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现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历史教学;经验;使然
在一次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质课竞赛上,关于多媒体的使用问题,产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评课人批评讲课老师完全依赖多媒体,没有板书。讲课人强调多媒体的设计具有板书的功能。与会者的观点也基本分成两派。关于多媒体是否替代板书的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这些争论的。
一、多媒体发展阶段不同使然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其习惯性的叫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顾名思义,老师的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早期的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的使用,主要是播放一些历史声像资料。单独的声像功能无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呈现,无法满足整个教学过程的需要。尤其是课程知识体系的呈现主要靠老师板书,否则学生很难完成对一节课内容体系的掌握。一些核心的关键词也需要老师用板书给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PT等软件的出现。多媒体的课堂呈现功能被无限放大。通过PPT可以完成整个教学设计的呈现,通过超链接完全可以实现板书功能。教师的板书通过一张幻灯片逐步呈现,通过超链接完成其他资料的补充,配合完成教学过程。最后呈现和传统板书一样的内容。这完全可以达到。无非就是在幕布上还是在黑板上的区别,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教学评价的落后使然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板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在多媒体广泛应用前的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板书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可以让学生记录比较有质量的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板书是否工整,关键词句的书写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复习质量。所以,传统教学评价将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多媒体的出现让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传统板书的内容,关键词句可以工整地在屏幕上呈现,通过超链接完成资料的补充和老师的讲解。从功能上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板书,而且可以解决传统板书的某些固有的弊端。上课的板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一节课45分钟,板书的时间越少,课堂时间越宽松,历史属于文科,文字书写多,势必会占用很多的板书时间。要提高板书的速度,就会影响书写质量。字迹潦草,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每个老师的板书风格不一样,也影响学生的适应。多媒体恰恰解决了这个弊端,由于PPT是提前设计好的,这就大大节约了板书时间,而且因为是提前设计,所以,准确率高,字迹清晰。另外,多媒体强大的动画、突出显示、色彩、声音等功能都是传统板书很难比拟的。
三、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同使然
多媒体的掌握和使用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新老教师会出现非常明显区别。老教师由于年龄的原因,学习新技术的速度会非常慢,对多媒体功能的多样性缺乏了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明显困难。由困难产生懈怠,认为多媒体没什么大用,甚至还不如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实质上是缺乏了解。老教师认为,没有板书,只是用幻灯片,学生很难接受,至于原因没有具体的表述。对此,笔者是这样理解的:首先,老教师上课习惯板书,板书必然会控制课堂速度,学生的接受时间相对充裕,习惯这种节奏的老师和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课堂会明显不适应。其次,依靠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年轻教师,对课时内容不熟悉,对课的理解和讲解都很难透彻,对学生的认知习惯缺乏了解,很难控制课堂节奏,幻灯大多是借鉴网上的现有课件,自己对下载课件的再备课缺乏知识背景的支持,尤其缺乏教学经验的支持,所以,大多情况下,讲课成了程式化的放幻灯。外表看来声光电,五彩斑斓,但整个课程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生无法靠老师的讲解掌握知识体系,也很难对老师提供的资料有一个内化的理解。但笔者认为,这些不是多媒体的问题,而是使用多媒体的人的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素质的问题。
笔者认为,PPT与教学案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实践模式。多媒体提高了课堂的速度,老师不是即时板书,也绝不能让学生即时记笔记。记笔记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和教师板书相适应的听课模式。但是随着老师的板书被多媒体替代,学生的课堂笔记也必须改革,否则学生很难适应。教学案是近几年兴起的比较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节奏的一种学生学习辅助方式。
教学案的设计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上要深入讲解的问题有一定的基础预习。问题设随题习题,学生在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资料讲解之后确定能够掌握、应用。教学案设计体现知识体系,体现课程思路,最后要有课堂小结。保证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案的设计一定要避免学生抄板书的时间浪费。绝对不能出现学生将幕布当黑板,一字一句抄板书,下课了,学生剩的只是板书,下课了,学生的学习才真正要开始,多媒体的诉求就是配合老师在课上将学生要学的教会,学生要学的学会,祛除传统课堂的弊端。
编辑 薄跃华
关键词:历史教学;经验;使然
在一次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质课竞赛上,关于多媒体的使用问题,产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评课人批评讲课老师完全依赖多媒体,没有板书。讲课人强调多媒体的设计具有板书的功能。与会者的观点也基本分成两派。关于多媒体是否替代板书的问题,笔者是这样理解这些争论的。
一、多媒体发展阶段不同使然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其习惯性的叫法为多媒体辅助教学,顾名思义,老师的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早期的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上的使用,主要是播放一些历史声像资料。单独的声像功能无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呈现,无法满足整个教学过程的需要。尤其是课程知识体系的呈现主要靠老师板书,否则学生很难完成对一节课内容体系的掌握。一些核心的关键词也需要老师用板书给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PT等软件的出现。多媒体的课堂呈现功能被无限放大。通过PPT可以完成整个教学设计的呈现,通过超链接完全可以实现板书功能。教师的板书通过一张幻灯片逐步呈现,通过超链接完成其他资料的补充,配合完成教学过程。最后呈现和传统板书一样的内容。这完全可以达到。无非就是在幕布上还是在黑板上的区别,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教学评价的落后使然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板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在多媒体广泛应用前的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板书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可以让学生记录比较有质量的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板书是否工整,关键词句的书写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复习质量。所以,传统教学评价将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多媒体的出现让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传统板书的内容,关键词句可以工整地在屏幕上呈现,通过超链接完成资料的补充和老师的讲解。从功能上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板书,而且可以解决传统板书的某些固有的弊端。上课的板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一节课45分钟,板书的时间越少,课堂时间越宽松,历史属于文科,文字书写多,势必会占用很多的板书时间。要提高板书的速度,就会影响书写质量。字迹潦草,学生就会看不清楚,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每个老师的板书风格不一样,也影响学生的适应。多媒体恰恰解决了这个弊端,由于PPT是提前设计好的,这就大大节约了板书时间,而且因为是提前设计,所以,准确率高,字迹清晰。另外,多媒体强大的动画、突出显示、色彩、声音等功能都是传统板书很难比拟的。
三、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同使然
多媒体的掌握和使用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新老教师会出现非常明显区别。老教师由于年龄的原因,学习新技术的速度会非常慢,对多媒体功能的多样性缺乏了解,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明显困难。由困难产生懈怠,认为多媒体没什么大用,甚至还不如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实质上是缺乏了解。老教师认为,没有板书,只是用幻灯片,学生很难接受,至于原因没有具体的表述。对此,笔者是这样理解的:首先,老教师上课习惯板书,板书必然会控制课堂速度,学生的接受时间相对充裕,习惯这种节奏的老师和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课堂会明显不适应。其次,依靠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年轻教师,对课时内容不熟悉,对课的理解和讲解都很难透彻,对学生的认知习惯缺乏了解,很难控制课堂节奏,幻灯大多是借鉴网上的现有课件,自己对下载课件的再备课缺乏知识背景的支持,尤其缺乏教学经验的支持,所以,大多情况下,讲课成了程式化的放幻灯。外表看来声光电,五彩斑斓,但整个课程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生无法靠老师的讲解掌握知识体系,也很难对老师提供的资料有一个内化的理解。但笔者认为,这些不是多媒体的问题,而是使用多媒体的人的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专业素质的问题。
笔者认为,PPT与教学案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实践模式。多媒体提高了课堂的速度,老师不是即时板书,也绝不能让学生即时记笔记。记笔记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和教师板书相适应的听课模式。但是随着老师的板书被多媒体替代,学生的课堂笔记也必须改革,否则学生很难适应。教学案是近几年兴起的比较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节奏的一种学生学习辅助方式。
教学案的设计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同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上要深入讲解的问题有一定的基础预习。问题设随题习题,学生在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资料讲解之后确定能够掌握、应用。教学案设计体现知识体系,体现课程思路,最后要有课堂小结。保证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案的设计一定要避免学生抄板书的时间浪费。绝对不能出现学生将幕布当黑板,一字一句抄板书,下课了,学生剩的只是板书,下课了,学生的学习才真正要开始,多媒体的诉求就是配合老师在课上将学生要学的教会,学生要学的学会,祛除传统课堂的弊端。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