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抽取高三学生最近一次重要考试的成绩,抽取广东省揭阳市三所高中的高三学生(350人)为样本,研究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高中三年级 学业成绩
1 引言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它是家庭影响子女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具有教育作用,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家庭教育子女的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代间继承性。它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定向的目标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重要的作用,是子女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成功的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子女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
学业成绩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生平时学习活动成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高三学生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体现其学业成绩的最好形式。
高三的学生处于成年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已经十分接近成年。对于研究父母教养方式高中学生是较好的阶段,而高三学生身处高考的压力之下,对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评价的研究就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对学生的教养不仅从教养方式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通过教养风格上影响子女的个性风格[ ],影响其对生活、学习的态度和体验,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本研究重点分析父母的教养风格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并结合理论分析其中的原因。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高三的父母如何教养子女提供有益指导,更可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广东省揭阳市某三所高中(一所示范性高中,两所非示范性高中)采用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问卷有效率96.57%。其中男生135人,女生203人;文科班生162人,理科班生176人;示范性高中学生218人,普通高中学生120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岳冬梅修订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共11个分量表,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行为两部分构成,其中母亲包含5个因子:温暖,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父亲包含6个因子:温暖,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 ]。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EMBU量表经长期使用具有很好的信都和效度,并适用于我国[ ]。
学业成绩采用高三学生最近一次市级统一摸底考试成绩,抽取语文、数学等各科成绩然后汇总成总分最后再折算为平均分。
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1.5进行所有的统计分析。具体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对样本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上的差异
为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对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差异做了t检验。
表1 男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比较(M±SD)
父母教养方式 男 女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47.76±8.62 49.82±9.39 -3.03* 336
严厉、惩罚 20.97±4.58 19.19±3.71 3.87*** 245.53
过度干涉 19.50±3.40 19.96±3.45 1.41 336
偏爱被试 8.84±2.35 9.84±3.25 -3.07* 333.69
拒绝、否认 9.10±2.62 7.82±1.86 4.93*** 222.31
过度保护 12.52±2.55 12.42±1.70 0.34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1.05±9.33 53.56±9.86 -2.34* 336
过分干涉、过保护 37.06±6.57 35.49±5.60 2.27* 255.14
拒绝、否认 12.47±3.79 11.32±3.14 2.92* 250.03
惩罚、严厉 12.63±3.56 11.73±3.24 2.40 336
偏爱被试 9.34±2.61 9.64±2.95 -0.95 336
注:***p<0.001; **P<0.01; *p<0.05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高三学生父母在教养子女对于性别上存在有较大的差异。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不管来自父亲还是来自母亲男性子女相对于女性子女都较少;消极方面的教养方式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对于男性则较多,家庭中父亲更倾向于偏爱男被试。
3.2 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的t检验
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从学业成绩具有天然的区分,为了研究高低学业成绩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对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考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显示。
表2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的比较(M±SD)
示范性高中(N=218) 非示范性高中(N=120)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50.58±8.62 46.11±9.38 4.41*** 336
严厉、惩罚 19.69±3.93 20.16±4.58 -1.05 336
过度干涉 19.27±3.41 19.01±3.48 0.67 336
偏爱被试 9.70±2.94 8.96±2.95 2.20* 336
拒绝、否认 8.20±2.05 8.57±2.64 -1.35 198.879
过度保护 12.61±2.56 12.19±2.78 1.42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0.29±9.47 49.40±9.38 4.56*** 336
过分干涉,过保护 36.23±5.62 35.92±5.78 0.45 336
拒绝、否认 11.33±3.19 12.60±3.79 -3.25** 336
惩罚、严厉 11.67±3.12 12.85±3.75 -2.91** 336
过度偏爱 9.75±2.83 9.10±2.77 2.06 336
学业成绩 99.15±12.34 76.01±17.30 12.37*** 183.58
注:***p<0.001; **P<0.01; *p<0.05
表2的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学业成绩差别显著。示范性高中学生相对于非示范性高中学生其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上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对被试的偏爱因子的得分较高;而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相对于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的得分显著要低。
3.3 父母教养方式在出生顺序上的影响
为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在女子出生顺序上的差异,对不同出生顺序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 父母教养方式在出生顺序上的差异(M±SD)
第1胎出生(N=111) 第2胎出生(N=144) 第3-5胎出生(N=83) F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48.29±9.15 49.15±9.28 49.68±8.93 0.58 2
严厉、惩罚 20.44±4.66 19.92±4.12 19.02±3.44 2.8 2
过度干涉 19.65±3.56 19.26±3.58 18.41±2.87 3.14* 2
偏爱被试 9.52±2.90 9.42±3.11 9.41± 0.07 2
拒绝、否认 8.53±2.47 8.42±2.42 7.91±1.84 2.0 2
过度保护 12.43±2.55 12.55±2.70 12.36±2.69 0.16 2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2.05±10.48 52.43±10.30 53.46±9.40 0.52 2
分干涉、过保护 36.05±6.08 36.26±6.13 35.99±5.94 0.07 2
拒绝、否认 12.07±3.35 11.87±3.68 11.24±3.16 1.40 2
惩罚、严厉 12.41±3.43 12.13±3.53 11.60±3.09 1.36 2
过度偏爱 9.68±2.81 9.23±2.81 9.81±2.83 1.40 2
注:* P<0.05
从表3的结果来看,父亲在对多个子女的教养在过度干涉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表明只存在第一胎的子女和第3-5胎出生的子女存在差异(平均数差异1.2286,标准误0.49595),长子或长女感受到更多的过度干涉。
3.4 住校和走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部分学校的高三学生采用了走读的方式,而更多的还是以住校为主。走读的学生每天都能于父母见面,而走读的学生一般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见父母。为了解住校学生和走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作了父母教养方式在住宿方式上的t检验。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住校形式上的差异(M±SD)
住校(N=255) 走读(N=83)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50.18±8.72 45.37±9.49 4.26*** 336
严厉、惩罚 19.88±4.18 19.84±4.21 0.07 336
过度干涉 19.21±3.39 19.10±3.61 0.24 336
偏爱被试 9.65±2.90 8.80±3.10 2.26* 336
拒绝、否认 8.31±2.18 8.41±2.58 -0.35 122.21
过度保护 12.48±2.56 12.43±2.91 0.13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3.74±9.50 48.94±9.53 4.00*** 336
分干涉,过保护 36.11±5.76 36.15±6.91 -0.05 336
拒绝、否认 11.48±3.26 12.70±3.90 -2.80* 336
惩罚、严厉 11.86±3.30 12.11±3.61 -2.24* 336
过度偏爱 9.70±2.82 8.99±2.80 1.98* 336
注:***p<0.001; **P<0.01; *p<0.05
表4的结果表明,住校的学生相比走读的学生的父亲和母亲其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走读的学生,而母亲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和过度偏爱因子得分相反。
3.5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
为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因变量,以学业成绩为预测变量,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表5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
被预测变量 预测变量 Beta t P R R2 F
学业
成绩 母亲拒绝、否认 -0.229 -4.027 0.000 0.259 0.067 10.419
父亲偏爱被试 0.752 0.12 0.035
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分数越高,学业成绩越低;父亲偏爱被试分数越高,学生分数越高。
4 讨论
4.1 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启示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女生而言,父亲对男生更少表现出情感温暖和理解,而且更加严厉,不满意男生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表现出拒绝和否认;母亲的教养方式而父亲相仿,相对于女生对男生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过分干涉的倾向且不接受男生取得的成绩。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对男性子女期望高因此对其要求同时也比较高,而且更加严厉,如果达不到其期望便会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于女性子女由于期望不高反而有更好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对于其学业成绩表现了较多的宽容。而父母的情感支持和理解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基础之一[ ]。近年来女性高考状元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在出生顺序上,在多个子女(两个子女以上)的家庭里,父亲对第一个出生的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干涉其生活和学习。同样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的家庭父亲的对长子长女赋予的期望和其他子女高,希望其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个因素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学生的住宿方式上,相对于走读的学生住校的学生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上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有偏爱被试的倾向。父亲的过度偏爱在高三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被认为是父亲对其积极的支持和肯定,从而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相对于住校的学生,走读的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还有过度偏爱。高三的学生要应对高考压力,因此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对高三学生更加关注,相对于住校的学生,走读的学生每天都回家,父母对其关注便有了每天能够面对的对象。这个关注就表现在一方面更多的照顾子女的起居,关注其饮食,从而造成了对学生的偏爱;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其学业成绩更加关注,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表现在拒绝和否认学生的成绩,对其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严厉。这种教养方式从容易造成学生对自身的混乱。这个研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某些分工,在对待走读的学生父亲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及偏爱被试,也就是在感情给予关注,而母亲则表现出除过度照顾其生活外还对其学习进行干预,更加严厉,更高的要求。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也提示了所调查的家庭中对子女的教养是以母亲为主,父亲表现得比较漠视。
4.2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看出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示范性高中父母所采取积极情感方面的因素(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而负向的消极情感的教养方式正好相反。这个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示范性高中的父母在对其子女的教养上因其学业成绩较好而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风格是更倾向于给与积极的情感上的支持。而非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生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严厉、惩罚因子显著高于示范性高中则表明了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于他们没有带来积极的教育效果。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偏爱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这与钱珍[ ]的研究相符合,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学生的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母亲的拒绝、否则往往造成学生的低自尊,进而影响其学业的成绩。而父亲的偏爱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表明了父亲支持在高三学生的教育过程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可能父亲的积极关心能够更多被学生感知为其学习的价值。
综合以上的材料,本研究认为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地区文化因素。在性别上存在的差异、出生顺序上存在差异和学生住宿形式上存在差异,表明了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的特点,这个为现在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提供反思,也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个体心理辅导提供参考。对于高三的父母来说,要尽量的避免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给孩子带来过高的要求,这个期望所带来的要求往往是在无意中造成的,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自己无意表现出的态度上,特别是对于男性子女、多个子女中的老大还有经常能够回家的走读学生。要从孩子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待子女的成长,用平常心态看待在读高三的孩子。而对于学校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也可以依照本研究的结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对不同的群体采用相应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压力过大的群体如走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还可以根据其压力的特点采用小团体的形式有针对性调整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的认知方式,达到加强分类引导和提高辅导方向,从而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5 结论
高三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其积极作用,消极情感的教育起消极的作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母亲的拒绝、否认会学生提高学业成绩起反作用,父亲的支持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高中三年级 学业成绩
1 引言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它是家庭影响子女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具有教育作用,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家庭教育子女的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代间继承性。它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定向的目标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重要的作用,是子女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成功的父母教养方式也是子女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
学业成绩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生平时学习活动成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高三学生高考成绩就是最好的体现其学业成绩的最好形式。
高三的学生处于成年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已经十分接近成年。对于研究父母教养方式高中学生是较好的阶段,而高三学生身处高考的压力之下,对其父母的教养方式的评价的研究就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对学生的教养不仅从教养方式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通过教养风格上影响子女的个性风格[ ],影响其对生活、学习的态度和体验,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本研究重点分析父母的教养风格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绩,并结合理论分析其中的原因。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高三的父母如何教养子女提供有益指导,更可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广东省揭阳市某三所高中(一所示范性高中,两所非示范性高中)采用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问卷有效率96.57%。其中男生135人,女生203人;文科班生162人,理科班生176人;示范性高中学生218人,普通高中学生120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岳冬梅修订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共11个分量表,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行为两部分构成,其中母亲包含5个因子:温暖,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父亲包含6个因子:温暖,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 ]。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EMBU量表经长期使用具有很好的信都和效度,并适用于我国[ ]。
学业成绩采用高三学生最近一次市级统一摸底考试成绩,抽取语文、数学等各科成绩然后汇总成总分最后再折算为平均分。
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1.5进行所有的统计分析。具体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对样本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上的差异
为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对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差异做了t检验。
表1 男女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比较(M±SD)
父母教养方式 男 女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47.76±8.62 49.82±9.39 -3.03* 336
严厉、惩罚 20.97±4.58 19.19±3.71 3.87*** 245.53
过度干涉 19.50±3.40 19.96±3.45 1.41 336
偏爱被试 8.84±2.35 9.84±3.25 -3.07* 333.69
拒绝、否认 9.10±2.62 7.82±1.86 4.93*** 222.31
过度保护 12.52±2.55 12.42±1.70 0.34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1.05±9.33 53.56±9.86 -2.34* 336
过分干涉、过保护 37.06±6.57 35.49±5.60 2.27* 255.14
拒绝、否认 12.47±3.79 11.32±3.14 2.92* 250.03
惩罚、严厉 12.63±3.56 11.73±3.24 2.40 336
偏爱被试 9.34±2.61 9.64±2.95 -0.95 336
注:***p<0.001; **P<0.01; *p<0.05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高三学生父母在教养子女对于性别上存在有较大的差异。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不管来自父亲还是来自母亲男性子女相对于女性子女都较少;消极方面的教养方式父亲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对于男性则较多,家庭中父亲更倾向于偏爱男被试。
3.2 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的t检验
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从学业成绩具有天然的区分,为了研究高低学业成绩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对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考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显示。
表2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的比较(M±SD)
示范性高中(N=218) 非示范性高中(N=120)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50.58±8.62 46.11±9.38 4.41*** 336
严厉、惩罚 19.69±3.93 20.16±4.58 -1.05 336
过度干涉 19.27±3.41 19.01±3.48 0.67 336
偏爱被试 9.70±2.94 8.96±2.95 2.20* 336
拒绝、否认 8.20±2.05 8.57±2.64 -1.35 198.879
过度保护 12.61±2.56 12.19±2.78 1.42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0.29±9.47 49.40±9.38 4.56*** 336
过分干涉,过保护 36.23±5.62 35.92±5.78 0.45 336
拒绝、否认 11.33±3.19 12.60±3.79 -3.25** 336
惩罚、严厉 11.67±3.12 12.85±3.75 -2.91** 336
过度偏爱 9.75±2.83 9.10±2.77 2.06 336
学业成绩 99.15±12.34 76.01±17.30 12.37*** 183.58
注:***p<0.001; **P<0.01; *p<0.05
表2的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学业成绩差别显著。示范性高中学生相对于非示范性高中学生其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上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对被试的偏爱因子的得分较高;而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相对于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的得分显著要低。
3.3 父母教养方式在出生顺序上的影响
为检验父母教养方式在女子出生顺序上的差异,对不同出生顺序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 父母教养方式在出生顺序上的差异(M±SD)
第1胎出生(N=111) 第2胎出生(N=144) 第3-5胎出生(N=83) F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48.29±9.15 49.15±9.28 49.68±8.93 0.58 2
严厉、惩罚 20.44±4.66 19.92±4.12 19.02±3.44 2.8 2
过度干涉 19.65±3.56 19.26±3.58 18.41±2.87 3.14* 2
偏爱被试 9.52±2.90 9.42±3.11 9.41± 0.07 2
拒绝、否认 8.53±2.47 8.42±2.42 7.91±1.84 2.0 2
过度保护 12.43±2.55 12.55±2.70 12.36±2.69 0.16 2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2.05±10.48 52.43±10.30 53.46±9.40 0.52 2
分干涉、过保护 36.05±6.08 36.26±6.13 35.99±5.94 0.07 2
拒绝、否认 12.07±3.35 11.87±3.68 11.24±3.16 1.40 2
惩罚、严厉 12.41±3.43 12.13±3.53 11.60±3.09 1.36 2
过度偏爱 9.68±2.81 9.23±2.81 9.81±2.83 1.40 2
注:* P<0.05
从表3的结果来看,父亲在对多个子女的教养在过度干涉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表明只存在第一胎的子女和第3-5胎出生的子女存在差异(平均数差异1.2286,标准误0.49595),长子或长女感受到更多的过度干涉。
3.4 住校和走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
部分学校的高三学生采用了走读的方式,而更多的还是以住校为主。走读的学生每天都能于父母见面,而走读的学生一般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见父母。为了解住校学生和走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作了父母教养方式在住宿方式上的t检验。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住校形式上的差异(M±SD)
住校(N=255) 走读(N=83) t df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50.18±8.72 45.37±9.49 4.26*** 336
严厉、惩罚 19.88±4.18 19.84±4.21 0.07 336
过度干涉 19.21±3.39 19.10±3.61 0.24 336
偏爱被试 9.65±2.90 8.80±3.10 2.26* 336
拒绝、否认 8.31±2.18 8.41±2.58 -0.35 122.21
过度保护 12.48±2.56 12.43±2.91 0.13 336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53.74±9.50 48.94±9.53 4.00*** 336
分干涉,过保护 36.11±5.76 36.15±6.91 -0.05 336
拒绝、否认 11.48±3.26 12.70±3.90 -2.80* 336
惩罚、严厉 11.86±3.30 12.11±3.61 -2.24* 336
过度偏爱 9.70±2.82 8.99±2.80 1.98* 336
注:***p<0.001; **P<0.01; *p<0.05
表4的结果表明,住校的学生相比走读的学生的父亲和母亲其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走读的学生,而母亲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和过度偏爱因子得分相反。
3.5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
为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因变量,以学业成绩为预测变量,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表5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
被预测变量 预测变量 Beta t P R R2 F
学业
成绩 母亲拒绝、否认 -0.229 -4.027 0.000 0.259 0.067 10.419
父亲偏爱被试 0.752 0.12 0.035
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分数越高,学业成绩越低;父亲偏爱被试分数越高,学生分数越高。
4 讨论
4.1 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及启示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女生而言,父亲对男生更少表现出情感温暖和理解,而且更加严厉,不满意男生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表现出拒绝和否认;母亲的教养方式而父亲相仿,相对于女生对男生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有过分干涉的倾向且不接受男生取得的成绩。这个结果可能是由于对男性子女期望高因此对其要求同时也比较高,而且更加严厉,如果达不到其期望便会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于女性子女由于期望不高反而有更好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对于其学业成绩表现了较多的宽容。而父母的情感支持和理解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基础之一[ ]。近年来女性高考状元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在出生顺序上,在多个子女(两个子女以上)的家庭里,父亲对第一个出生的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干涉其生活和学习。同样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在多子女的家庭父亲的对长子长女赋予的期望和其他子女高,希望其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个因素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学生的住宿方式上,相对于走读的学生住校的学生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上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有偏爱被试的倾向。父亲的过度偏爱在高三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被认为是父亲对其积极的支持和肯定,从而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相对于住校的学生,走读的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还有过度偏爱。高三的学生要应对高考压力,因此在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对高三学生更加关注,相对于住校的学生,走读的学生每天都回家,父母对其关注便有了每天能够面对的对象。这个关注就表现在一方面更多的照顾子女的起居,关注其饮食,从而造成了对学生的偏爱;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其学业成绩更加关注,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表现在拒绝和否认学生的成绩,对其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严厉。这种教养方式从容易造成学生对自身的混乱。这个研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某些分工,在对待走读的学生父亲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及偏爱被试,也就是在感情给予关注,而母亲则表现出除过度照顾其生活外还对其学习进行干预,更加严厉,更高的要求。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也提示了所调查的家庭中对子女的教养是以母亲为主,父亲表现得比较漠视。
4.2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看出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示范性高中父母所采取积极情感方面的因素(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明显高于非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而负向的消极情感的教养方式正好相反。这个现象一方面可能是示范性高中的父母在对其子女的教养上因其学业成绩较好而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风格是更倾向于给与积极的情感上的支持。而非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生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严厉、惩罚因子显著高于示范性高中则表明了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于他们没有带来积极的教育效果。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偏爱因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这与钱珍[ ]的研究相符合,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学生的自尊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母亲的拒绝、否则往往造成学生的低自尊,进而影响其学业的成绩。而父亲的偏爱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表明了父亲支持在高三学生的教育过程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可能父亲的积极关心能够更多被学生感知为其学习的价值。
综合以上的材料,本研究认为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地区文化因素。在性别上存在的差异、出生顺序上存在差异和学生住宿形式上存在差异,表明了高三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的特点,这个为现在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提供反思,也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对个体心理辅导提供参考。对于高三的父母来说,要尽量的避免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给孩子带来过高的要求,这个期望所带来的要求往往是在无意中造成的,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自己无意表现出的态度上,特别是对于男性子女、多个子女中的老大还有经常能够回家的走读学生。要从孩子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待子女的成长,用平常心态看待在读高三的孩子。而对于学校从事心理辅导的教师也可以依照本研究的结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对不同的群体采用相应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压力过大的群体如走读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还可以根据其压力的特点采用小团体的形式有针对性调整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的认知方式,达到加强分类引导和提高辅导方向,从而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5 结论
高三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其积极作用,消极情感的教育起消极的作用。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母亲的拒绝、否认会学生提高学业成绩起反作用,父亲的支持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起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