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以学习心理理论的视角,探究幼儿个性心理发展与日常行为规则建构的关系。在幼儿期建立良好行为常规的因素分析中,探讨了幼儿生理发展水平与认知因素、幼儿个性心理发展因素、幼儿需要建立安全感的因素、良好行为习惯建立与幼儿优秀品德和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提出幼儿良好一日生活行为常规建构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个性发展;行为规则;策略
一、缘起
无论社会的呼声是如何一浪高过一浪地助推“入园难、入园贵”,也无论新闻媒体在如何一件件地爆出激起社会公愤的幼儿教师师德的负面新闻,普通幼儿教师的工作依旧在“忙”和“盲”的困惑中“传道、授业、解惑”: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带着孩子“说、画、弹、唱、跳”。如何给孩子生命予以帮助,如何给孩子有价值的童年,如何给孩子灵性的启蒙,同时也让老师快乐地品尝到在理性中探索实践的甜美果实?我国颁布一系列规范性学前教育文件中都从不同角度提出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和幼儿行为规则建构的重要性。孩子需要个性自由地发展,集体生活需要有基本的行为规则。走出幼儿自由个性与行为规范之间相互制约的藩篱,对幼儿和教师的福祉至关重要。做幸福的教师,培育快乐的儿童,突破症结在哪里?
二、相关概念的文献综述
1.“个性”的词源分析。《辞海》中“个性”解释为:在心理学上,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个性本身就是关涉人的个体的独特性、关涉个体的本质特征,但个性与环境和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 行为主义学习流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他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塑造而儿童的行为。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行为主义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个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三、幼儿期建立良好行为常规的因素分析
1.生理发展水平与认知因素。儿童期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增长。学前儿童的大肌肉肢体运动技能和小肌肉精细运动技能有很大发展,这为幼儿个性与行为常规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个性心理发展因素。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处于道德发展中他律道德时期,此时规则被看成是固定的和不变的。幼儿强烈交往需要和交往技能欠缺,心理冲突矛盾激烈,同伴之间经常发生肢体冲突,迫切需要习得有效交往的行为规则。
3.幼儿需要建立安全感的因素。安全感与幼儿的身心健康休戚相关。给孩子划定明确界线的同时,鼓励他们独立和探索;让非责罚教育手段伴随儿童发展的全过程;认可孩子应对挑战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效;分清孩子的性情并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与心理规律。
4.良好行为习惯建立与幼儿优秀品德和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蒙台梭利认为,同样的身体行为,如果是盲目的,毫无秩序地进行,将会导致疾病;如果有秩序、合理地进行,就会给人以力量和生气。根据班级环境、幼儿兴趣、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合理常规,有助于幼儿安全感的建立。
四、幼儿良好一日生活行为常规建构的策略
1.培养亲社会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帮助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倾向,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鼓励幼儿通过参与拥有共同目标的活动与同伴互动,增强同理心和自制力。
2.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良好生活习惯、交往习惯正是通过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建立起来的。班级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细化规则和流程,班级全体教师统一执行。建立常规的过程教师态度温柔平和而坚定,不能让孩子因为害怕而遵守规则。
3.观察到位,随时提醒。运用幼儿行为观察法是引导幼儿构建良好行为常规的核心。随时对幼儿行为常规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指导,在自然生活状态下自然强化有利于幼儿机体建构良好的行为常规。
4.尊重个性、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班级身心发展快或慢的孩子特别关爱。区别对待兴趣和违反常规习惯是完全两回事。培养良好常规过程中不能抹杀孩子对身边事物有强烈兴趣和习惯事物。
5.班级合理丰富自主温馨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给幼儿充分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孩子需要在集体交往中才能发展交往能力,给孩子更大的游戏和孩子间的互动空间,更有利于孩子的常规建立。
6.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如何最有效地调教儿童的问题,发展心理学家有一些建议:自然惩罚法;权威型的养育;使用计时隔离进行惩罚等。权威型的教育者提供规则,但是要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7.班级保教人员的有效分工合作。班级保教入园一致性、一贯性的同步教育,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家庭,在幼儿园集体中也显而易见处于重要地位。
8.多元化的信号指挥系统。教师采用自然后果法、移情训练法、生活锻炼法、同伴交往法、榜样影响法、社会评价法,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行为规范的构建。
9.明确让每一个孩子在一日活动中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让孩子明晰每一天的某时段、某地点应该做某件事情,当孩子懂得了时间、地点、事件三要素之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调动起来。
10.体现对幼儿家庭文化的尊重的原则。幼儿家庭文化对养育风格和幼儿行为常规有很重要的影响,构建幼儿行为常规要体现对幼儿家庭文化的尊重,同时体现家园合作,家长的支持是孩子在良好规则中成长的营养剂。
参考文献:
[1](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M]. 儿童发展(第五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4
[2](意)玛丽亚.蒙特梭利著.肖咏捷译. 我们的儿童之家[M].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5-36
[3]陈国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M] .学前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7
关键词:个性发展;行为规则;策略
一、缘起
无论社会的呼声是如何一浪高过一浪地助推“入园难、入园贵”,也无论新闻媒体在如何一件件地爆出激起社会公愤的幼儿教师师德的负面新闻,普通幼儿教师的工作依旧在“忙”和“盲”的困惑中“传道、授业、解惑”: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带着孩子“说、画、弹、唱、跳”。如何给孩子生命予以帮助,如何给孩子有价值的童年,如何给孩子灵性的启蒙,同时也让老师快乐地品尝到在理性中探索实践的甜美果实?我国颁布一系列规范性学前教育文件中都从不同角度提出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和幼儿行为规则建构的重要性。孩子需要个性自由地发展,集体生活需要有基本的行为规则。走出幼儿自由个性与行为规范之间相互制约的藩篱,对幼儿和教师的福祉至关重要。做幸福的教师,培育快乐的儿童,突破症结在哪里?
二、相关概念的文献综述
1.“个性”的词源分析。《辞海》中“个性”解释为:在心理学上,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个性本身就是关涉人的个体的独特性、关涉个体的本质特征,但个性与环境和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 行为主义学习流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他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塑造而儿童的行为。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行为主义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个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三、幼儿期建立良好行为常规的因素分析
1.生理发展水平与认知因素。儿童期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增长。学前儿童的大肌肉肢体运动技能和小肌肉精细运动技能有很大发展,这为幼儿个性与行为常规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个性心理发展因素。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处于道德发展中他律道德时期,此时规则被看成是固定的和不变的。幼儿强烈交往需要和交往技能欠缺,心理冲突矛盾激烈,同伴之间经常发生肢体冲突,迫切需要习得有效交往的行为规则。
3.幼儿需要建立安全感的因素。安全感与幼儿的身心健康休戚相关。给孩子划定明确界线的同时,鼓励他们独立和探索;让非责罚教育手段伴随儿童发展的全过程;认可孩子应对挑战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效;分清孩子的性情并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理与心理规律。
4.良好行为习惯建立与幼儿优秀品德和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蒙台梭利认为,同样的身体行为,如果是盲目的,毫无秩序地进行,将会导致疾病;如果有秩序、合理地进行,就会给人以力量和生气。根据班级环境、幼儿兴趣、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合理常规,有助于幼儿安全感的建立。
四、幼儿良好一日生活行为常规建构的策略
1.培养亲社会的方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帮助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倾向,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鼓励幼儿通过参与拥有共同目标的活动与同伴互动,增强同理心和自制力。
2.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良好生活习惯、交往习惯正是通过一日生活过渡环节建立起来的。班级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细化规则和流程,班级全体教师统一执行。建立常规的过程教师态度温柔平和而坚定,不能让孩子因为害怕而遵守规则。
3.观察到位,随时提醒。运用幼儿行为观察法是引导幼儿构建良好行为常规的核心。随时对幼儿行为常规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指导,在自然生活状态下自然强化有利于幼儿机体建构良好的行为常规。
4.尊重个性、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班级身心发展快或慢的孩子特别关爱。区别对待兴趣和违反常规习惯是完全两回事。培养良好常规过程中不能抹杀孩子对身边事物有强烈兴趣和习惯事物。
5.班级合理丰富自主温馨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给幼儿充分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孩子需要在集体交往中才能发展交往能力,给孩子更大的游戏和孩子间的互动空间,更有利于孩子的常规建立。
6.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如何最有效地调教儿童的问题,发展心理学家有一些建议:自然惩罚法;权威型的养育;使用计时隔离进行惩罚等。权威型的教育者提供规则,但是要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7.班级保教人员的有效分工合作。班级保教入园一致性、一贯性的同步教育,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家庭,在幼儿园集体中也显而易见处于重要地位。
8.多元化的信号指挥系统。教师采用自然后果法、移情训练法、生活锻炼法、同伴交往法、榜样影响法、社会评价法,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行为规范的构建。
9.明确让每一个孩子在一日活动中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让孩子明晰每一天的某时段、某地点应该做某件事情,当孩子懂得了时间、地点、事件三要素之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调动起来。
10.体现对幼儿家庭文化的尊重的原则。幼儿家庭文化对养育风格和幼儿行为常规有很重要的影响,构建幼儿行为常规要体现对幼儿家庭文化的尊重,同时体现家园合作,家长的支持是孩子在良好规则中成长的营养剂。
参考文献:
[1](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研究[M]. 儿童发展(第五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24
[2](意)玛丽亚.蒙特梭利著.肖咏捷译. 我们的儿童之家[M].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5-36
[3]陈国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M] .学前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