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契诃夫戏剧是在20世纪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戏剧传播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致说来契诃夫对我国戏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文化运动时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了中国人民勇敢地追求幸福光明的生活;在中国革命和成立的过程中,契诃夫的戏剧起到了预示性的作用,昭示了革命高潮的来临;在改革开放期间,契诃夫戏剧中的技巧成为我国戏剧文化借鉴的关键;而到了近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境况可以通过契诃夫戏剧找到出路。现本文就简要对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契诃夫戏剧在中国新历史文化中的发展。
  【关键词】:契诃夫;戏剧;传播;演变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始于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总结了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改进。而该时期也是契诃夫作品翻译的兴盛时期,由于契诃夫戏剧涵盖了戏剧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使得戏剧的传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直接性。
  首先是该时期我国形成了新的戏剧观念,戏剧成为了传播进步思想、改善人民人生的工具。而且此时的戏剧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契诃夫西洋式的新戏剧逐步成为了典范。
  其次是契诃夫的戏剧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把目光放在了暴露社会黑暗上。例如他的戏剧《伊文诺夫》、《凡尼亚舅舅》等,虽然有着小人物的悲惨,但是也蕴含了新的希望和幸福,使人们对未来的好日子和光明有一定的期待,有效避免了人们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消极心理。
  最后是虽然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的很多作品被翻译过来,但是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固有思维、文化等的影响,导致大部分读者和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使得很多译者也难以真正理解契诃夫的作品内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首先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崛起,该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国民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契诃夫的戏剧出现了多种译本,尤其是他的作品《凡尼亚舅舅》,其中凡尼亚随着教授的到来对自身的信仰产生了一个颠覆,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感觉到了生活对自己的折磨。该时期的作品体现了生活和世界的复杂、陌生等,给人们希望又给人们失望,非常符合当时我国人民的现状。
  此外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的文学“红色三十年”时期,标志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正式成立。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戏剧作品中的功利性不断体现。我国的文学先驱们开始提倡用西洋的戏剧来反对中国的旧戏,甚至开始讨论“戏剧究竟是什么的话题”。该时期高尔基的作品《底层》被不断翻译,契诃夫的《三姊妹》等也开始再次出版,促进了中国戏剧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改革开发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对契诃夫戏剧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和系统化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首先肯定了契诃夫戏剧艺术积极的教育作用,其次对契诃夫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意识到契诃夫是个冷静、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此时的中国社会人们生活趋于稳定,不再需要对社会的抱怨和愤怒,因此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戏剧技巧上,有效促进了我国现有戏剧的演变。
  首先是契诃夫戏剧技巧中客观的描写态度和简短的艺术语言,例如在他的作品《樱桃园》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好,新生活”,体现了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此外是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借鉴,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态的,而创作方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念,作品中有很多批判的成分,对我国戏剧的影响颇深。
  四、现代戏剧传播中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演变
  现阶段我国的戏剧开始朝着人们关心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方面发展,剧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此时契诃夫戏剧中的艺术风格在我国进行了传播和演变。首先是弱化外部冲突,更多的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风格,有效实现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使观众从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审视生活。其次是契诃夫对语言的描述格外用心,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捷,难免会浮躁,在创作的过程中渐渐迷失方向,而契诃夫的语言能够给现代的剧作家一个警示。最后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契诃夫戏剧作品中也有很多富有意义的停顿,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现代戏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借鉴,以表现出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契诃夫一生中的戏剧作品很多,其中的寓意也很多,包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人们顽强生活的良好品质等。但是契诃夫的戏剧在我国的传播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方向也大多放在了“人的存在”、“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上等,导致研究内容比较狭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挖掘契诃夫作品中的哲理因素,将其中的理念与人们的精神形成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墨. 契诃夫戏剧在英美的传播与译介[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9:57-58.
  [2]沈万顺. 共同的意义传播空间:诗性美——契诃夫现实主义诗化形态对曹禺风格转型的影响[J]. 四川戏剧,2010,02:42-4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古史辨自序》一文中作者向我们坦诚了自己如何走上古史辨伪的心路历程。用书中作者自己总结的辨伪思想的由来来说,是时势,个性与境遇使然。这三者缺一不可,分别承担着顾颉刚先生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由这三者的凑合,使得顾颉刚先生建立这样的主张。并且在这样的自序中反映出的顾先生的治学态度、处事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顾颉刚;《古史辨自序》;疑古;辨伪  前言  在《
期刊
【Abstract】: Queer theory is a kind of theory about sex and gender in the 1990s. It originates homosexual movement and becomes normal theory of sexual minority beyond homosexuality. It questions and su
期刊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老鼠进行了描述,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古代汉语、生态文学、儿童文学中老鼠的形象进行分析,了解到老鼠不仅只有贪婪、奸诈、狡猾的形象,它还有热情、聪明善良等美好的形象。本文尝试对一些作品进行分析,对老鼠在文学中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特殊美学潜质。  【关键词】:老鼠;文学;形象  老鼠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形象大相庭径。中国关于老鼠的成语有很
期刊
【摘要】:严歌苓的小说日益受到读者的追捧,尤其是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在《金陵十三钗》中承受最大牺牲的便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本文将从《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身体书写来揭示巨大的女性救赎力量。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女性身体;救赎  《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给读者带来的一份新的馈赠,她在屡次涉及的娼妓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思考。在小说末尾设置十三钗的
期刊
【摘要】:弗洛伊德开拓了写实绘画领域,确立了新的画风。他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独守传统,坐望具象,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将写实绘画变成了具有逼人眼球的表现力。他的艺术成就有力的证明了几乎被照相取代的写实绘画仍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对现代主义的挑战,说明“保守”的形式同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作品。  【关键词】: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现实主义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
期刊
【摘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论述诗歌艺术特征和风格的专著。他把诗歌分为“自然”“冲淡”等二十四类,强调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其中包含着含蓄这一品,含蓄是指诗意深远,意在言外的一种艺术风格。含蓄的形成标志中国古典美学意境说的基本形成,文章对含蓄这一品的内涵作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含蓄 二十四诗品;风格  含蓄是指与直率、浅露相反,指的是诗意深远、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一种艺术风格。含蓄与晦
期刊
【摘要】:从19世纪美国城市景观开始发展至今,城市景观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环境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构建和谐的人群行为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环境,来完善我们对生活的需求,在现今的城市景观研究当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环境行为与景观规划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从人群行为和景观建造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基于人群行为关联下的城市景观建造的构想
期刊
【摘要】:《现实一种》是作家余华于1987年9月29日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充斥着残酷与血腥,令读者在小说的世界里感受到恐惧与寒冷,这份恐惧的来源在那文字背后,人们所读到的余华对人性、对现实的无情解读。余华对《现实一种》的自评是: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这给了我一个提示,这篇论文就是根据这个提示,简要地对余华的《现实一种》小说从噩梦和梦魇这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现实一种》;人性; 暴
期刊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曾言道:“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告诉我们要想成成就学识,取得成功,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只有通过勤勉努力,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自己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的水平。  其实,勤勉和优秀是一对天然的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优秀的代名词。如果我们认真保持追求优秀的心态,将优秀作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产品设计众筹的兴起着眼,阐明其理论来源,并总结出产品设计众筹的群体定制特征。文章通过分析产品设计众筹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优势并且基于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涌现的艺术品消费环境,提出关于产品设计众筹的一些深入思考。  【关键词】:产品设计;众筹;群体定制;网络结构  一、从众筹到产品设计众筹  (一)众筹的概念和规则  众筹的概念源自众包 ( Crowdsourcing) ,《众包的崛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