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来说,既能怀抱山水又能进城上楼显然就是理想的幸福生活方式。然而上楼之后的他们却发现和原来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在自家院里种点蔬菜、养点家畜不容许了,住在这里还需要交物业费,这些都让他们非常不习惯。原来的“自由”已经没有了,面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条条框框”和各种费用……..
深冬之季,记者西出居庸关来到了山水环抱的延庆县百泉街道,这里的小区居民基本上来自农村,人口3万多,分别住在9个社区,这么多的农村人住进了城里的小区环境会怎么样呢?他们会适应城市生活吗?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个叫莲花苑社区,这个小区有20栋楼房,楼宇之间,绿化带、停车位井然有序。正在记者观望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位照看幼儿的大妈,她推的车上有几个挂钩,拴着几个小塑料袋子,她边走边把孩子吃的苹果核放了进去。于是记者上前问道:“大妈您感觉现在住的小区和您原来住的地方哪个好?”大妈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现在这里好啦,冬天屋子不冷,小区种的树和长的草都特别多,干干净净的,平时没事儿我们就在社区的空地上锻炼身体,聊聊天唱唱歌,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心了”。一同随行的赵振华书记接过大妈的话题说:“我们这里的居民幸福指数特别高,夏天,绿水青山,居住的环境非常优雅洁净。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住进楼里的居民不适应,我也不适应,他们过惯了随意的生活,一下子改变生活习惯确实很难,不过我有信心,因为我觉得无论什么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是一样的,所以,搞好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只是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了。”拉开话题的赵振华书记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百泉街道五年来的探索与转变。
新市民参与 共创新秩序
有人说,环境你努力就能变好,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有成效,可是老百姓上楼后的习惯就没那么容易转变了吧?怎样让百姓适应新的城市生活,让他们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呢?
赵振华书记告诉记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市民”们基本上来自农村,原来的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让他们适应新环境新秩序确实不容易,但事在人为。压力有多大办法就有多少。在环境建设、社区发展与居民自治的工作中,百泉人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即:街道办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委会集中表达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物业做事,居委会帮着解决,化管理为引导,各方共建新秩序。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街道办引导下的基层民主协商自治,让各方共处的环境变得有序。具体体现为“成立一个委员会,常开两个交流大会”。“一个委员会”是指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集中表达民意。业委会是由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展而来,借鉴农村代表的办法,在业主中选举业主代表,由业主代表选举产生业委会。每个社区都有业委会,有的社区有两个业委会,街道辖区目前共有15个业委会。每个业委会常设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3名委员,为了保证业委会规范运行,还聘请了居委会主任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以监督和指导业委会规范运行。“常开两个交流大会”,一是指街道办每月组织三方(物业、业委会、居委会)召开例会,了解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标准,监督检查落实,总结改进;二是指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的业主代表大会,由物业公司向“新市民”汇报工作晒账目,及时了解业主意见和建议,业委会提出物业存在的不足,要求物业在以后工作中改进,街道办与居委会协助和监督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此外,每个社区的业委会内部也不定期召开小型会议商讨事宜,街道办每个季度还组织召开物业经验交流会以总结提升。
另一方面是推进物业改革,形成机制,实现管理无缝隙、常态化。一是扶持物业改革,使得社区管理有序。扶持物业首先就是打破业主不交费与物业工作没有积极性的恶性循环,街道办将物业工作与街道环卫管护、绿化美化、老旧小区改造、拆违、网格管理等五项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公益性组织就业人员(下岗再就业的40、50人员)协助物业工作;其次是督促和帮助物业建章立制规范运转制定方案,实施细则服务标准管理制度等,签订物业服务承诺书,将物业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标准及社区投诉电话进行公示,听取社区居民反馈。规则定下来了,督促物业严格合同服务。物业相对规范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街道办趁机向业主们宣传物业改革相关政策,以法为据教促他们遵规守约,树立物业消费理念和缴费意识。二是形成机制,管理无缝隙、常态化。在物业与公益性就业人员对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百泉街道环境建设形成了“每日洗脸、每周清理、每月美容”的常态化机制。除了管理与建设,街道还有一支由25名社区巡视员组成的网格巡查队: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统一服装、包楼包片,垃圾、小广告、小摊贩(占道经营游商)、“门前三包”、违法建设、楼前屋后的植物、路灯井盖等基础设施、外露管线隐患、铲冰铲雪、流浪犬等“无所不管”,非正常群体聚集与上访动态报告、邻里纠纷劝解、防范反动宣传与邪教组织等也是职责范围。巡视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每天通过电脑将问题反馈到街道办,每周向街道办集中汇报一次。工作复杂、人员少是现实困难但不是借口,除了做好日常管护工作,这支队伍还定期总结以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既是社区环境管理员,又是社区治安与秩序监督员
赵振华书记笑着说,新秩序的打造最初就是这样运作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来,在街道办的协调、管理和帮助下,区域内环境越来越好,各项功能不断完善,社区环境管护进入了良性循环,居民有口皆碑。环境好了,居民们享受到率实实在在的舒适与实惠,心态也好了,对物业工作的认可度也高了,现在小区的物业收缴率达到70%以上,千佳物业在达标大街创建工作中还被评为市级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辖区内九个社区,八个社区先后创建花园式社区,多条街道被评为环境优美街巷,多个小区被评为环境优美小区,街道连续四年在延庆县城区环境建设考评中排列第一。街道将物业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创举,既为物业公司发展生存提供了空间和契机,又减轻了基层政府末端管理的难度,同时,各方舒心的新秩序也要求街道办开足马力适应新角色、全力以赴接受新挑战。 服务新市民 共建新社区
街道环境卫生的问题解决了,可“新市民”还想像以前一样在院子里种点儿菜怎么办?这一看似难解的问题对于扎根于农村的赵振华书记来说,也不是难事儿。他的办法就是把菜园子搬上阳台,像种花一样,把菜种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百泉街道的阳台菜园,是社区中演绎的田园梦,既美化了社区的环境,又让“新市民”们高兴地在城市里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
种点儿菜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新市民”像以前一样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随便盖点什么的问题也颇让街道管理者费脑筋。怎么办呢?直接拆吧,那肯定不行。“新市民”们肯定会不同意的。百泉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们也想到了办法。拆违工作基本方针就是教化为先,事前告知、说服解释,鼓励“新市民”自己拆。自拆既表示他们对街道工作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末端管理的压力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谁都不能随心所欲而为,在几年的磨合中大家都是认同这一点的。以法为据,说服教育,鼓励自拆,拆违工作做得好,“新市民”也在街道办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真诚恳切、耐心细致地劝导与帮助中不断适应新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市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街道办对于业主反映的改造要求,既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盲目应答,还是老办法,让大伙儿说话。街道办组织居委会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协商协助解决改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对社区节能保温、抗震加固、路面硬化、改造下水等综合改造。环境越来越舒适、越便捷了,对于家门口的这些变化,“新市民”们是眼明心亮的,但这些改造却没让他们花一分钱。除了社区的综合改造,街道办还通过整合各方资金、打造多彩生活馆及室外科普园,为“新市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提高和休闲娱乐的平台。
这里过去一直是延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环境建设矛盾非常突出的地区,敢于担当的使命感使得百泉街道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新路:把花园式的优美环境建设当做治理社区的必然与必须。赵振华书记笑着说,我们在已有环境的基础上,注重绿化,重养护,保成活。鼓励辖区单位共建认养,形成爱绿护绿的整体氛围。再增加绿化的基础上,街道注重专业绿化造景,使得小区里像花园一样。来过延庆的人可能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游完之后都对这片上风上水的宝地流连忘返。就连我们自己都对这里森林公园般的居住环境感到自豪。虽说十年树木,但我们愿意一步一步努力去做。
此外,街道办还发挥驻区单位及共建单位共同做好节庆及重大活动期间环境工作。多方参与增加了各单位参与地区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减轻了街道办压力,形成了良性的运转局面。好的环境是大家共同享受的,区域的环境好了,大家都是看得见的、感受的到的,所以居民们也慢慢的理解了配合了。
赵振华书记说,街道办工作繁多,人员有限,这是客观条件所限。可是,新市民们家门口的事儿还是得做好,我们的工作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新市民发声,街道办服务。短短的两句话,朴实却掷地有声。
共享新家园 共圆城市梦
美的愉悦与享受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乐园,四时景不同,社区环境却总是宜人,是孩子们的游乐园,是老人们弹唱下棋的休闲活动中心。作为边缘城市文明进程中新城市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先行者,百泉街道的探索颇具典型,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共同制定了自己的规则,共同建设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也共同享有和谐有序的新城市生活。朴实的“新市民”们没有太多的话语,但脸上洋溢着的舒畅幸福就是在为辖区管理者“点赞”。今天,他们以“新市民”的身份继续奋斗在追求美好“城市梦”的路上。
深冬之季,记者西出居庸关来到了山水环抱的延庆县百泉街道,这里的小区居民基本上来自农村,人口3万多,分别住在9个社区,这么多的农村人住进了城里的小区环境会怎么样呢?他们会适应城市生活吗?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个叫莲花苑社区,这个小区有20栋楼房,楼宇之间,绿化带、停车位井然有序。正在记者观望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位照看幼儿的大妈,她推的车上有几个挂钩,拴着几个小塑料袋子,她边走边把孩子吃的苹果核放了进去。于是记者上前问道:“大妈您感觉现在住的小区和您原来住的地方哪个好?”大妈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现在这里好啦,冬天屋子不冷,小区种的树和长的草都特别多,干干净净的,平时没事儿我们就在社区的空地上锻炼身体,聊聊天唱唱歌,日子过的别提多舒心了”。一同随行的赵振华书记接过大妈的话题说:“我们这里的居民幸福指数特别高,夏天,绿水青山,居住的环境非常优雅洁净。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住进楼里的居民不适应,我也不适应,他们过惯了随意的生活,一下子改变生活习惯确实很难,不过我有信心,因为我觉得无论什么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是一样的,所以,搞好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只是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了。”拉开话题的赵振华书记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百泉街道五年来的探索与转变。
新市民参与 共创新秩序
有人说,环境你努力就能变好,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有成效,可是老百姓上楼后的习惯就没那么容易转变了吧?怎样让百姓适应新的城市生活,让他们习惯这里的生活方式呢?
赵振华书记告诉记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市民”们基本上来自农村,原来的生活习惯还没有改变,让他们适应新环境新秩序确实不容易,但事在人为。压力有多大办法就有多少。在环境建设、社区发展与居民自治的工作中,百泉人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即:街道办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委会集中表达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物业做事,居委会帮着解决,化管理为引导,各方共建新秩序。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街道办引导下的基层民主协商自治,让各方共处的环境变得有序。具体体现为“成立一个委员会,常开两个交流大会”。“一个委员会”是指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集中表达民意。业委会是由农村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展而来,借鉴农村代表的办法,在业主中选举业主代表,由业主代表选举产生业委会。每个社区都有业委会,有的社区有两个业委会,街道辖区目前共有15个业委会。每个业委会常设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3名委员,为了保证业委会规范运行,还聘请了居委会主任担任业委会执行秘书,以监督和指导业委会规范运行。“常开两个交流大会”,一是指街道办每月组织三方(物业、业委会、居委会)召开例会,了解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标准,监督检查落实,总结改进;二是指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的业主代表大会,由物业公司向“新市民”汇报工作晒账目,及时了解业主意见和建议,业委会提出物业存在的不足,要求物业在以后工作中改进,街道办与居委会协助和监督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此外,每个社区的业委会内部也不定期召开小型会议商讨事宜,街道办每个季度还组织召开物业经验交流会以总结提升。
另一方面是推进物业改革,形成机制,实现管理无缝隙、常态化。一是扶持物业改革,使得社区管理有序。扶持物业首先就是打破业主不交费与物业工作没有积极性的恶性循环,街道办将物业工作与街道环卫管护、绿化美化、老旧小区改造、拆违、网格管理等五项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公益性组织就业人员(下岗再就业的40、50人员)协助物业工作;其次是督促和帮助物业建章立制规范运转制定方案,实施细则服务标准管理制度等,签订物业服务承诺书,将物业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标准及社区投诉电话进行公示,听取社区居民反馈。规则定下来了,督促物业严格合同服务。物业相对规范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街道办趁机向业主们宣传物业改革相关政策,以法为据教促他们遵规守约,树立物业消费理念和缴费意识。二是形成机制,管理无缝隙、常态化。在物业与公益性就业人员对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百泉街道环境建设形成了“每日洗脸、每周清理、每月美容”的常态化机制。除了管理与建设,街道还有一支由25名社区巡视员组成的网格巡查队: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统一服装、包楼包片,垃圾、小广告、小摊贩(占道经营游商)、“门前三包”、违法建设、楼前屋后的植物、路灯井盖等基础设施、外露管线隐患、铲冰铲雪、流浪犬等“无所不管”,非正常群体聚集与上访动态报告、邻里纠纷劝解、防范反动宣传与邪教组织等也是职责范围。巡视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每天通过电脑将问题反馈到街道办,每周向街道办集中汇报一次。工作复杂、人员少是现实困难但不是借口,除了做好日常管护工作,这支队伍还定期总结以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既是社区环境管理员,又是社区治安与秩序监督员
赵振华书记笑着说,新秩序的打造最初就是这样运作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来,在街道办的协调、管理和帮助下,区域内环境越来越好,各项功能不断完善,社区环境管护进入了良性循环,居民有口皆碑。环境好了,居民们享受到率实实在在的舒适与实惠,心态也好了,对物业工作的认可度也高了,现在小区的物业收缴率达到70%以上,千佳物业在达标大街创建工作中还被评为市级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辖区内九个社区,八个社区先后创建花园式社区,多条街道被评为环境优美街巷,多个小区被评为环境优美小区,街道连续四年在延庆县城区环境建设考评中排列第一。街道将物业管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创举,既为物业公司发展生存提供了空间和契机,又减轻了基层政府末端管理的难度,同时,各方舒心的新秩序也要求街道办开足马力适应新角色、全力以赴接受新挑战。 服务新市民 共建新社区
街道环境卫生的问题解决了,可“新市民”还想像以前一样在院子里种点儿菜怎么办?这一看似难解的问题对于扎根于农村的赵振华书记来说,也不是难事儿。他的办法就是把菜园子搬上阳台,像种花一样,把菜种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百泉街道的阳台菜园,是社区中演绎的田园梦,既美化了社区的环境,又让“新市民”们高兴地在城市里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
种点儿菜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新市民”像以前一样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随便盖点什么的问题也颇让街道管理者费脑筋。怎么办呢?直接拆吧,那肯定不行。“新市民”们肯定会不同意的。百泉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们也想到了办法。拆违工作基本方针就是教化为先,事前告知、说服解释,鼓励“新市民”自己拆。自拆既表示他们对街道工作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末端管理的压力社区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谁都不能随心所欲而为,在几年的磨合中大家都是认同这一点的。以法为据,说服教育,鼓励自拆,拆违工作做得好,“新市民”也在街道办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真诚恳切、耐心细致地劝导与帮助中不断适应新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市民”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街道办对于业主反映的改造要求,既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盲目应答,还是老办法,让大伙儿说话。街道办组织居委会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协商协助解决改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对社区节能保温、抗震加固、路面硬化、改造下水等综合改造。环境越来越舒适、越便捷了,对于家门口的这些变化,“新市民”们是眼明心亮的,但这些改造却没让他们花一分钱。除了社区的综合改造,街道办还通过整合各方资金、打造多彩生活馆及室外科普园,为“新市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提高和休闲娱乐的平台。
这里过去一直是延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环境建设矛盾非常突出的地区,敢于担当的使命感使得百泉街道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条新路:把花园式的优美环境建设当做治理社区的必然与必须。赵振华书记笑着说,我们在已有环境的基础上,注重绿化,重养护,保成活。鼓励辖区单位共建认养,形成爱绿护绿的整体氛围。再增加绿化的基础上,街道注重专业绿化造景,使得小区里像花园一样。来过延庆的人可能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游完之后都对这片上风上水的宝地流连忘返。就连我们自己都对这里森林公园般的居住环境感到自豪。虽说十年树木,但我们愿意一步一步努力去做。
此外,街道办还发挥驻区单位及共建单位共同做好节庆及重大活动期间环境工作。多方参与增加了各单位参与地区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减轻了街道办压力,形成了良性的运转局面。好的环境是大家共同享受的,区域的环境好了,大家都是看得见的、感受的到的,所以居民们也慢慢的理解了配合了。
赵振华书记说,街道办工作繁多,人员有限,这是客观条件所限。可是,新市民们家门口的事儿还是得做好,我们的工作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新市民发声,街道办服务。短短的两句话,朴实却掷地有声。
共享新家园 共圆城市梦
美的愉悦与享受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乐园,四时景不同,社区环境却总是宜人,是孩子们的游乐园,是老人们弹唱下棋的休闲活动中心。作为边缘城市文明进程中新城市生活方式的创造者、先行者,百泉街道的探索颇具典型,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共同制定了自己的规则,共同建设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也共同享有和谐有序的新城市生活。朴实的“新市民”们没有太多的话语,但脸上洋溢着的舒畅幸福就是在为辖区管理者“点赞”。今天,他们以“新市民”的身份继续奋斗在追求美好“城市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