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是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数学天才高斯说:“如果其他人也像我一样不迷信权威,持久而深入地探索数学真理,那么,他们也将做出我所做的发现。”华罗庚的成名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的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纠正了苏教授的错误,而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如果一个学生墨守成规,不敢或不愿向教师、书籍提出质疑,那么他毫无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比如,在课上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不动声色地往下讲,学生会发现错误并且指出。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上课“手到、口到、眼到”,而“心不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后进的因素。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后进并非智力水平低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转化后進生,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引发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后进生往往没有学习目的,长此以往,后进生永远都不会进步。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要经常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让学生在作业本的扉页上写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这虽然不是什么宏伟目标,但却是和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对于现在一部份功力性很强的学生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目的明确了,动机端正了,学生的进步就有可能了。
2、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地运用故事、游戏等手段。比如,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时,先以故事引入,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索要麦子,并且将这个故事改编一下,加入大臣这个角色,他向国王索要前者每格的2倍的麦子,以此启发学生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原故事有些同学听过,但改编后的故事是原创的,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充满了兴趣,因此这个内容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3、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良好的健康情感。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映,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态度、价值观、兴趣、鉴赏等。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成功教学法,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一些细微的进步,教师们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如著名教育学家卢布姆曾把情感定为影响教学过程的三大教学变量之一。
3、强调纠错本的使用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观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在不断的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纠错本记录了自己的易错题。我提倡一个星期记录一次,不必要作业里或课外书里的每道错题都记,应把错题进行分类、归纳,同一类型只需记一下,而且应写明错的原因。在课外书里看到好的例题,也可以摘抄在纠错本上。当然对于这份巨大财富,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重做错题,并且有意识地自己去找相关的题目来练习。
使用纠错本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对一道题目的反思,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对一个章节知识的反思,可以形成一个清楚的知识联系,通过对几个章节的反思,可以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点。可以起到把知识“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作用。
4、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只是单纯的学课本上的知识,丝毫没有联系实际。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
比如,在“集合”课上
以上就是我在短短的二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篇首提到的高一(6)班在同年的期终考试中取得很大进步(2次考试的年级平均相近),名列年级第2。不及格的人数从20名减至10名,全班49名同学有23名同学进步,班级平均分提高10分。组C成员每一位都有“质的飞跃”,一名由56分升至80分,一名由38分升至67分,一名由26分升至60分,一名由48分升至78分。另有一位学生从43分升至75分,她表示对数学更加感兴趣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下图是一部分学生2次成绩的比较。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将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化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而学习应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适合各个学生的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确保课改的成功。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数学天才高斯说:“如果其他人也像我一样不迷信权威,持久而深入地探索数学真理,那么,他们也将做出我所做的发现。”华罗庚的成名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的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纠正了苏教授的错误,而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如果一个学生墨守成规,不敢或不愿向教师、书籍提出质疑,那么他毫无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比如,在课上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不动声色地往下讲,学生会发现错误并且指出。这样做,可以防止学生上课“手到、口到、眼到”,而“心不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后进的因素。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后进并非智力水平低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转化后進生,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引发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
后进生往往没有学习目的,长此以往,后进生永远都不会进步。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要经常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让学生在作业本的扉页上写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这虽然不是什么宏伟目标,但却是和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对于现在一部份功力性很强的学生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目的明确了,动机端正了,学生的进步就有可能了。
2、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地运用故事、游戏等手段。比如,在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时,先以故事引入,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索要麦子,并且将这个故事改编一下,加入大臣这个角色,他向国王索要前者每格的2倍的麦子,以此启发学生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原故事有些同学听过,但改编后的故事是原创的,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新鲜,充满了兴趣,因此这个内容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3、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良好的健康情感。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映,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态度、价值观、兴趣、鉴赏等。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成功教学法,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一些细微的进步,教师们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如著名教育学家卢布姆曾把情感定为影响教学过程的三大教学变量之一。
3、强调纠错本的使用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观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在不断的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纠错本记录了自己的易错题。我提倡一个星期记录一次,不必要作业里或课外书里的每道错题都记,应把错题进行分类、归纳,同一类型只需记一下,而且应写明错的原因。在课外书里看到好的例题,也可以摘抄在纠错本上。当然对于这份巨大财富,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重做错题,并且有意识地自己去找相关的题目来练习。
使用纠错本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对一道题目的反思,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对一个章节知识的反思,可以形成一个清楚的知识联系,通过对几个章节的反思,可以发现知识间的联系点。可以起到把知识“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作用。
4、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只是单纯的学课本上的知识,丝毫没有联系实际。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
比如,在“集合”课上
以上就是我在短短的二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篇首提到的高一(6)班在同年的期终考试中取得很大进步(2次考试的年级平均相近),名列年级第2。不及格的人数从20名减至10名,全班49名同学有23名同学进步,班级平均分提高10分。组C成员每一位都有“质的飞跃”,一名由56分升至80分,一名由38分升至67分,一名由26分升至60分,一名由48分升至78分。另有一位学生从43分升至75分,她表示对数学更加感兴趣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下图是一部分学生2次成绩的比较。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将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化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而学习应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适合各个学生的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确保课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