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历史教学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把握中学历史教材、创新中学历史教法这两个方法谈了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方法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1 合理把握初中历史教材
首先,理解教材培育重点。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其次,整合教材学以致用。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其他的内容或者建议学生看一些补充材料、思想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2 创新初中历史教法
2.1 兴趣教学法。①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②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③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
2.2 交叉串联法。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3 初中历史学法指导
3.1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3.2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3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3.4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學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积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 方法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1 合理把握初中历史教材
首先,理解教材培育重点。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其次,整合教材学以致用。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其他的内容或者建议学生看一些补充材料、思想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2 创新初中历史教法
2.1 兴趣教学法。①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②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③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
2.2 交叉串联法。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3 初中历史学法指导
3.1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3.2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3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3.4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學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积极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