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契诃夫戏剧是在20世纪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戏剧传播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致说来契诃夫对我国戏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文化运动时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了中国人民勇敢地追求幸福光明的生活;在中国革命和成立的过程中,契诃夫的戏剧起到了预示性的作用,昭示了革命高潮的来临;在改革开放期间,契诃夫戏剧中的技巧成为我国戏剧文化借鉴的关键;而到了近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境况可以通过契诃夫戏剧找到出路。现本文就简要对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契诃夫戏剧在中国新历史文化中的发展。
【关键词】:契诃夫;戏剧;传播;演变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始于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总结了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改进。而该时期也是契诃夫作品翻译的兴盛时期,由于契诃夫戏剧涵盖了戏剧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使得戏剧的传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直接性。
首先是该时期我国形成了新的戏剧观念,戏剧成为了传播进步思想、改善人民人生的工具。而且此时的戏剧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契诃夫西洋式的新戏剧逐步成为了典范。
其次是契诃夫的戏剧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把目光放在了暴露社会黑暗上。例如他的戏剧《伊文诺夫》、《凡尼亚舅舅》等,虽然有着小人物的悲惨,但是也蕴含了新的希望和幸福,使人们对未来的好日子和光明有一定的期待,有效避免了人们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消极心理。
最后是虽然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的很多作品被翻译过来,但是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固有思维、文化等的影响,导致大部分读者和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使得很多译者也难以真正理解契诃夫的作品内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首先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崛起,该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国民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契诃夫的戏剧出现了多种译本,尤其是他的作品《凡尼亚舅舅》,其中凡尼亚随着教授的到来对自身的信仰产生了一个颠覆,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感觉到了生活对自己的折磨。该时期的作品体现了生活和世界的复杂、陌生等,给人们希望又给人们失望,非常符合当时我国人民的现状。
此外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的文学“红色三十年”时期,标志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正式成立。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戏剧作品中的功利性不断体现。我国的文学先驱们开始提倡用西洋的戏剧来反对中国的旧戏,甚至开始讨论“戏剧究竟是什么的话题”。该时期高尔基的作品《底层》被不断翻译,契诃夫的《三姊妹》等也开始再次出版,促进了中国戏剧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改革开发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对契诃夫戏剧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和系统化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首先肯定了契诃夫戏剧艺术积极的教育作用,其次对契诃夫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意识到契诃夫是个冷静、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此时的中国社会人们生活趋于稳定,不再需要对社会的抱怨和愤怒,因此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戏剧技巧上,有效促进了我国现有戏剧的演变。
首先是契诃夫戏剧技巧中客观的描写态度和简短的艺术语言,例如在他的作品《樱桃园》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好,新生活”,体现了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此外是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借鉴,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态的,而创作方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念,作品中有很多批判的成分,对我国戏剧的影响颇深。
四、现代戏剧传播中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演变
现阶段我国的戏剧开始朝着人们关心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方面发展,剧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此时契诃夫戏剧中的艺术风格在我国进行了传播和演变。首先是弱化外部冲突,更多的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风格,有效实现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使观众从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审视生活。其次是契诃夫对语言的描述格外用心,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捷,难免会浮躁,在创作的过程中渐渐迷失方向,而契诃夫的语言能够给现代的剧作家一个警示。最后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契诃夫戏剧作品中也有很多富有意义的停顿,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现代戏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借鉴,以表现出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契诃夫一生中的戏剧作品很多,其中的寓意也很多,包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人们顽强生活的良好品质等。但是契诃夫的戏剧在我国的传播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方向也大多放在了“人的存在”、“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上等,导致研究内容比较狭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挖掘契诃夫作品中的哲理因素,将其中的理念与人们的精神形成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墨. 契诃夫戏剧在英美的传播与译介[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9:57-58.
[2]沈万顺. 共同的意义传播空间:诗性美——契诃夫现实主义诗化形态对曹禺风格转型的影响[J]. 四川戏剧,2010,02:42-43.
【关键词】:契诃夫;戏剧;传播;演变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始于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总结了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改进。而该时期也是契诃夫作品翻译的兴盛时期,由于契诃夫戏剧涵盖了戏剧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使得戏剧的传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直接性。
首先是该时期我国形成了新的戏剧观念,戏剧成为了传播进步思想、改善人民人生的工具。而且此时的戏剧更加倾向于现实主义,契诃夫西洋式的新戏剧逐步成为了典范。
其次是契诃夫的戏剧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把目光放在了暴露社会黑暗上。例如他的戏剧《伊文诺夫》、《凡尼亚舅舅》等,虽然有着小人物的悲惨,但是也蕴含了新的希望和幸福,使人们对未来的好日子和光明有一定的期待,有效避免了人们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消极心理。
最后是虽然新文化运动时期契诃夫的很多作品被翻译过来,但是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族固有思维、文化等的影响,导致大部分读者和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使得很多译者也难以真正理解契诃夫的作品内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首先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崛起,该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国民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契诃夫的戏剧出现了多种译本,尤其是他的作品《凡尼亚舅舅》,其中凡尼亚随着教授的到来对自身的信仰产生了一个颠覆,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感觉到了生活对自己的折磨。该时期的作品体现了生活和世界的复杂、陌生等,给人们希望又给人们失望,非常符合当时我国人民的现状。
此外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的文学“红色三十年”时期,标志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正式成立。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戏剧作品中的功利性不断体现。我国的文学先驱们开始提倡用西洋的戏剧来反对中国的旧戏,甚至开始讨论“戏剧究竟是什么的话题”。该时期高尔基的作品《底层》被不断翻译,契诃夫的《三姊妹》等也开始再次出版,促进了中国戏剧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改革开发时期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对契诃夫戏剧已经进行了大规模和系统化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首先肯定了契诃夫戏剧艺术积极的教育作用,其次对契诃夫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意识到契诃夫是个冷静、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此时的中国社会人们生活趋于稳定,不再需要对社会的抱怨和愤怒,因此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戏剧技巧上,有效促进了我国现有戏剧的演变。
首先是契诃夫戏剧技巧中客观的描写态度和简短的艺术语言,例如在他的作品《樱桃园》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好,新生活”,体现了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此外是在创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借鉴,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态的,而创作方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念,作品中有很多批判的成分,对我国戏剧的影响颇深。
四、现代戏剧传播中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演变
现阶段我国的戏剧开始朝着人们关心的社会和人生问题方面发展,剧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此时契诃夫戏剧中的艺术风格在我国进行了传播和演变。首先是弱化外部冲突,更多的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风格,有效实现了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使观众从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审视生活。其次是契诃夫对语言的描述格外用心,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捷,难免会浮躁,在创作的过程中渐渐迷失方向,而契诃夫的语言能够给现代的剧作家一个警示。最后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契诃夫戏剧作品中也有很多富有意义的停顿,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现代戏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借鉴,以表现出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契诃夫一生中的戏剧作品很多,其中的寓意也很多,包括了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人们顽强生活的良好品质等。但是契诃夫的戏剧在我国的传播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方向也大多放在了“人的存在”、“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上等,导致研究内容比较狭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挖掘契诃夫作品中的哲理因素,将其中的理念与人们的精神形成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墨. 契诃夫戏剧在英美的传播与译介[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9:57-58.
[2]沈万顺. 共同的意义传播空间:诗性美——契诃夫现实主义诗化形态对曹禺风格转型的影响[J]. 四川戏剧,2010,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