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生物概念,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既是基础、又是重点,学生对学科中概念的认识,是解释学科相关问题的源头,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生物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概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生物学
新课标修订以来,其重点在研制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相继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1],笔者认为,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由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向多维的生物学素养转变。同时,概念教学也是学生从生活水平到科学水平重新认识生物学的眼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概念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学概念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
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应试的知识碎片,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事实的学习去掌握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2],进而全面的认识世界、了解生物科学,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二、概念教学运用于生物课堂的几点策略
概念是基于大量科学事实推理、总结出的结论,广义的概念包括规律、原理、理论等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维的产物。在教材中它可能体现为一句或几句话,然而学生想要真正理解和运用生物学概念,还需要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接下来笔者就针对不同类型概念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1.理清来龙去脉,搭建知识框架
生物學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常以生活经验为背景,然而这既有利又有弊,利指的是学生易结合现实,进而更好的思考问题;弊则体现在学生固有的观念仍然使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体系。所以作为生物学的基础、重点又是难点,概念的教学要有条理性,知识之间要形成网络。比如在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整册教材围绕“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方向展开,分别介绍了细胞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能够成什么结构、基于这些结构细胞有什么功能、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交流,最后介绍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教师从宏观水平纵览教材,在对概念的教学才能搭建成网络,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2.先抑后扬,悬念式概念教学
一个概念的讲解如果先将教材中给的定义展示给学生,然后进行讲解,课堂中则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情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一条是科学探究,对于一些概念的讲解,可以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给学生设置悬念,再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去体会,并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最后完成对概念的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高,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加以习题训练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细胞呼吸这一概念时,如果上课伊始就将细胞呼吸的概念抛给学生,再对概念中涉及的条件进行逐一讲解,就有可能出现上述“一言堂”课堂现象。同时,通过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细胞呼吸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就已接触,而且生活经验的累积更让学生轻视此部分知识,但是高中细胞呼吸与初中深度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细胞呼吸概念的讲解,可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得出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反应物、产物,继而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善用举例,用生物学事实建构概念
概念是由一个个科学事实来支撑的,生物学事实多种多样,同一概念可由多个事实解释和构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事实性知识靠的是记忆,而对于概念的学习则应是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于将零碎、散乱的生物学事实构建概念,避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科学事实,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比如在讲解细胞分化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举例生物学事实,再来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在动物细胞中,红细胞呈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这一结构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心肌细胞呈分支的树状,便于行使运输功能。同样的,在植物细胞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发生;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则没有叶绿体,由于它起着保护作用,其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角质层存在。通过举例这些已分化了的细胞,归纳细胞分化的概念:它们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在形态与结构上表现的不同体现在生理功能的需要上,并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差异,也就是会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生命历程结束。
结语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还有较多阻碍因素:高中学生以应试为主的固定学习方式,会对教师的概念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因学时限制不能对概念进行设计,采取平铺直叙的概念教学方式等。这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核心素养的提出,笔者认为,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生物学科,教师应从概念出发,不仅仅应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他们“会学”知识,“爱上”知识,真正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7):62-68.
[2]时述军.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06(5):133-13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概念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生物学
新课标修订以来,其重点在研制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相继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1],笔者认为,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由肤浅的生物学素养向多维的生物学素养转变。同时,概念教学也是学生从生活水平到科学水平重新认识生物学的眼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概念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学概念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
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应试的知识碎片,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事实的学习去掌握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2],进而全面的认识世界、了解生物科学,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二、概念教学运用于生物课堂的几点策略
概念是基于大量科学事实推理、总结出的结论,广义的概念包括规律、原理、理论等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思维的产物。在教材中它可能体现为一句或几句话,然而学生想要真正理解和运用生物学概念,还需要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接下来笔者就针对不同类型概念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1.理清来龙去脉,搭建知识框架
生物學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常以生活经验为背景,然而这既有利又有弊,利指的是学生易结合现实,进而更好的思考问题;弊则体现在学生固有的观念仍然使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体系。所以作为生物学的基础、重点又是难点,概念的教学要有条理性,知识之间要形成网络。比如在生物必修一教材中,整册教材围绕“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方向展开,分别介绍了细胞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能够成什么结构、基于这些结构细胞有什么功能、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交流,最后介绍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教师从宏观水平纵览教材,在对概念的教学才能搭建成网络,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2.先抑后扬,悬念式概念教学
一个概念的讲解如果先将教材中给的定义展示给学生,然后进行讲解,课堂中则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情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一条是科学探究,对于一些概念的讲解,可以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给学生设置悬念,再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去体会,并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最后完成对概念的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高,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加以习题训练易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细胞呼吸这一概念时,如果上课伊始就将细胞呼吸的概念抛给学生,再对概念中涉及的条件进行逐一讲解,就有可能出现上述“一言堂”课堂现象。同时,通过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细胞呼吸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就已接触,而且生活经验的累积更让学生轻视此部分知识,但是高中细胞呼吸与初中深度不同,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细胞呼吸概念的讲解,可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得出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反应物、产物,继而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善用举例,用生物学事实建构概念
概念是由一个个科学事实来支撑的,生物学事实多种多样,同一概念可由多个事实解释和构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事实性知识靠的是记忆,而对于概念的学习则应是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于将零碎、散乱的生物学事实构建概念,避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科学事实,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比如在讲解细胞分化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举例生物学事实,再来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在动物细胞中,红细胞呈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这一结构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心肌细胞呈分支的树状,便于行使运输功能。同样的,在植物细胞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发生;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则没有叶绿体,由于它起着保护作用,其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角质层存在。通过举例这些已分化了的细胞,归纳细胞分化的概念:它们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在形态与结构上表现的不同体现在生理功能的需要上,并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差异,也就是会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生命历程结束。
结语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还有较多阻碍因素:高中学生以应试为主的固定学习方式,会对教师的概念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因学时限制不能对概念进行设计,采取平铺直叙的概念教学方式等。这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核心素养的提出,笔者认为,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生物学科,教师应从概念出发,不仅仅应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他们“会学”知识,“爱上”知识,真正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7):62-68.
[2]时述军.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2006(5):133-13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