认为这些课程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学理念的落后,使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艺术修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管理的缺失
根据相关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并没有设立关于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管理组织,而仅仅将这些课程简单划分到各个学院进行管理,比如美术鉴赏课程划分到美术学院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学校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态度误导了学生,使学生也认为这些艺术类课程对自身的提升并没有很好的作用,因而对这些课程不重视。
另外,在师资建设上,由于管理的缺失,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师资建设。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之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艺术欣赏公共课程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具体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加的全面和广泛。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校不重视,大部分的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师都是由一些专业教师兼职,这些教师本身的专业课程课时就比较多,没有时间进行艺术公共课程的备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这些教师本身在艺术方面的素质没能达到课程的要求,对提升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也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艺术欣赏课公共课程的目标
正如上述内容所说,高校应该以国家制定的艺术教育方案为指导,减少普通高校开设艺术公共课程的随意性,满足学生对艺术文化知识的需求。另外高校还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艺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和有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注意,过高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艺术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过低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失去对这些艺术公共课程的探究欲望,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不能忽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即在注重感性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艺术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艺术作品的理解以及理性分析。另外,教师还要遵循艺术审美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性学习,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传输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学生在课堂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课堂上不是没有认真学习,就是情感没有随着教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被动接受状态中也会逐渐被消磨。因此,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高校可以引入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认识水平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体验艺术带来的思想及精神上的享受。另外,教师要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融入自身的感受欣赏、分析艺术作品,并表达出自身的真实的感受。
(三)强化管理,加强师资建设
从上述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当前大部分高校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并不重视艺术类公共课程的师资建设。根据相关的调查,在大部分普通高校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教授参与教学的高校十分稀少,大多数是讲师、助教等在担任艺术類公共课的教师。基于此,普通高校必须强化管理,提升师资建设。
比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对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在艺术方面的素质,同时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外招聘来聘请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苏阳.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2]别敦荣,李家新.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18-26.
[3]司 杨.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的个案化调查与思考[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4]李 佳.普通高校舞蹈公共课教学改革刍议——论舞蹈双学位课程序列的可行性、方案与广泛的应用性[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73-77.
[5]覃月泉.普通高校拉丁舞公共课教学现状及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5):462-465.
[6]付胜利.让钢琴说中国话——普通高校钢琴公共课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音乐,2017(17):33-35.
[7]谭 卫.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5):148-153.
[8]郑文君.高校艺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7(8):149-151.
[9]张姣琳.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3(18):211.
关键词:高校;艺术欣赏课程;公共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69-02
艺术是历史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艺术在文化、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不断发生改变,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新的流派诞生,不断有新的创作、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艺术理论诞生。就目前来看,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欣赏课程,如美术、音乐等作为公共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下降。且普通高校中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理论性,忽视实践性、管理缺失等。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最终使这些艺术欣赏公共课程无法体现出真正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改革,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育意义以及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艺术作品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来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比如美术通过视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音乐通过听觉来陶冶人的情操,等等。以美术欣赏课程中的油画为例,在油画刚进入我国时,人们并不能理解油画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油画是由色块组成,和我国的工笔画不同,没有工笔画的精细,但是其也有着不同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这种美,学会欣赏不同的美。
比如罗中立所画的油画《父亲》,其逼真的画面使我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这些视觉上的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感动都在不断塑造着我们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融入感情,唤起我们情感的表达。因此,在艺术欣赏公共课中,教师要通过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美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的目的。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
艺术课程中融合多种学科,比如历史、美术、物理、数学等,这些学科在艺术课程中都有涉及。因此,在普通高校中,学生无论选修了哪一门艺术类公共课程,都能够在该课程中找到自己主修专业的影子。比如,油画艺术就包含了历史、数学、音乐、人体解剖学等学科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还提升了专业方面的能力。另外,这些学科和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实现对艺术、哲学、文学等学科的再次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學目标不明确
我国为了加强艺术教育的教育力度,在近些年制定了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教学效果,但是其中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制定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高校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最初的出发点,根据学生实际的审美特征、年龄特征以及审美能力等来设定教学目标。
其次,在具体教学时,要与时俱进,要充分结合当今艺术发展的实际。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的教学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调查得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注重传输给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塑造,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理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难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艺术欣赏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当前,随着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要求高校增加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课时,最少要在30课时以上。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许多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认为这些课程仅仅是辅助性课程,对促进学生的进步作用较小。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课时仅比国家规定的课时多几个课时。另外,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教师仅将学生的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的主要课程,对艺术欣赏这种公共课程并不重视,并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根据相关实际调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普通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学生家长也只有极小一部分重视这类课程教育,大部分家长并不认为这些课程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学理念的落后,使艺术欣赏公共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艺术修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管理的缺失
根据相关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并没有设立关于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管理组织,而仅仅将这些课程简单划分到各个学院进行管理,比如美术鉴赏课程划分到美术学院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学校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态度误导了学生,使学生也认为这些艺术类课程对自身的提升并没有很好的作用,因而对这些课程不重视。
另外,在师资建设上,由于管理的缺失,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师资建设。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之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艺术欣赏公共课程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具体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加的全面和广泛。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校不重视,大部分的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师都是由一些专业教师兼职,这些教师本身的专业课程课时就比较多,没有时间进行艺术公共课程的备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这些教师本身在艺术方面的素质没能达到课程的要求,对提升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也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普通高校艺术欣赏公共课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艺术欣赏课公共课程的目标
正如上述内容所说,高校应该以国家制定的艺术教育方案为指导,减少普通高校开设艺术公共课程的随意性,满足学生对艺术文化知识的需求。另外高校还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艺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和有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注意,过高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艺术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过低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失去对这些艺术公共课程的探究欲望,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不能忽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即在注重感性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艺术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艺术作品的理解以及理性分析。另外,教师还要遵循艺术审美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性学习,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传输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学生在课堂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课堂上不是没有认真学习,就是情感没有随着教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被动接受状态中也会逐渐被消磨。因此,艺术欣赏公共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高校可以引入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认识水平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体验艺术带来的思想及精神上的享受。另外,教师要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融入自身的感受欣赏、分析艺术作品,并表达出自身的真实的感受。
(三)强化管理,加强师资建设
从上述内容我们已经知道,当前大部分高校由于管理上的缺失,并不重视艺术类公共课程的师资建设。根据相关的调查,在大部分普通高校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教授参与教学的高校十分稀少,大多数是讲师、助教等在担任艺术類公共课的教师。基于此,普通高校必须强化管理,提升师资建设。
比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对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教师在艺术方面的素质,同时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对外招聘来聘请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苏阳.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2]别敦荣,李家新.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18-26.
[3]司 杨.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的个案化调查与思考[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4]李 佳.普通高校舞蹈公共课教学改革刍议——论舞蹈双学位课程序列的可行性、方案与广泛的应用性[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73-77.
[5]覃月泉.普通高校拉丁舞公共课教学现状及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5):462-465.
[6]付胜利.让钢琴说中国话——普通高校钢琴公共课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音乐,2017(17):33-35.
[7]谭 卫.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5):148-153.
[8]郑文君.高校艺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7(8):149-151.
[9]张姣琳.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3(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