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羊城天空的太阳仍然在播撒着它的余热,风却吹起了阵阵凉意。似乎没有察觉,秋天就悄悄到来了,而中小企业还沉浸在九月的喜悦之中——2007年9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迎来了第四届盛会。
搭建舞台,力促发展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国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一个客观情况是,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希望让产品走出国门。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資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而且全国各种展览会虽多,中小企业却由于资金有限、信息闭塞等原因进不了场。广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但由于展位太少,准入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广交会。为什么有人一再炒卖广交会摊位?就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2003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首届广东省民营企业产品博览会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所有企业当中,我国90%以上的企业还将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发展中小企业对广东来讲,应该是一个大政策。我们可以在广州打造一个舞台,争取办一个带“国”字号的中小企业博览会,让全国的中小企业到广州这个地方“练摊”,实现由“鱼”到“龙”的蜕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等于是第二广交会,门槛降低了,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张德江视察讲话的三天后,广东申办中博会的决策开始纳入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4年10月18日,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花城会展中心正式揭幕。
粉墨登场,好戏连台
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短短三年,这个舞台搭建得越来越大,让国内外客商的目光纷纷聚焦到这个舞台上。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从诞生起,便以大经贸战略作为政策引导,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大经贸战略是指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使商品贸易、技术转让(技术贸易)、劳务合作等多种经贸方式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外贸、内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外经贸发展战略。中博会是如何不断进行调整,贯彻大经贸战略的呢?回顾中博会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斑。
初试啼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和促进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办中小企业博览会,是贯彻中央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中博会原则上每年秋季举办一次,不以营利为目的,充分体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其定位是:为全国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洽谈生意、促进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的平台。
短短五天会期,中博会举办了五个论坛和一个培训: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中小企业物流推介会、国外客商采购说明会、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与中小企业专题培训。其中“中小企业专题培训”开展会培训之先河,众多专家学者、中外客商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激辩交流,为中小企业及中博会的发展献计献策。
据统计,第一届中博会,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均组团参会,2000多家境内企业参展,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11.8万人次到会参观、采购和洽谈,签约项目13600个,总成交额达320亿元。
扬帆启航
第二届中博会的全称是: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开中博会设主宾国之先例,当届主宾国就是法国。第二届中博会以搭建中外中小企业“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国际平台为宗旨,以“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扩大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国内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届中博会牵手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正式以“走出去”的姿态扬帆启航,展会场馆也由广州花城会展中心移师规模更加宏大的琶洲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内外贸兼顾,功能齐全,是第二届中博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此次中博会以推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为目的,这个市场是不分国内国外的。作为一个专业展构成的博览会,参会中外专业客商云集,蕴含无限商机,参展中小企业可着眼于国际市场,也可以瞄准腹地广阔的国内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博会实现内外贸的统一,较单纯的外贸展会功能更齐全,优势更明显。
为帮助法国企业更好地了解南中国市场,展会期间主办方还根据行业情况安排与中国企业家的会面交流,既让中国中小企业家们开阔了眼界,也让两国的智慧得以碰撞和交流。不仅如此,第二届中博会开创的“国际概念”引来了更多的国外参展商。有来自意大利、约旦、美国、法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展企业和参会客商代表前来参观、洽谈、交易。
国际盛宴
两届中博会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博会从2006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正式升级为“国际展”,并永久落户广东省广州市。从2004年“搭车”广交会,到2005年独立设展、携手法国,再到正式冠名“国际展”,一年一个台阶,展现了一个国内展会的国际化过程。
第三届中博会是与素有“世界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共进“爱河”。如果说第二届的法国元素还有探索的意味,到了第三届,中博会真正成了国际中小企业的盛宴。
据统计,第三届中博会参展企业3970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948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23.8%;设展位5110个,其中境外企业展位1094个,占全部展位的21.4%。境外参展企业数和企业展位数均双双超过国际展20%的标准。参展企业除主宾国意大利外,还有18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展会期间,共吸引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1万人次到场参观、洽谈、采购。
与此同时,第三届中博会的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不再考虑为企业提供一买一卖的交易场所,而是着重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中外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这个平台,共同对话、交流,拓宽合作的领域、范围,充分发挥中博会“小中见大,博览天下”的功能。
更上一层楼
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主办单位越来越多,可见中博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此次展位数达6000个,刷新了中博会参展企业的新纪录。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来自28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4256家企业同台展示,共同交流,共觅商机。中日合作是本届中博会的最大亮点。日本近500家企业、团体参展,展示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机械零部件、汽车、电气电子等行业,并带来了许多高性能环保型产品,展示了节省能源、循环再生、水质净化等领域最新的精湛技术。
本届中博会引入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到场设展,打破了传统展会单一产品展示的格局,有效地构架了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与流通企业、连锁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实现了中博会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展示转向制造、采购、销售、服务型企业同台的多元化展示体系。
据了解,本届中博会共有境外27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960家企业参展,展位达1800个,占总展位的三分之一,超过第三届中博会20%境外企业的水平,打破了历届中博会境外企业参展的纪录,标志着中博会继第三届成功迈出国际展第一步后,国际化程度又有明显的提升,使中博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展”。
从中博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它一直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使自己的成长与大经贸战略保持一致,实现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很好地执行着自己的使命。
小中见大,博览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单个的中小企业规模实力并不大,但中小企业这一群体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以及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小中见大”的特点。
然而,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受诸多方面影响,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弱,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扶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少而弱,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博会为广大中小企业构建了一个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技贸合作、银企联系、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使中小企业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登高远望,“博览天下”。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經济政策。举办中博会,充分反映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政府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的决心,有利于营造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如中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徐尚武所说,中博会汇聚中国中小企业,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博览天下,共建大市场,创造大商机,探索大趋势,促进大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中博会,是专门为中国中小企业搭建的国际化大舞台。中国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走向世界的快速通道,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与世界对话和沟通,以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无限创新活力的中国。
编辑:黄建东
搭建舞台,力促发展
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国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一个客观情况是,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希望让产品走出国门。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資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而且全国各种展览会虽多,中小企业却由于资金有限、信息闭塞等原因进不了场。广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但由于展位太少,准入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广交会。为什么有人一再炒卖广交会摊位?就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2003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首届广东省民营企业产品博览会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所有企业当中,我国90%以上的企业还将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发展中小企业对广东来讲,应该是一个大政策。我们可以在广州打造一个舞台,争取办一个带“国”字号的中小企业博览会,让全国的中小企业到广州这个地方“练摊”,实现由“鱼”到“龙”的蜕变,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等于是第二广交会,门槛降低了,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张德江视察讲话的三天后,广东申办中博会的决策开始纳入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4年10月18日,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花城会展中心正式揭幕。
粉墨登场,好戏连台
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短短三年,这个舞台搭建得越来越大,让国内外客商的目光纷纷聚焦到这个舞台上。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从诞生起,便以大经贸战略作为政策引导,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大经贸战略是指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使商品贸易、技术转让(技术贸易)、劳务合作等多种经贸方式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外贸、内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对外经贸发展战略。中博会是如何不断进行调整,贯彻大经贸战略的呢?回顾中博会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斑。
初试啼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在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和促进增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办中小企业博览会,是贯彻中央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中博会原则上每年秋季举办一次,不以营利为目的,充分体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其定位是:为全国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洽谈生意、促进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的平台。
短短五天会期,中博会举办了五个论坛和一个培训: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中小企业物流推介会、国外客商采购说明会、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与中小企业专题培训。其中“中小企业专题培训”开展会培训之先河,众多专家学者、中外客商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激辩交流,为中小企业及中博会的发展献计献策。
据统计,第一届中博会,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均组团参会,2000多家境内企业参展,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11.8万人次到会参观、采购和洽谈,签约项目13600个,总成交额达320亿元。
扬帆启航
第二届中博会的全称是: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开中博会设主宾国之先例,当届主宾国就是法国。第二届中博会以搭建中外中小企业“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国际平台为宗旨,以“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扩大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国内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届中博会牵手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正式以“走出去”的姿态扬帆启航,展会场馆也由广州花城会展中心移师规模更加宏大的琶洲广州国际会展中心。
内外贸兼顾,功能齐全,是第二届中博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此次中博会以推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为目的,这个市场是不分国内国外的。作为一个专业展构成的博览会,参会中外专业客商云集,蕴含无限商机,参展中小企业可着眼于国际市场,也可以瞄准腹地广阔的国内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博会实现内外贸的统一,较单纯的外贸展会功能更齐全,优势更明显。
为帮助法国企业更好地了解南中国市场,展会期间主办方还根据行业情况安排与中国企业家的会面交流,既让中国中小企业家们开阔了眼界,也让两国的智慧得以碰撞和交流。不仅如此,第二届中博会开创的“国际概念”引来了更多的国外参展商。有来自意大利、约旦、美国、法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展企业和参会客商代表前来参观、洽谈、交易。
国际盛宴
两届中博会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博会从2006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正式升级为“国际展”,并永久落户广东省广州市。从2004年“搭车”广交会,到2005年独立设展、携手法国,再到正式冠名“国际展”,一年一个台阶,展现了一个国内展会的国际化过程。
第三届中博会是与素有“世界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共进“爱河”。如果说第二届的法国元素还有探索的意味,到了第三届,中博会真正成了国际中小企业的盛宴。
据统计,第三届中博会参展企业3970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948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23.8%;设展位5110个,其中境外企业展位1094个,占全部展位的21.4%。境外参展企业数和企业展位数均双双超过国际展20%的标准。参展企业除主宾国意大利外,还有18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展。展会期间,共吸引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1万人次到场参观、洽谈、采购。
与此同时,第三届中博会的理念也悄然发生变化:不再考虑为企业提供一买一卖的交易场所,而是着重为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中外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这个平台,共同对话、交流,拓宽合作的领域、范围,充分发挥中博会“小中见大,博览天下”的功能。
更上一层楼
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主办单位越来越多,可见中博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此次展位数达6000个,刷新了中博会参展企业的新纪录。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来自28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4256家企业同台展示,共同交流,共觅商机。中日合作是本届中博会的最大亮点。日本近500家企业、团体参展,展示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机械零部件、汽车、电气电子等行业,并带来了许多高性能环保型产品,展示了节省能源、循环再生、水质净化等领域最新的精湛技术。
本届中博会引入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到场设展,打破了传统展会单一产品展示的格局,有效地构架了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与流通企业、连锁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实现了中博会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展示转向制造、采购、销售、服务型企业同台的多元化展示体系。
据了解,本届中博会共有境外27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960家企业参展,展位达1800个,占总展位的三分之一,超过第三届中博会20%境外企业的水平,打破了历届中博会境外企业参展的纪录,标志着中博会继第三届成功迈出国际展第一步后,国际化程度又有明显的提升,使中博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展”。
从中博会的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它一直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使自己的成长与大经贸战略保持一致,实现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很好地执行着自己的使命。
小中见大,博览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单个的中小企业规模实力并不大,但中小企业这一群体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以及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同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充分体现了“小中见大”的特点。
然而,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受诸多方面影响,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弱,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扶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少而弱,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博会为广大中小企业构建了一个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技贸合作、银企联系、开拓国际市场的平台,使中小企业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登高远望,“博览天下”。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經济政策。举办中博会,充分反映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政府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的决心,有利于营造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正如中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徐尚武所说,中博会汇聚中国中小企业,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博览天下,共建大市场,创造大商机,探索大趋势,促进大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中博会,是专门为中国中小企业搭建的国际化大舞台。中国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走向世界的快速通道,在这个崭新的平台上与世界对话和沟通,以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无限创新活力的中国。
编辑:黄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