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解物理习题时,有时觉得难以入手,这与初中生解题经验少和对关键信息的隐含方式不了解有关。发现这些解题的关键信息,进一步运用好这些信息,才能最终顺利地解题。
【关键词】物理 习题 挖掘 信息
物理习题灵活多变,内容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不少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往往会因产生“信息缺乏,条件不足”之感而一筹莫展。这让笔者意识到教会学生从题目中挖掘隐含信息也是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总结了一些物理试题中隐含信息的常见方式,供大家解题时参考。
一、从文字叙述的关键词中挖掘隐含信息
例1.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解析:题中的“平直、匀速”为关键词,显示雪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意味着雪橇处于平衡状态(因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所以阻力与拉力平衡,它们的大小就相等;第二空的关键词是“水平、向南 ”。两个力平衡就要满足“等大、反向、共线、同体”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阻力与拉力反向,即水平向北;第三空的关键词是“卸下”, 卸下就等于减小压力。压力减小,摩擦阻力随之减小,而水平拉力仍是与摩擦阻力平衡的,所以水平拉力也减小。 答案是:500 水平向北 减小
二、从生活或物理学常识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2. 某中学生信息卡有两项内容要填单位,请你帮他补上。质量:50______;身高:1.68______。
解析:此题隐含的常识性信息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100斤即50kg ,二是人的正常身高为1米多(少见有超过2米的)。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生活常识,解这种题的关键是能在做题时把题目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答案是:kg(或千克) m(或米)
例3.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___;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______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是不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填的都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只要是学过电学的同学,都应具备这些物理学常识。 答案是:断开 220 36
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4. 首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从而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焦耳 D.法拉第
解析:解这种题的前提是了解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也要了解一些物理学的发展史。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存在联系的人;安培是电流的单位,初中生主要接触他发明的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螺线管南北极的;焦耳是在电学中发现焦耳定律,表达式为Q=I2Rt ,是用来计算能量的;法拉第是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人。 答案是:D
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5. 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条件是浮力等于重力” 。结合本道题测控船无论在哪里总应该是处于漂浮的状态,所以应满足漂浮的条件,即所受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当然浮力就不变。 答案:D
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6. 我市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
B.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
C.PM2.5颗粒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PM2.5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包括空气)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才不至于在地球转动时“丢失” ,所以PM2.5理所当然要受到重力的作用;2.5微米达不到分子的尺度(分子的尺度是纳米),所以这些颗粒物不属于分子;电子的尺度小于原子,原子的尺度又小于分子,所以B错;颗粒物能在空气中漂浮,说明其密度略小于或等于空气的密度。 答案:A
六、从特殊的物理关系之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7. 在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个容器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A和ρB两种液体,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比较
解析:该题的解题信息隐含在特殊的物理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是要把对文字的理解变成抽象的数学关系式:题中“压强相等”的表达式为PA=PB 即ρAghA =ρBghB ,因为hA大于hB,所以ρA小于ρB 。 答案:C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如何从众多庞杂的信息中甄别、提取出有效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考验着我们的能力。现在的物理习题,以能力为立意,将生产、生活实际、新科技、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作为背景材料,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有效信息,从题目中挖掘隐含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必练的基本功。再强调一次,“发现”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跟其他解题能力同等重要,因此,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引起重视。
【关键词】物理 习题 挖掘 信息
物理习题灵活多变,内容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不少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往往会因产生“信息缺乏,条件不足”之感而一筹莫展。这让笔者意识到教会学生从题目中挖掘隐含信息也是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总结了一些物理试题中隐含信息的常见方式,供大家解题时参考。
一、从文字叙述的关键词中挖掘隐含信息
例1.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解析:题中的“平直、匀速”为关键词,显示雪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意味着雪橇处于平衡状态(因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所以阻力与拉力平衡,它们的大小就相等;第二空的关键词是“水平、向南 ”。两个力平衡就要满足“等大、反向、共线、同体”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阻力与拉力反向,即水平向北;第三空的关键词是“卸下”, 卸下就等于减小压力。压力减小,摩擦阻力随之减小,而水平拉力仍是与摩擦阻力平衡的,所以水平拉力也减小。 答案是:500 水平向北 减小
二、从生活或物理学常识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2. 某中学生信息卡有两项内容要填单位,请你帮他补上。质量:50______;身高:1.68______。
解析:此题隐含的常识性信息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100斤即50kg ,二是人的正常身高为1米多(少见有超过2米的)。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生活常识,解这种题的关键是能在做题时把题目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答案是:kg(或千克) m(或米)
例3.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___;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______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是不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填的都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只要是学过电学的同学,都应具备这些物理学常识。 答案是:断开 220 36
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4. 首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从而发明了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焦耳 D.法拉第
解析:解这种题的前提是了解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也要了解一些物理学的发展史。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存在联系的人;安培是电流的单位,初中生主要接触他发明的安培定则,是用来判断螺线管南北极的;焦耳是在电学中发现焦耳定律,表达式为Q=I2Rt ,是用来计算能量的;法拉第是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人。 答案是:D
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5. 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我们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条件是浮力等于重力” 。结合本道题测控船无论在哪里总应该是处于漂浮的状态,所以应满足漂浮的条件,即所受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当然浮力就不变。 答案:D
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6. 我市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
B.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
C.PM2.5颗粒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PM2.5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包括空气)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才不至于在地球转动时“丢失” ,所以PM2.5理所当然要受到重力的作用;2.5微米达不到分子的尺度(分子的尺度是纳米),所以这些颗粒物不属于分子;电子的尺度小于原子,原子的尺度又小于分子,所以B错;颗粒物能在空气中漂浮,说明其密度略小于或等于空气的密度。 答案:A
六、从特殊的物理关系之中寻找隐含信息
例7. 在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个容器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A和ρB两种液体,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比较
解析:该题的解题信息隐含在特殊的物理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是要把对文字的理解变成抽象的数学关系式:题中“压强相等”的表达式为PA=PB 即ρAghA =ρBghB ,因为hA大于hB,所以ρA小于ρB 。 答案:C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如何从众多庞杂的信息中甄别、提取出有效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考验着我们的能力。现在的物理习题,以能力为立意,将生产、生活实际、新科技、新成果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作为背景材料,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知识)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有效信息,从题目中挖掘隐含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必练的基本功。再强调一次,“发现”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跟其他解题能力同等重要,因此,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