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宋朝著名文人李格非之女,后嫁与赵明诚为妻,与夫共事金石研究,著有《金石录》等。一生经宋室南渡之役,家门变故之灾,国忧家难使她的词作中处处流出惜春惜花之情,离愁别恨之思,可以说唯有“凄清孤寂”几个字才能恰当的概括李氏词作的特色。而李清照本人也因为这些满溢着女性情怀的词作而被称为婉约词中大家。
1李清照词作特点概述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我称“易安体”。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后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日:“博山道中效易安体。”泛此种种评价无不表明李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李清照一生所作,其前后词作虽在内容侧重和情基调上略存差异,但总的来说大多数词作中均体现出一种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这特点的形成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及其自身的性别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
2李清照词作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产生的原因
2.1宽松的书香贵族世家和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为她的才情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得封建色彩的古国,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中,由于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和“女子无才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妇女素来较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坛上的女性作者少得可怜。而李清照之所以能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卓然而生,是与她书香世家的出身和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密切相关的。
2.1.1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在她的词作中,多有活用典故,以故为新的妙笔。如其后期词作《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句中,不仅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同时还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用意颇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加奇警,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也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这就是对赵明诚的忆念,意思却很含蓄。另外本词结尾三句“一枝折提,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中,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沉重的哀思,写尽了怅然若失之感。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犹自盘旋在人们的心上。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据此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关。
2.1.2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代颇为有名的金石学家,他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国,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时间和金钱都投诸于中国的文化,除了填词互相唱和外,对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也很有兴趣。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目的在于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正如赵明诚的《金石录序》中所说:“因攻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偶,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2.2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奠定其凄清孤寂的词风
虽然李清照儿时受到较宽松的文化教育,初入夫家之后也与其丈夫共事金石这研究工作,表面上看好象与丈夫具有平等的地位。但赵明诚身为官宦世子,不可能每日陪伴她,而且从根本上说,她仍旧只能以“李格非之女”或“赵明诚妻子”的身份出现在有限的社会场合,也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身地位。可以说,李清照作为女性,在封建时代是基本被排除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的,甚至其日常的社交圈子 都被限制得很小。她在这样小的生活空间中,每日只能以品茶、赏花、焚香、饮酒作为打发时光的手段,其满腹的才华和超人的情志也必然受到压抑。词人作品中多用“深深”“沉沉”“帘幕低垂”之类的词语,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寂寞和凄情。
这样一个很有思想和很具有才华的女子,却整日被禁锢在这种深院小楼、重帘密布的小天地中,她必然会产生飞出“围城”的强烈愿望。但是可怜的很,这种企盼却只能借助于做梦才能得以实现。
2.3多愁善感的女性心理特质,是她形成凄清孤寂词锋的内在因素
人们常说,诗人骚客多愁善感,当然“多愁”未必,“善感”却诚然。古有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这说明,作家对社会和自然不能不特别的敏感,不能不引起思考并积极反映,这本是文学艺术家的职业特点。作为一个词人,一要有写词的才华和本领,二要有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即要能“言愁”。作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充分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对于其写词的才华和本领,是世人所公认的,所以也不必再多说。而对她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她的女性性别。
一般来说,女性比起男性来,无论是体貌特征还是心理气质,都显得相对柔弱。所以,古人在总体上把男性和女性分别归属于“阳”和“阴”(即“阳刚”与“阴柔”)的哲学范畴,因此,女性的生活空间十分狭隘,其生活内容又相当单调,这就更加助长了她们的多愁善感。
2.4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为她形成凄清孤寂词提供了外在素材
李清照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使她怀有满腔悲愤的心情。以靖康之变为界,后期较前期的词作显凄凉。
在宋室南渡之前,她生活在深闺大院,身边有父母的关怀,有丈夫的疼爱,所有的愁绪都是停留在对自身的怨艾怜惜之中。而后期,随着宋朝国事的风云突变,她平静宁和的个人生活亦被打破,家族的衰败,丈夫的远游及后来的病逝,都给这位词人以精神的重重打击。在这期间她所饱尝的人情冷暖不是我们如今可以想象的。一个女人经过了由富裕到贫穷,由夫妻恩爱到天人永隔,由国家安宁到动荡不安这一过程,她的心理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将个人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将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故乡沦陷的感慨,融汇其中。此愁已非彼愁,更与其早期的惜花伤春之愁大相径庭。
所以,总的来说,在李清照的感情世界中,始终荡漾着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它的最为传神的表现,可以举出一个“瘦”字,李清照本人也被后人戏称为“李三瘦”,即“知否知否,的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此几句中的“瘦”字,不仅是她形容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堪称其瘦清孤寂之女性情怀的生动写照。所以,后人若要为李清照绘像,那么“人比黄花瘦”肯定会是他们悬想其形貌风神的最佳“蓝本”。
1李清照词作特点概述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我称“易安体”。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后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日:“博山道中效易安体。”泛此种种评价无不表明李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李清照一生所作,其前后词作虽在内容侧重和情基调上略存差异,但总的来说大多数词作中均体现出一种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这特点的形成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及其自身的性别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
2李清照词作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产生的原因
2.1宽松的书香贵族世家和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为她的才情奠定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得封建色彩的古国,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中,由于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和“女子无才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妇女素来较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坛上的女性作者少得可怜。而李清照之所以能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卓然而生,是与她书香世家的出身和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密切相关的。
2.1.1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在她的词作中,多有活用典故,以故为新的妙笔。如其后期词作《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句中,不仅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同时还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用意颇似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加奇警,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也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这就是对赵明诚的忆念,意思却很含蓄。另外本词结尾三句“一枝折提,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中,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沉重的哀思,写尽了怅然若失之感。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犹自盘旋在人们的心上。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据此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关。
2.1.2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代颇为有名的金石学家,他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国,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时间和金钱都投诸于中国的文化,除了填词互相唱和外,对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也很有兴趣。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目的在于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正如赵明诚的《金石录序》中所说:“因攻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偶,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2.2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奠定其凄清孤寂的词风
虽然李清照儿时受到较宽松的文化教育,初入夫家之后也与其丈夫共事金石这研究工作,表面上看好象与丈夫具有平等的地位。但赵明诚身为官宦世子,不可能每日陪伴她,而且从根本上说,她仍旧只能以“李格非之女”或“赵明诚妻子”的身份出现在有限的社会场合,也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身地位。可以说,李清照作为女性,在封建时代是基本被排除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的,甚至其日常的社交圈子 都被限制得很小。她在这样小的生活空间中,每日只能以品茶、赏花、焚香、饮酒作为打发时光的手段,其满腹的才华和超人的情志也必然受到压抑。词人作品中多用“深深”“沉沉”“帘幕低垂”之类的词语,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寂寞和凄情。
这样一个很有思想和很具有才华的女子,却整日被禁锢在这种深院小楼、重帘密布的小天地中,她必然会产生飞出“围城”的强烈愿望。但是可怜的很,这种企盼却只能借助于做梦才能得以实现。
2.3多愁善感的女性心理特质,是她形成凄清孤寂词锋的内在因素
人们常说,诗人骚客多愁善感,当然“多愁”未必,“善感”却诚然。古有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这说明,作家对社会和自然不能不特别的敏感,不能不引起思考并积极反映,这本是文学艺术家的职业特点。作为一个词人,一要有写词的才华和本领,二要有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即要能“言愁”。作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充分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条件。对于其写词的才华和本领,是世人所公认的,所以也不必再多说。而对她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她的女性性别。
一般来说,女性比起男性来,无论是体貌特征还是心理气质,都显得相对柔弱。所以,古人在总体上把男性和女性分别归属于“阳”和“阴”(即“阳刚”与“阴柔”)的哲学范畴,因此,女性的生活空间十分狭隘,其生活内容又相当单调,这就更加助长了她们的多愁善感。
2.4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为她形成凄清孤寂词提供了外在素材
李清照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使她怀有满腔悲愤的心情。以靖康之变为界,后期较前期的词作显凄凉。
在宋室南渡之前,她生活在深闺大院,身边有父母的关怀,有丈夫的疼爱,所有的愁绪都是停留在对自身的怨艾怜惜之中。而后期,随着宋朝国事的风云突变,她平静宁和的个人生活亦被打破,家族的衰败,丈夫的远游及后来的病逝,都给这位词人以精神的重重打击。在这期间她所饱尝的人情冷暖不是我们如今可以想象的。一个女人经过了由富裕到贫穷,由夫妻恩爱到天人永隔,由国家安宁到动荡不安这一过程,她的心理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将个人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将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故乡沦陷的感慨,融汇其中。此愁已非彼愁,更与其早期的惜花伤春之愁大相径庭。
所以,总的来说,在李清照的感情世界中,始终荡漾着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它的最为传神的表现,可以举出一个“瘦”字,李清照本人也被后人戏称为“李三瘦”,即“知否知否,的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此几句中的“瘦”字,不仅是她形容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堪称其瘦清孤寂之女性情怀的生动写照。所以,后人若要为李清照绘像,那么“人比黄花瘦”肯定会是他们悬想其形貌风神的最佳“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