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工作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自学,在课堂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后鼓励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 素养 自主学习
当下,培养学生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重点。学生的学习主要素养是指知识、能力以及行为表现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指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础能力,在内心感受、行为表现、思想观念以及普通能力各方面共同发展。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师在学习中的位置,从“领导者”转变成为“指导者”,运用相关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学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学会自主学习,提前了解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在书本上标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并且写下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给学生们制定预习内容:通过三角形的分类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不同特点。这会使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更有方向,对内容的了解程度也会随着提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
二、课堂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让学生积极提出他们的问题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发现、指出并且处理难题,这种能力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
学习主要在提问。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多构建相关的情境,创造活跃的思考氛围以及轻松的思考环境,鼓励学生多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保持他们天生的好奇性。比如在教学概念“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是最短的一条”时,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情境:在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中,火车的行驶距离大概是1750km,轮船的距离是1590km,飞机的距离是1380km。在学生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发现三种交通工具行驶的距离不一样,撇开其中“飞机的距离”最小的原因,只让学生把这个情景运用进公理中,思考现实生活中公理适用的范围。通过概念的教学,教师利用“设立情景—发现问题—指导思考—应用公理—发现新问题”的创新教学方式,并且增加适当的激发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意识进行改变,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让学生慢慢形成认真细察、了解、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勇敢怀疑问题、谨慎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2.参加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强行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以及解题思路,以为这样就是让学生“参加”了学习,可是得到的实际教学成效却并不理想。让学生“参加”学习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生成、延伸、思考、改善中。比如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图练习。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四人成组进行交流,找到三角形两条边上的中点连线,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一条线段还是一条射线,再比较一下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之间的不同。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沟通,不仅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之前准备好教学的内容,设计有趣的相关情境和问题,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进一步认识数学。
3.学会领悟。学习的关键在于领悟。学生的领悟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和教师的教育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在内容如何,而在怎样让学生去思考;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在如何接受更多的知识,而在如何用心地学习并且体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给学生设立“领悟”的情境,构建相关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比如在学习“众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买东西的例子进行教学,从衣服的均码到商家进鞋子的最多码数,用这样的方式引入众数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适当地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引入新的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且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平常的练习中重视能力的培养,并且加以帮助、指导,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更高。
4.沟通讨论。数学的沟通,主要是指通过数学相关的定义、联系、疑问、方式、思考等方面表达有关的内容及其感受。数学沟通对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数学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新型学习模式,对数学表现能力练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产生积极影响,能缓和目前学生和教师之间紧张的关系,营造优良、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复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之后引出“内角和”理论,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尝试动手操作围出一个有两个直角或者钝角的三角形。在学生们操作讨论的时候,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用语言点拨帮助。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有关数学的沟通技能的养成上,在课堂的时候,要增强数学表达的体会和练习,让学生在文字表达、图案表达、字符表达中熟练变换,也要让学生学习怎么样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换成为和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建设数学模型;还要给学生建设数学沟通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学沟通、小组讨论、数学角、网络交流等方法,给学生创建更多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更有整体性。
三、课后鼓励学生反思
“课后的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水准。在课程基准改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式都应该进行变化,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的程度可以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学生进行反思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在学生进行反思之前要了解它的含义。反思是用严谨的态度思索有关学习的体会、感受。比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可以在课后思考有没有新的方法,在思考之后发现还可以用教学棒排列计算,而排列计算是不是也有许多排列的操作方法。
学生要用批评的方式思考自身的学习观念、表现,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和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加强学习的观念。
总之,把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作为指标的数学教学不应该仅限于灌输基本知识,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 素养 自主学习
当下,培养学生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重点。学生的学习主要素养是指知识、能力以及行为表现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指定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础能力,在内心感受、行为表现、思想观念以及普通能力各方面共同发展。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师在学习中的位置,从“领导者”转变成为“指导者”,运用相关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一、课前引导学生自学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学会自主学习,提前了解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在书本上标注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并且写下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给学生们制定预习内容:通过三角形的分类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不同特点。这会使学生们在预习的时候更有方向,对内容的了解程度也会随着提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
二、课堂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让学生积极提出他们的问题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发现、指出并且处理难题,这种能力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
学习主要在提问。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多构建相关的情境,创造活跃的思考氛围以及轻松的思考环境,鼓励学生多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保持他们天生的好奇性。比如在教学概念“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是最短的一条”时,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情境:在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中,火车的行驶距离大概是1750km,轮船的距离是1590km,飞机的距离是1380km。在学生获得这些信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发现三种交通工具行驶的距离不一样,撇开其中“飞机的距离”最小的原因,只让学生把这个情景运用进公理中,思考现实生活中公理适用的范围。通过概念的教学,教师利用“设立情景—发现问题—指导思考—应用公理—发现新问题”的创新教学方式,并且增加适当的激发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意识进行改变,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让学生慢慢形成认真细察、了解、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勇敢怀疑问题、谨慎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2.参加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强行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以及解题思路,以为这样就是让学生“参加”了学习,可是得到的实际教学成效却并不理想。让学生“参加”学习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生成、延伸、思考、改善中。比如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图练习。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四人成组进行交流,找到三角形两条边上的中点连线,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一条线段还是一条射线,再比较一下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之间的不同。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沟通,不仅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之前准备好教学的内容,设计有趣的相关情境和问题,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进一步认识数学。
3.学会领悟。学习的关键在于领悟。学生的领悟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和教师的教育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在内容如何,而在怎样让学生去思考;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在如何接受更多的知识,而在如何用心地学习并且体会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给学生设立“领悟”的情境,构建相关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学。比如在学习“众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买东西的例子进行教学,从衣服的均码到商家进鞋子的最多码数,用这样的方式引入众数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适当地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引入新的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且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平常的练习中重视能力的培养,并且加以帮助、指导,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更高。
4.沟通讨论。数学的沟通,主要是指通过数学相关的定义、联系、疑问、方式、思考等方面表达有关的内容及其感受。数学沟通对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数学的独特性,让学生学会新型学习模式,对数学表现能力练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产生积极影响,能缓和目前学生和教师之间紧张的关系,营造优良、轻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复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之后引出“内角和”理论,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尝试动手操作围出一个有两个直角或者钝角的三角形。在学生们操作讨论的时候,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用语言点拨帮助。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有关数学的沟通技能的养成上,在课堂的时候,要增强数学表达的体会和练习,让学生在文字表达、图案表达、字符表达中熟练变换,也要让学生学习怎么样把生活中的问题变换成为和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建设数学模型;还要给学生建设数学沟通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学沟通、小组讨论、数学角、网络交流等方法,给学生创建更多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更有整体性。
三、课后鼓励学生反思
“课后的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水准。在课程基准改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方式都应该进行变化,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的程度可以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学生进行反思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在学生进行反思之前要了解它的含义。反思是用严谨的态度思索有关学习的体会、感受。比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可以在课后思考有没有新的方法,在思考之后发现还可以用教学棒排列计算,而排列计算是不是也有许多排列的操作方法。
学生要用批评的方式思考自身的学习观念、表现,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和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加强学习的观念。
总之,把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作为指标的数学教学不应该仅限于灌输基本知识,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