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文化快餐成为一种时尚流行,经典作品的重温,有着寻回文化之根的振聋发聩之声。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召唤形式,学校教育应探究现行经典作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视经典诵读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语文教学 实施方案
  一、经典诵读中教师的教法
  经典作品的语言特性和广博的主题内容,要求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读”而致于“悟”。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主体性,“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悟’提供教学的指向” [3] ,结合多种教学法,缩小经典作品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的隔阂,建构学生学习经典作品从“读”到“悟”的桥梁中介。
  1.诵读—情境法
  经典作品历经时间的淘洗几乎都有着不同于我们当下时代的语境。李白杜甫的诗不是专门为教学而创作,拜伦巴尔扎克的小说也不是给中国人写的。文本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时代的隔阂,更有着一种人格和情感的隔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些条件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困难,使学生能够“读”出“滋味”,理解作者及文本。
  2.诵读—讲读法
  经典作品因其语言内容的召唤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这也就局限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学知识储备尚且不能进行独立的经典诵读,需要教师对基本的文学知识进行讲解。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适度讲解,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
  3.诵读—体悟法
  曹明海先生曾说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言语经验,虚心涵泳,潜心化解,将言语作品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获得深刻的理性认知和语文运用的感性经验。”[5]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主体认识的自我感悟体验,把经典作品中的优秀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4.诵读—记忆法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逐渐达到背诵记忆。经典作品在语言运用、结构安排、思想深刻性上都有着仔细研读的价值,熟记基础上的记忆,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因此,对于可记忆的经典作品,应当适度采用记忆背诵法。
  5.诵读—活动法
  单纯的诵读,哪怕是超级经典作品,也会消磨掉学生的激情、兴趣。因此,教师采用诵读—活动法,即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把经典诵读的枯燥无味机械转化为多姿多彩的丰富活动,比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开展经典作品的诵读比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经典诵读中学生的学法
  1.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
  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进行经典诵读,主动与文本对话,体会经典文本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陶冶学生的诵读激情,培养经典诵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促进学习主体意识参与,使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
  2.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征、有计划有组织精心准备的内容,基于经典作品的特殊性,教师更是有意识的注意其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各个教学环节,吃透课堂上的知识。
  三、经典诵读教学法统一
  学习经典的第一步就是反复诵读,古人有讲: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自己的讲解而忽视学生个体循序渐进的感悟,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这一问题也存在于经典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四、经典诵读的教学现状及建议
  (一)经典诵读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
  基于当前重温经典的社会大声呼吁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经典诵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被重新关注和认识。教学改革工作在上至大学教育下至幼儿园启蒙阶段的不同层次的学校课程中开展,现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探讨如下。
  困境之一:经典诵读教学目标模糊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指导教师的教和要求学生的学的统一结果,也是对教学任务预期的学习结果。
  困境之二:经典诵读的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也有众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彰显对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视,试图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但是在未能扭转阅读形式化应试化的形式下,这样的努力,对于真正实现经典诵读的期待效果,似乎是杯水车薪。
  (二)基于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及现行的经典诵读的研究成果对经典诵读教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1.“终身教育观”时代背景下,重温经典魅力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换代,要求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层次,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终身教育观念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朱自清先生曾经强调过文言文的学习:“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4] 。
  2.明确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世纪之交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初中语文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南必须予以明确,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学习经典作品,是对其语言、结构、内容、精神的提炼和感悟,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当阅读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典作品的学习,更是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担负着经典诵读教学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重大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经典作品的教学实践,需要一代代教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军民.内涵·韵律·规范[J].语文建设,2011,(12).
  [2]中学新课程标资源库·语文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16-17,12.
  [3]高晶.正解教学法[J].中学语文,2008,(5).
  [4]朱自清.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69.
  [5]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97,217.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象、声音显示知识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学生带进虚拟的世界。也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变得形象生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直观性 驱动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
针对国内出现的大量发变组事故,通过对SiC非线性灭磁电阻灭磁性能的详细试验,结合ZnO与SiC两种非线性电阻的优点,研究出ZnO&SiC最佳灭磁器件,可以作为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可靠快速灭
【摘要】课堂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改变教学观念,巧设情境、积极引导,重视合作探究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引领 初中数学 巧设情境 合作交流 实效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究性、创新性,这是当前课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日的初中数学课堂上,
水电厂由传统的“计划维修”方式到更具科学性的“状态检修”方式转变,是国内乃至国际水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状态检修”,必须预知设备健康状况。设备健康状态分析必须
【摘要】激发学习兴趣是向学生讨要掌声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想品德教师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提高学习成绩,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燃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用“爱”点燃掌声是向学生讨要掌声的基础;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感机制。 用“情”激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指出不仅要重视教材的内容知识,还应当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探讨了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堂 教学 生活化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深处发展,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于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教师还难以真正走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时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思品多媒体优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教具就是黑板和粉
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项目执行专家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拥有国际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