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问题,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等系列课题,以通信类专业群为试点,与中兴通讯等企业合作,形成了校企文化融合、学生全程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制定优化运行、管理及保障机制等。该模式实现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 双主线培养、创新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全程共育;分段交替;双元文化融合
基金项目:2016年度通信专指委教育教学课题“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搭建跨境人才培养平台”(项目编号:TXZZWZD2016006)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3-0016-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着教育普教化、教师能力不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有偏差等人才培养有效性问题,究其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未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培养。针对以上问题,自2012年开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类专业群为试点,与中兴通讯、中邮建等企业合作共建专业,通过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企业资源(含师资、职业经理、课程等),形成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并在各“分段”内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动态对接,实现人才的职业化培养。自2015年起,专业与中邮建等企业陆续在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设立海外办学点,招收留学生,进一步进行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服务企业走出去需求”搭建跨境人才培养平台。
一、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即与典型规模企业合作,以项目为依托,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引入企业文化和元素、企业师资、企业管理导师、企业课程,校企双元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并在各“分段”内实施“工学交替”。该模式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交替培养为特点,将与岗位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确定为企业课程,由企业主导完成课程建设,制定考核标准及课程实施,并根据企业课程学习需求,从第二学期起配套相应的企业实习(工学交替)[1],其框架见图1。
(二)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及运行机制
以知名企业为牵头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设立管理办公室,制定理事会章程,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
(三)组建“校企混编”的专业教学及学生教育管理团队
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层面承担专业、课程建设及实施,企业层面承担企业项目实施;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与企业职业素质经理组建学生教育管理团队,校企共同制定学生教育管理计划,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两个团队分工协作,接受学院的统一管理,实现了校企文化共融和资源共享。
校企混编专业教学团队的每位成员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可以独立承担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等公司业务。其中,每位员工每年不低于3个月服务工程现场,保证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更新。校企混编学生教育管理团队双元文化和职业管理机制的建立,辅导员的角色从“辅”向“导”转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型文化氛围下的工作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塑造了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影响力。[2]
(四)构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双主线课程体系
与企业合作,依照双元文化的共融共赢思路,融入职业素养诸多要素,设计行业按需培养、职业测试、职业雷达等实践项目,开发“职业导向训练”、“团队文化与拓展训练”等职业素养类课程,以素质测评系统为载体,构建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引入并改造技能类企业课程,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以职业化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双主线课程体系渗透职业管理思想,塑造出鲜明职业特点的通信行业人才。
二、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一)以项目为依托,校企人员、校企资源、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校企双元文化的融合为内核,组建“校企专业混编师资团队”和“校企学生管理混编团队”,融合校企双方文化、资源,构建学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共同体,对接企业对人才的深层次需求,解决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和管理运行模式的缺失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探索上属于创新之举。
(二)构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养”双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职业化。通过构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双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贯穿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非专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解决了学生职业素质提升问题,符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要求,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三、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获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发展前景良好
该模式在南信院通信类专业群五届52个班级中进行了深入实施,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广泛参与企业的工程实施,如在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的海外通讯工程项目、杭州4G网络项目中,本专业的学生都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在南京亚青会、青奥会的网络维护和通信保障工程中,也活跃着本专业大量在校生的身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2010年共同发布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列全省同类专业首位; 2013年,麦可思公司出据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深度分析报告》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月收入连续三届均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同专业水平。合作企业为专业群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其中16家业内典型企业与学院共组了“人才培养联盟”,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合作意向书,毕业生成为江苏省内主要通信企业高职层次人才的招聘首选。
(二)教学成果服务社会,全国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近五年,累计完成技术培训1.66万人,国培项目200余人次,承担横向课题66 项;承担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多家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
(三)校企合作成为典范,合作模式已被众多院校借鉴使用
该模式中的校企合作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12)、“国家示范建設5周年成果展”(2012)、“高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2013)、江苏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案例集(2014)等;“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等创新理念被省内多家院校学习和引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成果进行了报道。
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企业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同时,对丰富高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内涵,为服务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人才培养平台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庆波. 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校企共建教育实体[J].江苏高教,2013(5):58-60.
[2] 曹雪.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双主体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66-68.
[责任编辑 李 漪]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全程共育;分段交替;双元文化融合
基金项目:2016年度通信专指委教育教学课题“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搭建跨境人才培养平台”(项目编号:TXZZWZD2016006)
作者简介:杨前华,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3-0016-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着教育普教化、教师能力不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有偏差等人才培养有效性问题,究其原因,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未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培养。针对以上问题,自2012年开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通信类专业群为试点,与中兴通讯、中邮建等企业合作共建专业,通过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企业资源(含师资、职业经理、课程等),形成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并在各“分段”内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动态对接,实现人才的职业化培养。自2015年起,专业与中邮建等企业陆续在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设立海外办学点,招收留学生,进一步进行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服务企业走出去需求”搭建跨境人才培养平台。
一、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即与典型规模企业合作,以项目为依托,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引入企业文化和元素、企业师资、企业管理导师、企业课程,校企双元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全程共担”,人才培养过程“分段”实施,并在各“分段”内实施“工学交替”。该模式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交替培养为特点,将与岗位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确定为企业课程,由企业主导完成课程建设,制定考核标准及课程实施,并根据企业课程学习需求,从第二学期起配套相应的企业实习(工学交替)[1],其框架见图1。
(二)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及运行机制
以知名企业为牵头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设立管理办公室,制定理事会章程,规约各方的资源投入、权利义务、利益分配等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规范在日常运行、专业教学、业务开展等实施层面的具体合作行为,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指导统筹和监督管理。
(三)组建“校企混编”的专业教学及学生教育管理团队
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层面承担专业、课程建设及实施,企业层面承担企业项目实施;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与企业职业素质经理组建学生教育管理团队,校企共同制定学生教育管理计划,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两个团队分工协作,接受学院的统一管理,实现了校企文化共融和资源共享。
校企混编专业教学团队的每位成员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可以独立承担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等公司业务。其中,每位员工每年不低于3个月服务工程现场,保证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更新。校企混编学生教育管理团队双元文化和职业管理机制的建立,辅导员的角色从“辅”向“导”转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型文化氛围下的工作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塑造了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影响力。[2]
(四)构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双主线课程体系
与企业合作,依照双元文化的共融共赢思路,融入职业素养诸多要素,设计行业按需培养、职业测试、职业雷达等实践项目,开发“职业导向训练”、“团队文化与拓展训练”等职业素养类课程,以素质测评系统为载体,构建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引入并改造技能类企业课程,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以职业化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双主线课程体系渗透职业管理思想,塑造出鲜明职业特点的通信行业人才。
二、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一)以项目为依托,校企人员、校企资源、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校企双元文化的融合为内核,组建“校企专业混编师资团队”和“校企学生管理混编团队”,融合校企双方文化、资源,构建学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共同体,对接企业对人才的深层次需求,解决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和管理运行模式的缺失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运行模式和机制探索上属于创新之举。
(二)构建“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养”双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职业化。通过构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双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强调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贯穿以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实现非专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解决了学生职业素质提升问题,符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要求,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三、校企双元文化融合的“全程共育、分段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获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发展前景良好
该模式在南信院通信类专业群五届52个班级中进行了深入实施,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广泛参与企业的工程实施,如在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的海外通讯工程项目、杭州4G网络项目中,本专业的学生都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在南京亚青会、青奥会的网络维护和通信保障工程中,也活跃着本专业大量在校生的身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麦可思公司2010年共同发布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列全省同类专业首位; 2013年,麦可思公司出据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深度分析报告》显示,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月收入连续三届均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同专业水平。合作企业为专业群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其中16家业内典型企业与学院共组了“人才培养联盟”,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合作意向书,毕业生成为江苏省内主要通信企业高职层次人才的招聘首选。
(二)教学成果服务社会,全国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近五年,累计完成技术培训1.66万人,国培项目200余人次,承担横向课题66 项;承担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多家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
(三)校企合作成为典范,合作模式已被众多院校借鉴使用
该模式中的校企合作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12)、“国家示范建設5周年成果展”(2012)、“高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2013)、江苏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案例集(2014)等;“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等创新理念被省内多家院校学习和引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成果进行了报道。
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企业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同时,对丰富高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内涵,为服务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人才培养平台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庆波. 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校企共建教育实体[J].江苏高教,2013(5):58-60.
[2] 曹雪.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双主体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66-68.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