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
2.水稻施肥规律
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在施肥上要做到一般田前重中轻后补,肥田前重中补后控。前重,要重施底肥和返青肥,轻施穗肥,补施粒肥。底肥,磷钾肥施入90%左右,氮肥占总氮肥量60%;返青肥,氮肥占总氮量的35%;穗肥和粒肥占氮肥总量5%,根据长相施用磷钾肥和氮肥。肥地后控,就是后期控制化肥使用量,防贪青倒伏及晚熟。
3.水稻测土配方施肥
目前由于水稻施肥比较单一,土壤中缺磷、缺钾或缺微量元素田块逐渐增多。因此水稻生产要高产、优质、高效,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据测试,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25kg、磷1.1kg、钾2.6kg。氮、磷、钾之比为2∶1∶2.4。水稻由于营养生长期较长,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需氮高峰期,第一个吸氮高峰吸氮量约占总量的50%~60%,第二个吸氮高峰约占30%~40%,结实到成熟期吸氮量约占10%~20%。对磷的吸收,幼穗发育期为最高时期,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到成熟期吸磷量,约占总量的15%~20%。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吸肥量虽因品种、气候(主要为温度)、土壤,肥料、施肥技术和产量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但普遍的规律是要重施底肥,看苗巧施追肥。
3.1重施底肥 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水稻专用肥40~60kg,结合整地施入。注意浅水整平耙细,田面无残茬,浅水栽秧,防止肥水流失。
3.2巧施追肥 移栽后10~15天,每亩撒施碳铵15~20kg,作攻蘖肥,以后可根据后期长势而定,在打苞抽穗前需要追肥的田块,可以亩追施尿素5kg。
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
2.水稻施肥规律
根据水稻需肥特点,在施肥上要做到一般田前重中轻后补,肥田前重中补后控。前重,要重施底肥和返青肥,轻施穗肥,补施粒肥。底肥,磷钾肥施入90%左右,氮肥占总氮肥量60%;返青肥,氮肥占总氮量的35%;穗肥和粒肥占氮肥总量5%,根据长相施用磷钾肥和氮肥。肥地后控,就是后期控制化肥使用量,防贪青倒伏及晚熟。
3.水稻测土配方施肥
目前由于水稻施肥比较单一,土壤中缺磷、缺钾或缺微量元素田块逐渐增多。因此水稻生产要高产、优质、高效,应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据测试,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25kg、磷1.1kg、钾2.6kg。氮、磷、钾之比为2∶1∶2.4。水稻由于营养生长期较长,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需氮高峰期,第一个吸氮高峰吸氮量约占总量的50%~60%,第二个吸氮高峰约占30%~40%,结实到成熟期吸氮量约占10%~20%。对磷的吸收,幼穗发育期为最高时期,占总吸收量的50%左右,分蘖期次之,结实到成熟期吸磷量,约占总量的15%~20%。对钾的吸收,以抽穗前最多,达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吸肥量虽因品种、气候(主要为温度)、土壤,肥料、施肥技术和产量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但普遍的规律是要重施底肥,看苗巧施追肥。
3.1重施底肥 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水稻专用肥40~60kg,结合整地施入。注意浅水整平耙细,田面无残茬,浅水栽秧,防止肥水流失。
3.2巧施追肥 移栽后10~15天,每亩撒施碳铵15~20kg,作攻蘖肥,以后可根据后期长势而定,在打苞抽穗前需要追肥的田块,可以亩追施尿素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