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抉择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录后序》(以下简称《指》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老篇目,苏教版语文教材亦选录此文,编入第三册“烈士的抉择”一节中。选文将原人教版删除的一节补录,呈现给学生的是完整的文本。
  笔者近日听了几位教师教读此文,既为教师将全文的思想内容列为课堂重点感到高兴,也为教师们置文本于不顾,旁征博引架空分析此文的情感思想而感到遗憾。
  通览全文,读者很容易发现,全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死”字,全文总共有近30处之多。笔者以为,只要抓住贯穿全文的“死”与“生”的选择,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一目了然了。试分析如下:
  一、以己之危求国之生
  《指》文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当时南宋朝廷所面临的困境:“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一个“已迫”,一个“不及”,还原了当时旦夕危亡的紧张局面。再进一层,“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大敌压境,国家危急,举国上下却无计可施。在极其被动的局面下,文天祥挺身而出,前往北营“纾祸”。稍作分析,不难发现,文天祥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深入虎穴,探得元军虚实,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文天祥在国难当头之际,不爱其身,出使北营,求国之生。
  二、以己之死求国之生
  文天祥抵达北营之后,“抗辞慷慨”,元军不知南宋朝廷虚实,也不敢贸然进军。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应该说文天祥是具备说服元军在取得一定的承诺之后退军的可能的。但是,小人以个人恩怨和私利为重,在国难当头之际,先后有吕师孟与贾余庆两人出卖了文天祥和国家,导致事态一发而不可收拾。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文天祥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据理力争,痛责小人。这也直接导致了文天祥被元军扣为人质的结果。
  三、为国之安求己之生
  文天祥被扣为人质之后,按照很多人的逻辑来推理,此时要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最好的选择莫过于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是以死明志。对于文天祥来说,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在此之前,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充分准备。只是,事情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死倒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了。因为在文天祥的内心中,高于个人安危的是国家。而且,文天祥的思考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在这样一个国家危亡的时候,他死不起!所以,他选择了“隐忍以行”,以图“将以有为也”。对于文天祥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很容易被后人误认为是贪生怕死,甚至是卖国求荣。
  而实际上,为了这一个“生”,文天祥付出的是比千万次“死”更痛苦的煎熬。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点体察到。
  首先,是失去了战友们的信任。这一点从文天祥逃亡到真州时,维扬帅李庭芝下令苗再成杀他看出来。文天祥已经被谣传为是被元军收买回来劝降之人,不仅名誉扫地,而且已然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罪人、叛徒,人人得以诛之。对于一个披肝沥胆事君爱国之人,这是比死更为可怕的折磨。
  其次,逃亡时间之长,路途之遥。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历时三月之久。逃亡自京口始,至吴门、常州,渡江到瓜洲,重回京口,又从京口逃向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然后从海路到永嘉,行程千里,方告结束。
  最主要的是,在这段漫长的逃亡途中,文天祥经历了太多的死亡的考验。从文本的记载来看,文天祥至少经历了16次。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想要生,而又不得不面对死亡;直面死亡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它,可你又不知道死在什么时候。所以,文天祥不禁感慨:“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笔者以为,此句实乃把握整篇文本的关键所在。为了求生,而又不得不一次次地面对猝不及防的死亡,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呢?真是“非人世所堪”啊!
  此时,我们再回头读一次“将以有为也”,自当有不一样的感触了。很多时候,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惟一,觉得“死不起”;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像文天祥这般“隐忍以行”地活着,到底有几个人能“活得起”呢?
  四、为国之安求己之死
  行文至此,想必有一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九死而得一生,这活着的“身”又将托付给谁呢?文天祥的回答是:“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当他历经磨难从元军和宋军的追捕之下脱身之后,他所想的并不是隐居山林,苟活于世,而是再次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国家!读到“诚不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被文天祥的一片忠诚感动,也只有领会了这份因忠诚而生的感动,我们才能真正走进文天祥的内心世界,真正读懂“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真意。
  (作者单位: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桃花源记》讲授完毕的练习课上,有两个同学因一个习题争执起来,问题是这样的:  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一个同学认为①句中的“志”是一个动词,“做标记”的意思;②句中的“志”是名词,意为“标记”。另一个则认为两句中的“志”字都是动词,意思是“做标记”。两个学生都拿出了根据——两本理解截然不同的“标准”参考书。确实存在争议,因为参考书的答案也不统一。  教学中,我竟忽略了这个细节
其一  波光潋滟妙西湖,  荷耸半人衔玉珠。  碧叶红蕖清袅貌,  远山绿水笑相呼。  其二  清秋时节三潭月,  袅娜轻烟笼碧湖。  花影婆娑亂惊梦,  古香隐隐醒蘅芜。  其三  湖边留恋悦欣游,  美妙犹言见月秋。  满陇林中飘桂雨,  香濡行者乐无忧。
一个男孩的梦:“我真卑鄙啊!”  “老师,我真卑鄙啊!我不是人,我干了一件缺德事……”小A痛苦得如同忏悔自己的罪过一样。  我一怔,严肃地问:“什么事?”  “那天上生理卫生课,讲了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晚上我睡觉时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我梦见躺在小姑怀里……醒后,短裤上黏糊糊的。天啊!我怎么会干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丑事啊!小姑是我爸爸的亲妹妹,是我的长辈,我这不是‘乱伦’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前不久,以“我的歌”为题,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其中有一篇习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发了我的思考。先看原文:  我存于世界,不是世界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世界。为此,我要让我的青春之歌响彻在世界上,让美妙的音节回荡于宇宙中。  每天的每天,细水依旧在长流,风云依旧在幻化,花儿依旧在枯荣,世界的万物在倾听我的歌么?这是一首青春之歌,节奏跳跃,充满活力,婉转如水中的莲花,婀娜多姿;清脆如松间的清泉,激越不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我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抓住了文中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一句拓展延伸,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向文章结构拓展延伸    我抓住了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一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进行分析。此句上承“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下启“沛公
我因结婚2年一直没有怀孕而就医,经检查,医生说输卵管有积液。请问,输卵管积液是咋回事?该如何治疗呢?  河北遵化 李丽华  输卵管积液是慢性输卵管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慢性感染致输卵管伞端粘连阻塞,致输卵管液及炎性渗出液积聚。临床多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白带增多。输卵管积液可致精子和卵子不能结合,会造成不孕,此病一旦确诊,建议积极早期治疗。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也较多,建议根据医
我很少收藏物件,但却珍藏着一双鞋垫。  在广州生活久了,很少穿袜子,更不要说用鞋垫。但是这双绣着“平安”二字的鞋垫,却是我的心爱之物,只要一换新球鞋,我就会垫上它,在大街上遛一圈,让它,为我每一次的“新步伐”剪彩,然后又郑重地把它收起来。一  那是一个忘不了的时刻。  2016年6月26日晚,我跟随公安部“文艺小分队”走进山东省临沂市的“蒙山沂水大剧院”,小分队的第373场演出即将上演。  让我们
美洲豹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上帝赋予它非凡的狩猎能力,在这方面它甚至比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更为优秀,它是当之无愧的“草原杀手”。  当然了,即使如此优秀的猎手,也无法做到一击即中;也就是说,美洲豹也有失手的时候,而且像所有具有捕猎能力的动物一样,它失手的时候比成功的时候要多。  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在美洲豹的眼里。却成了生死优关大事。如果它连续七次出击未能成功,它就可能死掉;死亡的具体原因,除了体力上
前段时间我觉得下体有些不适,到医院泌尿科看门诊,经检查医生说我患上了精囊炎。请问,精囊炎禁欲能自愈吗?  四川绵阳 朱为猛  精囊炎禁欲一般不能自愈,但禁欲有利于疾病恢复,应查明病因后进行规范治疗。  引起精囊炎的主要原因为尿道炎、细菌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由细菌沿着输精管、射精管等生理管道感染精囊所致。患者通常无法自愈,需积极进行治疗,常应用抗炎药物治疗和理疗等,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
大凡人们演讲,总喜欢先来一段开场白,说说闲话,与听众套套近乎,拉拉关系,以缩短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北师版初二语文引用的鲁迅1927年7月16日在广州知用中学发表的演讲《读书杂谈》,就用了这一手法。  按说,《读书杂谈》不是那种形象性很强的散文,而是一篇议论文。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而是演讲。这篇文章如果不是演讲的话,其中的一些话就成了多余啰嗦的废话,就应该删去了。例如第一段,就有点多余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