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佛陀时代,频婆娑罗王是恒河流域最伟大的国王。他青年登基,励精图治,以广纳贤才和尊重谏言而闻名,展现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频婆娑罗王与佛陀年龄相仿,且宿缘深厚,他对佛法的弘扬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晚年遭遇人生变故时,运用佛法智慧度过了人世的苦难。
关于频婆娑罗王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在他年轻时,摩揭陀国的都城为上茅宫城,因处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之内,且盛产易燃的香草,经常发生火灾。频婆娑罗王颁布了最严格的法令:谁家失火,就强制搬到郊外的坟地居住。奇巧的是,法令刚刚颁布,王宫内就发生了火灾。频婆娑罗王二话不说,以身作则搬到了荒凉的寒林里居住。臣民们纷纷追随国王,于是新的城邑慢慢发展起来,与原来的上茅宫城连成一片,名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施行开放包容的国策,使摩揭陀国很快成为古印度最繁荣强大的国家,王舍城是修行者们最向往的文化中心。
佛陀觉悟之前,在王舍城一带游方参学,频婆娑罗王对这位舍弃王子之尊而托钵行乞、一心求道的沙门,无比敬重。他诚挚地要求佛陀留下来与他共谋天下,并愿意让出一半国土,但佛陀丝毫没有动心。频婆娑罗王只好与佛陀约定,获得觉悟后,一定要来王舍城为自己说法。
一晃7年过去了,频婆娑罗王听说佛陀已经觉悟,而且就在王舍城外的伽耶山传法。他赶紧派大臣前去邀请佛陀。于是,佛陀带着一千弟子前往王舍城,露宿在城郊的树林中。
第二天,频婆娑罗王带着文武大臣声势浩大地去迎接佛陀。在林中,他和佛陀相见后,席地而坐,互叙寒暖。
频婆娑罗王向佛陀请教:“在家之人如何也能获得解脱智慧?”
佛陀回答:“深入观察身心无常无我的真相,就能获得解脱智慧。”
大王问:“如何观察身心的真相?”
佛陀问:“与7年前相比,大王的身体中可有一处是没有变化的吗?”
大王沉思反观了很久,然后回答:“确如佛陀所说,我身体的任何一处都已变化,都与7年前大不一样。”
佛陀问:“大王的思想和感受可与7年前一样?”
大王沉思片刻说:“思想和感受随时都在变化,没有一念与7年前一样。”
佛陀开示:“正如大王所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一直在变化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真实自我来承受生死苦恼。深入观察和思维这一实相,就能获得解脱。”
大王问:“若如佛陀所示,身体和心灵中都没有真实自我,人生岂不是完全没有了价值?责任和理想还有意义吗?”
佛陀问:“7年前的大王与今日的大王可是两人?”
大王答:“我与7年前实是一人,并非两人。”
佛陀开示:“确实如此,非但大王与7年前不是两人,即便如来已经觉悟无我智慧,与7年前也非两人。正因7年前的相约,才有今日的际会。因果真实不虚,一切责任和理想都有果报。”
频婆娑罗王当下就放下我执,打开了清净的法眼智慧,成就了圣贤的生命品质,内心无限感动!他诚恳地请求佛陀常住王舍城弘法,利益所有臣民。国王还在迦兰陀林园中,选了一个竹林茂翠的好地方,为佛陀建了一个安顿僧团居住与修行的竹林精舍。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很多重要的佛教经典都是佛陀在竹林精舍中讲说的。
虽然频婆娑罗王是一位拥有美德与才干的贤明君主,对生命的智慧孜孜以求,但他一生的命运依然跌宕起伏、充满危机。他晚年遭遇的不测,在常人眼里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和不幸。
这场不幸主要是因为王子阿阇世。阿阇世出生以前,就有人预言,国王将来会死于王子之手。果然,随着王子渐渐长大,其桀骜不驯、残酷暴孽的天性越来越令人不安。他似乎天生要与父王作对,大王喜欢什么,他就逆反什么。当王子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就急于登上国王的宝座。终于有一天,在僧团叛逆者提婆达多的怂恿下,阿阇世发动了兵变,把父王关进了坚固的牢房。
为了饿死父王,他下令不许任何人给国王送饭,除了王后之外也不许任何人探视。王后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丈夫,每次探视时,将食物涂在身上,以帮助国王苦延生命。
面对如此悲惨的人生结局,频婆娑罗王已证的佛法智慧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已经放下对自我以及苦、乐、得、失的执着,在突然发生的变故面前,他内心的清静自在几乎不受影响。他非但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仇恨王子,反倒为王子的未来而忧虑。他在狱中深入反省自己的一生,认真忏悔几十年来征战四方的罪过,借王子的折磨來偿还人世的旧债,更努力地消化佛法智慧,内心越来越宁静,智慧越来越深邃。每次夫人的探视,成了两人回味人生、分享佛法的讨论课。
几十天过去了,频婆娑罗王依然活着。当查明是王后偷着带给国王食物后,阿阇世暴怒了,下令不许王后再进牢房探视。王后因此每日以泪洗面,陷入极度痛苦中。为了安慰王后,佛陀专门为她讲授了《观无量寿经》,帮助她运用佛法智慧转化悲伤,正确面对这复杂扭曲的人世悲苦。不久之后,频婆娑罗王怀着对佛陀的感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频婆娑罗王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充满了启示。作为国王,频婆娑罗王具有勤奋、勇敢、睿智、贤明等众多美德,他一生建功立业,在帝王功业和善法事业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他对生命智慧早已通达,在最后惨烈的人生剧变之下,不但没有陷入绝望和痛苦中,反而甘之如饴,运用佛法智慧,将苦难转化为力量,实现了对人生困苦的超越。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世界的唯一主人。在追求事业进步的同时,努力探求生命的真谛,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生命课题。只有真实建立无我智慧,在面对人生艰难境遇的关键时刻,才能从容应对,心境安然。
关于频婆娑罗王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在他年轻时,摩揭陀国的都城为上茅宫城,因处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之内,且盛产易燃的香草,经常发生火灾。频婆娑罗王颁布了最严格的法令:谁家失火,就强制搬到郊外的坟地居住。奇巧的是,法令刚刚颁布,王宫内就发生了火灾。频婆娑罗王二话不说,以身作则搬到了荒凉的寒林里居住。臣民们纷纷追随国王,于是新的城邑慢慢发展起来,与原来的上茅宫城连成一片,名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施行开放包容的国策,使摩揭陀国很快成为古印度最繁荣强大的国家,王舍城是修行者们最向往的文化中心。
佛陀觉悟之前,在王舍城一带游方参学,频婆娑罗王对这位舍弃王子之尊而托钵行乞、一心求道的沙门,无比敬重。他诚挚地要求佛陀留下来与他共谋天下,并愿意让出一半国土,但佛陀丝毫没有动心。频婆娑罗王只好与佛陀约定,获得觉悟后,一定要来王舍城为自己说法。
一晃7年过去了,频婆娑罗王听说佛陀已经觉悟,而且就在王舍城外的伽耶山传法。他赶紧派大臣前去邀请佛陀。于是,佛陀带着一千弟子前往王舍城,露宿在城郊的树林中。
第二天,频婆娑罗王带着文武大臣声势浩大地去迎接佛陀。在林中,他和佛陀相见后,席地而坐,互叙寒暖。
频婆娑罗王向佛陀请教:“在家之人如何也能获得解脱智慧?”
佛陀回答:“深入观察身心无常无我的真相,就能获得解脱智慧。”
大王问:“如何观察身心的真相?”
佛陀问:“与7年前相比,大王的身体中可有一处是没有变化的吗?”
大王沉思反观了很久,然后回答:“确如佛陀所说,我身体的任何一处都已变化,都与7年前大不一样。”
佛陀问:“大王的思想和感受可与7年前一样?”
大王沉思片刻说:“思想和感受随时都在变化,没有一念与7年前一样。”
佛陀开示:“正如大王所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一直在变化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真实自我来承受生死苦恼。深入观察和思维这一实相,就能获得解脱。”
大王问:“若如佛陀所示,身体和心灵中都没有真实自我,人生岂不是完全没有了价值?责任和理想还有意义吗?”
佛陀问:“7年前的大王与今日的大王可是两人?”
大王答:“我与7年前实是一人,并非两人。”
佛陀开示:“确实如此,非但大王与7年前不是两人,即便如来已经觉悟无我智慧,与7年前也非两人。正因7年前的相约,才有今日的际会。因果真实不虚,一切责任和理想都有果报。”
频婆娑罗王当下就放下我执,打开了清净的法眼智慧,成就了圣贤的生命品质,内心无限感动!他诚恳地请求佛陀常住王舍城弘法,利益所有臣民。国王还在迦兰陀林园中,选了一个竹林茂翠的好地方,为佛陀建了一个安顿僧团居住与修行的竹林精舍。这就是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很多重要的佛教经典都是佛陀在竹林精舍中讲说的。
虽然频婆娑罗王是一位拥有美德与才干的贤明君主,对生命的智慧孜孜以求,但他一生的命运依然跌宕起伏、充满危机。他晚年遭遇的不测,在常人眼里更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和不幸。
这场不幸主要是因为王子阿阇世。阿阇世出生以前,就有人预言,国王将来会死于王子之手。果然,随着王子渐渐长大,其桀骜不驯、残酷暴孽的天性越来越令人不安。他似乎天生要与父王作对,大王喜欢什么,他就逆反什么。当王子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就急于登上国王的宝座。终于有一天,在僧团叛逆者提婆达多的怂恿下,阿阇世发动了兵变,把父王关进了坚固的牢房。
频婆娑罗王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启示。作为国王,频婆娑罗王一生建功立业,在帝王功业和善法事业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最后惨烈的人生剧变之下,他将苦难转化为力量,实现了对人生困苦的超越。
为了饿死父王,他下令不许任何人给国王送饭,除了王后之外也不许任何人探视。王后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丈夫,每次探视时,将食物涂在身上,以帮助国王苦延生命。
面对如此悲惨的人生结局,频婆娑罗王已证的佛法智慧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已经放下对自我以及苦、乐、得、失的执着,在突然发生的变故面前,他内心的清静自在几乎不受影响。他非但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仇恨王子,反倒为王子的未来而忧虑。他在狱中深入反省自己的一生,认真忏悔几十年来征战四方的罪过,借王子的折磨來偿还人世的旧债,更努力地消化佛法智慧,内心越来越宁静,智慧越来越深邃。每次夫人的探视,成了两人回味人生、分享佛法的讨论课。
几十天过去了,频婆娑罗王依然活着。当查明是王后偷着带给国王食物后,阿阇世暴怒了,下令不许王后再进牢房探视。王后因此每日以泪洗面,陷入极度痛苦中。为了安慰王后,佛陀专门为她讲授了《观无量寿经》,帮助她运用佛法智慧转化悲伤,正确面对这复杂扭曲的人世悲苦。不久之后,频婆娑罗王怀着对佛陀的感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频婆娑罗王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充满了启示。作为国王,频婆娑罗王具有勤奋、勇敢、睿智、贤明等众多美德,他一生建功立业,在帝王功业和善法事业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由于他对生命智慧早已通达,在最后惨烈的人生剧变之下,不但没有陷入绝望和痛苦中,反而甘之如饴,运用佛法智慧,将苦难转化为力量,实现了对人生困苦的超越。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世界的唯一主人。在追求事业进步的同时,努力探求生命的真谛,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生命课题。只有真实建立无我智慧,在面对人生艰难境遇的关键时刻,才能从容应对,心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