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需要留白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_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常见于山水国画之中。通过留白,不仅能恰到好处地展示水、云、风、雾等飘逸灵动的美,还能使构图协调余裕,避免铺陈太满所带来的压抑感。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比起浓墨重彩,更能彰显国画含蓄内敛、清新雅致。正是因为留白,才使得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产生出一种朦胧丰盈的美。
  留白,既是一种艺术美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物盛到了极致必然会走向衰落,因此,我们才要懂得留白。倉促间人至中年,体会了太多的世情冷暖、浮世沧桑。岁月带走了曾经的青春飞扬、风华正茂,却也留下了宝贵的人生哲思、心灵感悟——人生需要留白。
  感情需要留白。路窄时留一步,味浓时减一筹。常言道,距离产生美。爱侣之间如胶似漆,朋友之间亲密无间,这些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太过贴近的关系容易产生精神摩擦,进而使得感情生出罅隙。懂得留白的意义,就会让彼此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距离感。这拉开的不远不近的距离,即是双方的“心理缓冲带”,让彼此在这里调试心境,宽容地看待对方的小瑕疵,不断积累交往中留存的“小确幸”。正是这些微小却实在的幸福与快乐,才成就了爱情的地老天荒、友谊的地久天长。感情的温度,太过炙热,容易灼伤彼此;太过高冷,容易淡漠彼此。这份感情的留白,则让温度适中,彼此都会觉得舒服放松,不至于太过腻味或漠然。
  心灵需要留白。《菜根谭》中有句名言:“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这是一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从容。在红尘羁旅修行中,实在不需要把过多的人和事邀请至我们的生命中来,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喧嚣繁芜、拥挤不堪。留白,是一种安静与丰富。安静,是为了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灵魂对话,修一树菩提光阴。丰富,则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悠然的时光中,与花草凝眸、与书墨同雅、与山水共悦、与琴歌同舞。这一场心灵的盛宴,即是留白所带来最大的“福利”了。这份心灵的留白,让我们随遇而安、从容优雅。
  处事需要留白。曾国藩有句名言:“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这就是说:为人处世要低调谦逊、宜知进退,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嚣张跋扈、自绝后路。这既是一种留白,也是一种惜福。人生在世,名利之心不可过盛。在利欲熏心之下,必然会不择手段、贪婪无比。一旦被欲望绑架了灵魂,必将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旦恶贯满盈,罄竹难书,想回头已无岸。处事的留白,正是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条可以全身而退的“后路”。
  说话也需要留白。话到七分,酒至微醺。这才是不完而美的至高境界。即使自己得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三分的余地,不仅是给别人留下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下善念。事不可做得太绝,话不可说得太满,这份留白是对“道”的敬畏,对“理”的遵从。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人生的留白,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态,亦是一种生活美学、处世艺术。懂得人生的留白,才能保持一份淡定平和、悠游自在的闲适心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人生中的留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从容优雅地前行,更加熨帖妥善地安置好我们的身心,不负这红尘羁旅的一场修行。
  挑灯荐自《平顶山晚报》2017年5月9日
其他文献
前不久外出走进一个山村,不少村民家的房子看上去清新漂亮,让人眼前一亮。与村民攀谈,才得知这些房子都是危旧房帮扶改造的结果。但它们只是墙面看上去光鲜漂亮,实际上毫无用处,“里子”依旧破败不堪,甚至摇摇欲坠。  原来,当地所谓的危旧房改造,不过是一律在墙上刷一层白灰而已,压根就没进行扶正、加固、补缺、补漏什么的,虽然刷了白灰面面光,但危旧房还是危旧房,贫困户居住条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这样的危旧房改造,
期刊
“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作家修改作品的能力,如同药店“炮制”中药的过程,凡是好药,必须经过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好文章亦然。只有拿出“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的精神,才会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有两句话流传很广:“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源于一部电影,更因出自剧中一位明
期刊
前苏联有部电影,是讽刺城市建筑雷同的喜剧片。片名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幽默的内容却经常在脑海里闪现:一个年轻人酒后上错了车,从自己居住的莫斯科坐到另一座城市列宁格勒(彼得堡)。下车直奔自己的家——位于青年近卫军大街。没想到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同样有近卫军大街,也是同样模式的楼房,同样的门牌号码。甚至连门锁钥匙都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年轻人就顺利地进了“家”。当时家具也统一购置,年轻人进了屋子后,只是觉得大衣柜
期刊
素,没染色的白绢。简,可以把字写在上面的竹片。在古代,这两者都是寻常却必要之物。素就是素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简就是简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命微若轻尘,活得简单一些、素朴一些,也就会心平气和许多。心灵素简,才不至于让自己慌乱、浮躁。长在乡间小道两边的野花,虽然天天被日晒雨打,甚至被路人践踏,但还是那样色彩动人,气味清香,浑身野趣,充满着生气和活力。  美丽的往往都
期刊
每年秋季开学,瑞典鲍斯达中学的生物课老师玛林·哈马斯托姆,会给新升入八年级的班级讲授性知识。第一堂课,她鼓励学生们把知道的所有关于性的词汇大声说出来,并写上黑板。之后的课上,她会解答学生们有关性的任何问题;如果有必要,男女生将分开上课,方便那些羞于出口的问题被提出來。“性是人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与教授生物知识相比,玛林觉得教授性知识更有成就感,“这些知识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因材施教,坦诚、
期刊
在云冈石窟游览时,经常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简短单调的“哇”,一种是娓娓道来的“据说这尊造像……”面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杰作,大家都会由衷赞叹,但有的止于“哇”,有的却能说得头头是道。  碰到一对在景区游览的母子,母亲认真且耐心地给孩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后来得知,他们是第一次来看石窟造像,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母亲花了不少力气做功课。实际上,与大多数人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相比
期刊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对物质的迷恋往往可以达到变態的程度。  你看那个锒铛入狱的官员,回忆起当年有人拍他马屁为他在欧洲庆生,“点了一条鳄鱼尾,那条鳄鱼尾有一米多长!”他讲这话时,眼里依然放光,既有享用了一米多长的鳄鱼尾的得意,又有对无缘这道美味的听讲者的鄙夷。可以想象,这个“味蕾高于天”的家伙,一定在梦中反复温习庆生宴会上令人陶醉的情景。  我们的心,是一方不大的天地。塞满了物质,精神就被边缘化了
期刊
毋庸讳言,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思维品质不佳,是基础教育的弊端。学生思维品质为何不佳,需要有冷静客观的分析,应试教育的传统,社会的功利主义,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消极影响。这里仅具体地从阅读状况来观察。  过低的阅读量,狭窄的阅读面,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量不足,诸事皆废。  我们在介绍名人治学成功经验时,用“博览群书”的频率远远要高于“独立思考”。这个“博览群书”是不是很难?在古代,学富五车汗牛
期刊
人说话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与他人沟通,说的话就要使人理解。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故意制造语言差异,为沟通造成新的屏障。除了要瞒过圈外人的黑话、行话之外,这些话大多是为了表明其身份地位的“酸话”。  什么叫“酸话”呢?大体上说是指不自然的话。自然的话属于五味调和一类,不自然的话矫揉造作,令人倒胃。试想,一位东北歌星,台下她还用大大咧咧的东北话“侃山”,一到台上,马上换了一副娇滴滴的港台腔,装模
期刊
有一个“90后”网友在微博上问黄永玉:“您一生当中最骄傲和最失意的事情是什么?您对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忠告?”黄永玉答道:“我一辈子没有什么骄傲和失意的,我从来没有丢失自己。年轻人,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错。”这番“90后”与90叟的对话,颇发人深思。  在中国当代文人中,黄永玉是一个博学多产的大家。前些年,他曾在《比我老的老头》一书中,刻画了多位文化前辈的形象。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