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有文凭却没文化,有些人没文凭却有文化。”这是白岩松读完《姥姥语录》的感慨。倪萍不久在节目中遇到了一位青海奶奶,这位“说话语气像姥姥,认真也像姥姥”的慈祥老者的故事同样感动人心。
我现在画谁都是背影,什么时候能转身啊?没有眼睛算是人吗?
姥姥活着的时候经常说:“你这个工作好啊,叫人家高看一眼。人哪,就得抬着往前走,越抬人越高。人就怕压着走,走着走着就掉地上了。”
主持人这个职业真是把我抬高了,不断地规范着自己,修正着自我,向着人们期待的那个人的方向走着,有的时候走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哪个是本性?哪个又是后来生成的?就这么来来回回快30年了。
想给自己画一幅真实的肖像,却怎么也画不出眼睛,拿起笔来画出的都是背影。背影拯救了我的画笔,也给了赏画者想象的空间。我现在画谁都是背影,什么时候能转身啊?没有眼睛算是人吗?
一直想画青海奶奶,却怎么也画不了,是不是因为太不熟悉?确实陌生啊。
3年了,《日子》这本书在这些纸条,纸片里,被青海奶奶翻透了
第一次知道青海奶奶还是小倩跟我说的。青海台播了个节目,说有个老太太先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因为想看我写的《日子》才开始认字,那年,她72岁。翻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个字一个字地写,3年时间,她把《日子》上所有的字都认下了。老人家读完了《日子》,读懂了倪萍。
天下竟有这般传奇的故事,我半信半疑,却也收藏了这份珍贵。你是什么人啊?不就从事了一个被人抬着向前走的职业吗?不就是爬在手电筒光柱上的那个人吗?人家凭什么为你的一本小书而去认字啊?
忽然有一天,《鲁豫有约》的编导娜娜找小倩要我写的《姥姥语录》,说他们联系了青海奶奶。八十高龄的奶奶表示只要我愿意,她可以来北京,前提是不打扰我。
就这么着,我和青海奶奶在节目中见面了。我们拥抱的时候,不知是奶奶在抖还是我在抖,我们一直在颤抖中说着话,许久没有分开。也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难受得不能自制:她既不是生养我的父母,也不是提携我的上司,可她却像父母、上司一样爱护着我、关注着我。这是什么?这是一份沉重的爱啊——我的职业让我享用了多少这样本不该享用的爱!拿什么才能偿还这份今生今世也偿还不了的爱?
青海奶奶是个太内向的老人了,她坐在那儿,很少说话,却一直用心地看着我。当鲁豫把老人3年里看《日子》学认字的一大堆纸条、纸片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那个心啊,真的跳出来了。我经历过太多的感动,承受过太多的被爱,但这次不一样,我内心里所有的良善、美好,都被青海奶奶撩起了。纸条大大小小,纸片长长短短,钢笔、铅笔、圆珠笔……3年了,《日子》这本书在这些纸条、纸片里,被青海奶奶翻透了。
靠着奶奶坐,像躺在早年间姥姥的炕上,永远温暖着
奶奶说她当了一辈子裁缝,钉了一辈子扣子,养了三个闺女,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啥爱好都没有,就是闲下来看看电视。因为在电视上认识了倪萍,就想知道这孩子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不想麻烦女儿们,于是就想自己认字,退了休,在家就把这本书读下了。
朴实的话是如此地打动了我,却也张不开嘴说声谢谢,像是面对家里人一样。一个谢字,哪儿跟哪儿啊?天下有那么多本好书,为什么要读我啊?心疼奶奶的年岁,舍不得她那些宝贵的日子为我浪费着,真的不值得啊奶奶!那本小书算什么?倪萍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算什么?您为什么把她这么看重啊?
因为知道自己的斤两,才害怕千斤背在身上,欠观众的债太多了,如今又背上一份,活得沉重却也幸福。摸着良心说,在人与人之间冷漠、无端不信任的当下,有这样一份无所求、无私利的爱,你花多少钱买得到?我被人间少有的爱煎熬着,真不该请奶奶来北京啊,面对面地接受这份清泉一样的爱,情何以堪!
靠着奶奶坐,像躺在早年间姥姥的炕上,永远温暖着。奶奶话不多,偶尔冲我说一句,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别太累着了”、“挺好的吧”。这么普通的话,我也赶紧像拾到宝贝一样收藏着。那话的语气像姥姥,那份认真也像姥姥。原来天下善良的老人都一样啊,平淡如水、如空气,却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这样的源越多,我的泉越清纯,于是笔下的画从来都是明亮的、欢喜的、充满希望的。
感动这根神经在我心里日益兴旺,实在是滋养它的青海奶奶们太多了
奶奶的脸庞很好看,因为胃不好,很瘦。我和小倩商量了好几次,请奶奶吃顿什么饭才合她的口味?三个女儿说吃什么都行,“我妈吃得很少,一块儿坐坐就好。”
烤鸭吧,青海奶奶第一次来北京,八十有一了,全聚德,吃份纪念吧。
这哪儿是吃饭啊,奶奶一开始就催我:“快吃吧,吃完了早点儿回去,孩子在家等着吧?你这么忙,别耽误你。”这哪儿是粉丝啊?粉丝是分分钟都想跟你待在一起的,奶奶不是。奶奶很少动筷子,我也吃不下,连一句合适的话都找不出,我不停地喝水。
“谢谢你,还让小倩给我买了这个手链。”奶奶翻开秋衣的袖子。天哪,奶奶把这条小手链用针线缝在了袖口里面!这是我今生今世见过的最珍惜手链的人了……我鼻子酸酸的,泪水直往心里流,这算是煽情吗?这算是泪窝子浅吗?
奶奶的秋衣袖子晃得我睁不开眼,也不想睁。这样的画面在我人生经历里永远定格了,震撼哪!
“岁数大了,丢了都不知道,就缝上了。”奶奶笑自己岁数大了,我哭了,近似泪如泉涌。这么细的一条链子,这么轻的一份小礼物,奶奶如此地看重它,我又背上了一笔“债务”。这辈子只敢做个好人了,奶奶这样纯真的人生态度,不是时时刻刻在映照着你吗?9999的纯金啊!
许久许久我才说出:“奶奶,缝在这秋衣上,换洗的时候多不方便啊!”奶奶又笑了:“你忘了我是个裁缝?钉了一辈子扣子了。”
什么是金?什么是贵?哪样算值钱?哪样算不值钱?昨天我还说小倩抠门儿,不如买个镯子,一条手链,叮零当啷的。小倩说手链好看,呜,真是好看,看得我心碎。
送走了青海奶奶,怎么也忘不掉那条缝在袖口上的手链。
中秋节,望着同一个月亮,我捎去了北京的月饼,告诉青海奶奶,我们都记着她,盼着她长寿。上个月又收到了奶奶寄来的青海高原才有的野生黑果枸杞,沉沉的一大包足有五六斤。小倩上网一查才知,这是好几千块钱1斤的东西,天哪,这可怎么得了……如今物价涨得这么厉害,奶奶的退休金会涨吗?可在心里,涨得最快的还是感动。
岁数大了,该麻木了吧,感动这根神经却在我心里日益兴旺,实在是滋养它的青海奶奶们太多了。
(摘编自新浪博客)
我现在画谁都是背影,什么时候能转身啊?没有眼睛算是人吗?
姥姥活着的时候经常说:“你这个工作好啊,叫人家高看一眼。人哪,就得抬着往前走,越抬人越高。人就怕压着走,走着走着就掉地上了。”
主持人这个职业真是把我抬高了,不断地规范着自己,修正着自我,向着人们期待的那个人的方向走着,有的时候走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哪个是本性?哪个又是后来生成的?就这么来来回回快30年了。
想给自己画一幅真实的肖像,却怎么也画不出眼睛,拿起笔来画出的都是背影。背影拯救了我的画笔,也给了赏画者想象的空间。我现在画谁都是背影,什么时候能转身啊?没有眼睛算是人吗?
一直想画青海奶奶,却怎么也画不了,是不是因为太不熟悉?确实陌生啊。
3年了,《日子》这本书在这些纸条,纸片里,被青海奶奶翻透了
第一次知道青海奶奶还是小倩跟我说的。青海台播了个节目,说有个老太太先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因为想看我写的《日子》才开始认字,那年,她72岁。翻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个字一个字地写,3年时间,她把《日子》上所有的字都认下了。老人家读完了《日子》,读懂了倪萍。
天下竟有这般传奇的故事,我半信半疑,却也收藏了这份珍贵。你是什么人啊?不就从事了一个被人抬着向前走的职业吗?不就是爬在手电筒光柱上的那个人吗?人家凭什么为你的一本小书而去认字啊?
忽然有一天,《鲁豫有约》的编导娜娜找小倩要我写的《姥姥语录》,说他们联系了青海奶奶。八十高龄的奶奶表示只要我愿意,她可以来北京,前提是不打扰我。
就这么着,我和青海奶奶在节目中见面了。我们拥抱的时候,不知是奶奶在抖还是我在抖,我们一直在颤抖中说着话,许久没有分开。也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难受得不能自制:她既不是生养我的父母,也不是提携我的上司,可她却像父母、上司一样爱护着我、关注着我。这是什么?这是一份沉重的爱啊——我的职业让我享用了多少这样本不该享用的爱!拿什么才能偿还这份今生今世也偿还不了的爱?
青海奶奶是个太内向的老人了,她坐在那儿,很少说话,却一直用心地看着我。当鲁豫把老人3年里看《日子》学认字的一大堆纸条、纸片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那个心啊,真的跳出来了。我经历过太多的感动,承受过太多的被爱,但这次不一样,我内心里所有的良善、美好,都被青海奶奶撩起了。纸条大大小小,纸片长长短短,钢笔、铅笔、圆珠笔……3年了,《日子》这本书在这些纸条、纸片里,被青海奶奶翻透了。
靠着奶奶坐,像躺在早年间姥姥的炕上,永远温暖着
奶奶说她当了一辈子裁缝,钉了一辈子扣子,养了三个闺女,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啥爱好都没有,就是闲下来看看电视。因为在电视上认识了倪萍,就想知道这孩子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不想麻烦女儿们,于是就想自己认字,退了休,在家就把这本书读下了。
朴实的话是如此地打动了我,却也张不开嘴说声谢谢,像是面对家里人一样。一个谢字,哪儿跟哪儿啊?天下有那么多本好书,为什么要读我啊?心疼奶奶的年岁,舍不得她那些宝贵的日子为我浪费着,真的不值得啊奶奶!那本小书算什么?倪萍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算什么?您为什么把她这么看重啊?
因为知道自己的斤两,才害怕千斤背在身上,欠观众的债太多了,如今又背上一份,活得沉重却也幸福。摸着良心说,在人与人之间冷漠、无端不信任的当下,有这样一份无所求、无私利的爱,你花多少钱买得到?我被人间少有的爱煎熬着,真不该请奶奶来北京啊,面对面地接受这份清泉一样的爱,情何以堪!
靠着奶奶坐,像躺在早年间姥姥的炕上,永远温暖着。奶奶话不多,偶尔冲我说一句,也是再平常不过的“别太累着了”、“挺好的吧”。这么普通的话,我也赶紧像拾到宝贝一样收藏着。那话的语气像姥姥,那份认真也像姥姥。原来天下善良的老人都一样啊,平淡如水、如空气,却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这样的源越多,我的泉越清纯,于是笔下的画从来都是明亮的、欢喜的、充满希望的。
感动这根神经在我心里日益兴旺,实在是滋养它的青海奶奶们太多了
奶奶的脸庞很好看,因为胃不好,很瘦。我和小倩商量了好几次,请奶奶吃顿什么饭才合她的口味?三个女儿说吃什么都行,“我妈吃得很少,一块儿坐坐就好。”
烤鸭吧,青海奶奶第一次来北京,八十有一了,全聚德,吃份纪念吧。
这哪儿是吃饭啊,奶奶一开始就催我:“快吃吧,吃完了早点儿回去,孩子在家等着吧?你这么忙,别耽误你。”这哪儿是粉丝啊?粉丝是分分钟都想跟你待在一起的,奶奶不是。奶奶很少动筷子,我也吃不下,连一句合适的话都找不出,我不停地喝水。
“谢谢你,还让小倩给我买了这个手链。”奶奶翻开秋衣的袖子。天哪,奶奶把这条小手链用针线缝在了袖口里面!这是我今生今世见过的最珍惜手链的人了……我鼻子酸酸的,泪水直往心里流,这算是煽情吗?这算是泪窝子浅吗?
奶奶的秋衣袖子晃得我睁不开眼,也不想睁。这样的画面在我人生经历里永远定格了,震撼哪!
“岁数大了,丢了都不知道,就缝上了。”奶奶笑自己岁数大了,我哭了,近似泪如泉涌。这么细的一条链子,这么轻的一份小礼物,奶奶如此地看重它,我又背上了一笔“债务”。这辈子只敢做个好人了,奶奶这样纯真的人生态度,不是时时刻刻在映照着你吗?9999的纯金啊!
许久许久我才说出:“奶奶,缝在这秋衣上,换洗的时候多不方便啊!”奶奶又笑了:“你忘了我是个裁缝?钉了一辈子扣子了。”
什么是金?什么是贵?哪样算值钱?哪样算不值钱?昨天我还说小倩抠门儿,不如买个镯子,一条手链,叮零当啷的。小倩说手链好看,呜,真是好看,看得我心碎。
送走了青海奶奶,怎么也忘不掉那条缝在袖口上的手链。
中秋节,望着同一个月亮,我捎去了北京的月饼,告诉青海奶奶,我们都记着她,盼着她长寿。上个月又收到了奶奶寄来的青海高原才有的野生黑果枸杞,沉沉的一大包足有五六斤。小倩上网一查才知,这是好几千块钱1斤的东西,天哪,这可怎么得了……如今物价涨得这么厉害,奶奶的退休金会涨吗?可在心里,涨得最快的还是感动。
岁数大了,该麻木了吧,感动这根神经却在我心里日益兴旺,实在是滋养它的青海奶奶们太多了。
(摘编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