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前面教,学生后面忘。本文分析了词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利用英语词汇间的“相似性”开展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教学;原因分析;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31-1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但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念读一遍,就匆匆结束,这种效率低、效果差的词汇教学模式,在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已经不适应《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一、词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的局限。不难发现,在新课标的公开课中,有对话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写作课,却很少有词汇课。Michael Lewis在1993年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一书中提出:1.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组成的。2.语法/词汇二分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部分的语言是由很多“语块”组成的。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另外,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错误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词汇错误与其他错误之比是3∶1或4∶1。
2.教法陈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教法,还是使用几十年前的灌输法,对课文中生词的教学方法还是与十几年前相仿,教学活动和练习形式也较少,而且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3.缺少词语复现的过程。江苏《高中牛津英语》新教材的编排结构仍然属于“线性”编排结构,尽管教材内容取材广泛,但词汇与知识的复现性较差。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因此,在结构上很难做到“循环往复”。以致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没有练习词语的机会,复现率太少。就连作业有时也只是应付老师,没有经过大脑的再加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张大均,1999:1)告诉我们,若不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学习或记忆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被遗忘,学习英语词汇也是如此。一个外语单词的真正掌握,需要多次复现。
二、英语词汇“相似性”教学的方法
1.词源相似性。词源理据对词的意义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张维友:2004),如“laconic”源于拉丁语“Lacons”,表简洁、简短之意,而“Lacons”是指以生活简朴、寡言少语而闻名的一个部落,因此“a laconic answer”表“简短的回答”,这一语言表达相似于这个民族的特点。
2.语音相似性。语音象似是指一些词的发音与其所指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自然的象似,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大多数拟声词都是模仿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来的,例如:狗叫声为“bowwow/woofwoof”,猫叫声为“miaow”,绵羊的叫声为“baabaa”,奶牛的叫声是“moo”……在英语中这种拟声词不胜枚举。由于单词的发音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声音象似,所以非常便于学生的记忆。
3.形态相似性。英语词汇的形态相似性主要指词的拼写与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这在汉语中尤为典型,因为汉语中有大量的字是象形字,如“休”、“山”等。在英语中这类词虽不多,却也存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整个的单词在拼写上与其代表的事物很相像,如“zigzag”(曲曲折折)、“baggage”(包裹)、“twist”(扭曲)、“zipper”(拉链)等。其次,有些字母的缩写与所指代的内容相似,如“SOS”(紧急呼救)、“Z”(转弯处)、“Tsquare”(丁字尺)、“Vneck”(V形领)等。第三种是构词法所获得的相似性,包括词缀法、复合法、拼缀法等,如“able”表能力,所以“readable”表“可读性”,“believable”表“可信的”等;又如拉丁词根“duck”及其变体“duct”表“引导”,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单词如“conduct”(引導)、“introduce”(导入,引见)、“produce”(生产)、“deduce”(演绎)、“induce”(归纳)、“seduce”(引诱)、“deduction”(导电)等。第三种词类象似在英语中甚多,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运用。
4.词序象似性。根据顺序相似性原则,语符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和文化观念。对于时间,人们的认知总是遵循从早到晚、从先到后的顺序;对于空间,人们的认知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语言是人们思维的一面镜子,是对人们认知过程和顺序的映照。英语中的很多习语正是象似于人们的这一认知机制,如“from dawn to dusk”、“from day to night”、“from birth to death”、“heaven and earth”、“upsidedown”、“from head to foot”、“here and there”、“near and far”等。
5.语义相似性。语义象似是基于词的概念意义上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为其意义与所构成的形态和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性的联系。语义象似实质上是一种隐喻化过程,它是借现实中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来体验和认知某一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所以它属于一种隐性象似,如单词“bottleneck”属于双层次结构投射,即A→B→C:“脖子”/“neck”经过基于位置与形状相似的隐喻认知而构成了“瓶颈”/“bottleneck”,再经过基于属性或功能上的相似隐喻认知而形成了“道路交通的瓶颈”/“bottleneck for traffic or narrow strip of road”。可见,“bottleneck”的语义象似经过了从源域“neck”投射到目标域“narrow strip of road”的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善用词汇的相似性,注重词汇本身的聚合关系和对语境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构建记忆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记忆与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词汇教学;原因分析;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31-1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但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念读一遍,就匆匆结束,这种效率低、效果差的词汇教学模式,在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已经不适应《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一、词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学的局限。不难发现,在新课标的公开课中,有对话课、阅读课、语法课、听力写作课,却很少有词汇课。Michael Lewis在1993年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一书中提出:1.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组成的。2.语法/词汇二分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部分的语言是由很多“语块”组成的。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另外,对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错误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词汇错误与其他错误之比是3∶1或4∶1。
2.教法陈旧。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教法,还是使用几十年前的灌输法,对课文中生词的教学方法还是与十几年前相仿,教学活动和练习形式也较少,而且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使很多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
3.缺少词语复现的过程。江苏《高中牛津英语》新教材的编排结构仍然属于“线性”编排结构,尽管教材内容取材广泛,但词汇与知识的复现性较差。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因此,在结构上很难做到“循环往复”。以致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之外,没有练习词语的机会,复现率太少。就连作业有时也只是应付老师,没有经过大脑的再加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张大均,1999:1)告诉我们,若不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学习或记忆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被遗忘,学习英语词汇也是如此。一个外语单词的真正掌握,需要多次复现。
二、英语词汇“相似性”教学的方法
1.词源相似性。词源理据对词的意义的解释更有说服力(张维友:2004),如“laconic”源于拉丁语“Lacons”,表简洁、简短之意,而“Lacons”是指以生活简朴、寡言少语而闻名的一个部落,因此“a laconic answer”表“简短的回答”,这一语言表达相似于这个民族的特点。
2.语音相似性。语音象似是指一些词的发音与其所指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自然的象似,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英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大多数拟声词都是模仿自然界或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来的,例如:狗叫声为“bowwow/woofwoof”,猫叫声为“miaow”,绵羊的叫声为“baabaa”,奶牛的叫声是“moo”……在英语中这种拟声词不胜枚举。由于单词的发音与客观现实中事物的声音象似,所以非常便于学生的记忆。
3.形态相似性。英语词汇的形态相似性主要指词的拼写与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这在汉语中尤为典型,因为汉语中有大量的字是象形字,如“休”、“山”等。在英语中这类词虽不多,却也存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整个的单词在拼写上与其代表的事物很相像,如“zigzag”(曲曲折折)、“baggage”(包裹)、“twist”(扭曲)、“zipper”(拉链)等。其次,有些字母的缩写与所指代的内容相似,如“SOS”(紧急呼救)、“Z”(转弯处)、“Tsquare”(丁字尺)、“Vneck”(V形领)等。第三种是构词法所获得的相似性,包括词缀法、复合法、拼缀法等,如“able”表能力,所以“readable”表“可读性”,“believable”表“可信的”等;又如拉丁词根“duck”及其变体“duct”表“引导”,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单词如“conduct”(引導)、“introduce”(导入,引见)、“produce”(生产)、“deduce”(演绎)、“induce”(归纳)、“seduce”(引诱)、“deduction”(导电)等。第三种词类象似在英语中甚多,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运用。
4.词序象似性。根据顺序相似性原则,语符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和文化观念。对于时间,人们的认知总是遵循从早到晚、从先到后的顺序;对于空间,人们的认知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语言是人们思维的一面镜子,是对人们认知过程和顺序的映照。英语中的很多习语正是象似于人们的这一认知机制,如“from dawn to dusk”、“from day to night”、“from birth to death”、“heaven and earth”、“upsidedown”、“from head to foot”、“here and there”、“near and far”等。
5.语义相似性。语义象似是基于词的概念意义上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因为其意义与所构成的形态和词素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性的联系。语义象似实质上是一种隐喻化过程,它是借现实中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来体验和认知某一陌生的、抽象的事物,所以它属于一种隐性象似,如单词“bottleneck”属于双层次结构投射,即A→B→C:“脖子”/“neck”经过基于位置与形状相似的隐喻认知而构成了“瓶颈”/“bottleneck”,再经过基于属性或功能上的相似隐喻认知而形成了“道路交通的瓶颈”/“bottleneck for traffic or narrow strip of road”。可见,“bottleneck”的语义象似经过了从源域“neck”投射到目标域“narrow strip of road”的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善用词汇的相似性,注重词汇本身的聚合关系和对语境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构建记忆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记忆与应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态度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