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写作绝不是快速技法训练能成的,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写作;激活生命积淀;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
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魏文帝曹丕曾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写作的意义提到了经世治国的高度。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说写作的意义,即是张载倡导的“为往圣继绝学”。继承先贤的学说,评述可信的史实,将其“藏褚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这样的写作价值。从人生境界的角度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著名的“三不朽”,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从学习的角度讲,写作是提升个体品质,促进思维,促进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最好实践。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人生成长的意义来看,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是生命成长的综合加速器。
二、正本清源,树立良好的写作观
当下,中小学生不爱读书,也不爱写作,都是“应试”、功利化教育的错!必须正本清源,抛弃错误教育观,唤醒学生的写作觉悟,并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急功近利是功利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应试教育将写作异化为高考夺分的一宝,《实用快速作文法》之类的书籍,将写作的实践过程断章取义,阉割了作者积累生活、历练修养等关键性的奠基过程,而直取“速构”的技术环节,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埋下了“先天不足”的灾难,更为人格的健康成长植入了虚浮焦躁、投机取巧等病毒。
写作不是卖油翁,纯靠技熟难成功——写作是集读书、观察、积淀、思考、作文等环节为一体的系统综合过程。写作是一个必须先有积淀的实践过程,以下积淀就对应相关的写作诸要素:思想积淀——管立意、立论,决定文章境界的高度、广度与深度;情感积淀——管抒情、表意,决定文章感人的力度;生活素材积淀——决定内容能否真实、鲜活、丰富;词汇的积淀——决定语言表达能否准确、鲜明、生动;章法的积淀——决定文章结构状态;知识、技法积淀——决定语言表达质量
如上所见,写作绝不是记记“妙词佳句”,学几招“章法技法”,背几篇预制范文就能做好的事。“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写作的功夫不在文章的词句技巧,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必经途径,是历史总结出来的真理。“读书”是广义的,既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观察、思考、体验生活。读书的目的就是“养气”,就是积蓄生命的积淀。
“养气”,是从经典书籍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就是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文章内含的作家的思维方法、道德品质、艺术修养,提高认识能力、丰富人文情操、扩大视野胸怀、积淀文学素养。读书养气是文学与道德的同步发展。养正气以树立品格,养大气以培育胸襟,养静气以淡定心态,养文气以提高素养。如果说读书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腹有诗书气自华”,回肠荡气文自佳,印证韩愈“气盛言宜”的论断。读书与写作互为因果,可以相互促进。读书为写作奠基,写作也可以“倒逼”读书,逼你去感悟生活,积淀书卷文气。
三、人文素养重熏陶,写作能力重养成
要练就突出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唤醒写作的觉悟,端正学习的态度。懂得写作的意义,把握构成写作能力的要素,明白养成写作能力的途径。
写作觉悟的程度是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的。要我写——我要写——我会写——我爱写,这是写作态度不断提升的四个阶段,也就是写作觉悟渐次提升的几步阶梯。其中,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最关键的转化,是由“被动”向“主动”的飞跃,是觉悟被唤醒的标志。教师引导写作的着力点就要“盯”在这一步。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即生长”“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应试教育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可悲结果就是卢梭那惊世骇俗论断的反面注脚。“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生命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时间” 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志。写作觉悟和自主写作习惯的养成都必须“自由时间”,只有强制,就不会有觉悟。只要不放开“要我写”的强制,就不会有“我要写”的升华。
给写作教育创造环境,要在“给时间——给活动——给反思——给平台”这四个环节上开拓创新。
“给时间”。自由的时间是自主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给学生留足自由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有效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和写作。“给活动”。活动是推力、是锻炼。要施展教师的才智,组织有层次、有梯度且有逻辑关联的、丰富有趣的、适合学生生长的系列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品尝甘辛、经受挫折、体会快乐、逐渐养成读写好习惯。“给反思”。培养评价能力,提升元认知认识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这是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养成的最好途径。“给反思”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就是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促使学生经历“要我改——我要改——我会改——我爱改”,由被動到主动,由会做到爱做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认识能力、评价能力不断提升、飞跃的过程,最后养成修改、评价的习惯。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自立人格是一个人终身进取,自强不息,独到建树的立人基石。“给平台”就是创建写作教学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共同来创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班际交流,校内交流……各级作文报刊交流。要创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渠道和平台,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班班互动……在互动中熏陶、感染、激励,在互动中成长。
以读书养气为基础,以自写自评为手段,以活动为推力,以交流为激励,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就是人文素养熏陶渐进,写作能力稳步提升的生命成长过程。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写立言雄文。让书香雅气浸润的生命绽放出绚丽的鲜花。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写作;激活生命积淀;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
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魏文帝曹丕曾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写作的意义提到了经世治国的高度。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说写作的意义,即是张载倡导的“为往圣继绝学”。继承先贤的学说,评述可信的史实,将其“藏褚名山,传之其人”,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这样的写作价值。从人生境界的角度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著名的“三不朽”,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从学习的角度讲,写作是提升个体品质,促进思维,促进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最好实践。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人生成长的意义来看,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是生命成长的综合加速器。
二、正本清源,树立良好的写作观
当下,中小学生不爱读书,也不爱写作,都是“应试”、功利化教育的错!必须正本清源,抛弃错误教育观,唤醒学生的写作觉悟,并树立正确的写作观。急功近利是功利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应试教育将写作异化为高考夺分的一宝,《实用快速作文法》之类的书籍,将写作的实践过程断章取义,阉割了作者积累生活、历练修养等关键性的奠基过程,而直取“速构”的技术环节,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埋下了“先天不足”的灾难,更为人格的健康成长植入了虚浮焦躁、投机取巧等病毒。
写作不是卖油翁,纯靠技熟难成功——写作是集读书、观察、积淀、思考、作文等环节为一体的系统综合过程。写作是一个必须先有积淀的实践过程,以下积淀就对应相关的写作诸要素:思想积淀——管立意、立论,决定文章境界的高度、广度与深度;情感积淀——管抒情、表意,决定文章感人的力度;生活素材积淀——决定内容能否真实、鲜活、丰富;词汇的积淀——决定语言表达能否准确、鲜明、生动;章法的积淀——决定文章结构状态;知识、技法积淀——决定语言表达质量
如上所见,写作绝不是记记“妙词佳句”,学几招“章法技法”,背几篇预制范文就能做好的事。“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写作的功夫不在文章的词句技巧,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必经途径,是历史总结出来的真理。“读书”是广义的,既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观察、思考、体验生活。读书的目的就是“养气”,就是积蓄生命的积淀。
“养气”,是从经典书籍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就是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文章内含的作家的思维方法、道德品质、艺术修养,提高认识能力、丰富人文情操、扩大视野胸怀、积淀文学素养。读书养气是文学与道德的同步发展。养正气以树立品格,养大气以培育胸襟,养静气以淡定心态,养文气以提高素养。如果说读书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腹有诗书气自华”,回肠荡气文自佳,印证韩愈“气盛言宜”的论断。读书与写作互为因果,可以相互促进。读书为写作奠基,写作也可以“倒逼”读书,逼你去感悟生活,积淀书卷文气。
三、人文素养重熏陶,写作能力重养成
要练就突出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唤醒写作的觉悟,端正学习的态度。懂得写作的意义,把握构成写作能力的要素,明白养成写作能力的途径。
写作觉悟的程度是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的。要我写——我要写——我会写——我爱写,这是写作态度不断提升的四个阶段,也就是写作觉悟渐次提升的几步阶梯。其中,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最关键的转化,是由“被动”向“主动”的飞跃,是觉悟被唤醒的标志。教师引导写作的着力点就要“盯”在这一步。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即生长”“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应试教育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可悲结果就是卢梭那惊世骇俗论断的反面注脚。“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生命的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时间” 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志。写作觉悟和自主写作习惯的养成都必须“自由时间”,只有强制,就不会有觉悟。只要不放开“要我写”的强制,就不会有“我要写”的升华。
给写作教育创造环境,要在“给时间——给活动——给反思——给平台”这四个环节上开拓创新。
“给时间”。自由的时间是自主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给学生留足自由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有效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和写作。“给活动”。活动是推力、是锻炼。要施展教师的才智,组织有层次、有梯度且有逻辑关联的、丰富有趣的、适合学生生长的系列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品尝甘辛、经受挫折、体会快乐、逐渐养成读写好习惯。“给反思”。培养评价能力,提升元认知认识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这是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养成的最好途径。“给反思”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就是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促使学生经历“要我改——我要改——我会改——我爱改”,由被動到主动,由会做到爱做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认识能力、评价能力不断提升、飞跃的过程,最后养成修改、评价的习惯。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自立人格是一个人终身进取,自强不息,独到建树的立人基石。“给平台”就是创建写作教学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共同来创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班际交流,校内交流……各级作文报刊交流。要创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渠道和平台,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班班互动……在互动中熏陶、感染、激励,在互动中成长。
以读书养气为基础,以自写自评为手段,以活动为推力,以交流为激励,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就是人文素养熏陶渐进,写作能力稳步提升的生命成长过程。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写立言雄文。让书香雅气浸润的生命绽放出绚丽的鲜花。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