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作业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ming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
  一、“预习导学”的作业设计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我要求学生每课预习案从以下五个板块做起:
  1.朗读课文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预先设计的第一个板块就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为后面的预习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搜集资料
  由于新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对有些课文中的作者、主人公、时代背景等不甚了解,因此,针对每篇课文,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作者、主人公、时代背景等资料,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的资料搜集练习,学生乐此不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愿望。
  3.语言积累
  抄写生词、四字词、成语并理解词、形近字组词是关于词语方面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词语的运用中达到语言的积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使“预习导学”与“课堂研讨”达到了有机的整合。
  4.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文题目质疑、从重点词句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等。
  5.家长参与
  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分,则努力让学生的预习与家长进行互动,在家长的评读中,让家长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空白点,设计练习
  为了表达的需要,好多文章留有“空白”的余地,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一些“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写一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情感的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在五年级新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桥》,课文最后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在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后,我设计一个写话,老汉牺牲后,村民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段。
  2.读写结合,设计练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主要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中年轻的父亲和儿子彼此的信赖,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我想,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伟大的父爱、亲情所动容。
  在本课结尾处,也就是学生感情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在交流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写话练习。
  3.利用延伸点,设计练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会以自己新的创意去发展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去发展课文情节、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效果。《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主要讲述季羡林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而且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三、“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将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学习方式。每篇课文的“延伸拓展”,一般由课后巩固性练习、针对这篇课文涉及的拓展型练习、短文阅读练习、学后记组成,多样性的“延伸拓展”中的作业让学生趣味十足。
  1.课后巩固型练习:
  这类练习是基础题,体现每篇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练习,有时还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练习的主要形式有:听写词语、巩固性填空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等等。
  2.拓展型练习:
  针对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练习,这类题目学生可以选择来完成,可以是课文的续写,可以是拓展阅读,可以是查找资料,可以是剪贴小报,可以是考察访问等等。
  3.短文阅读练习:
  一般有两篇阅读练习,一篇为课内阅读,一篇为与本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如,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后,学生领略了那种异国风情的美,又让学生再阅读另一篇相似散文《威尼斯之夜》。学习了《刷子李》后,当学生都被“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所折服时,又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感受书中之人物奇特,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4.学后记:
  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收获、 体会等,这样的小练笔最具语文学科特点了,所以当“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学校其他学科在取消写学后记的同时,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坚持保留学后记。如在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学生体会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懂得了要有为别人着想的大局意识。学后记中,学生可以写学课文后的感受,可以写自己收获的一天,可以写打算一天怎么过才是精彩的,也可以写自己是否有和佩佳同样的经历等等。心有所感,手写所想,字数不限,自然没有压力,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奠定了写作的基石。
  “导学案”是我校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在它实施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困难重重,但我们执著投入、坚持不懈。我们相信,精心设计作业,一定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来实现学校所倡导的“创设文化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培育智慧型教师”的理想课堂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对现代高中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其实质就是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并且运用自身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目前高中英
【中图分类号】G642.4  研究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年前,东方孔子积极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和西方苏格拉底力行的“助产术”式教学都是研究式教学的思想萌芽。近代卢梭提出的“发现教学”思想更是研究式教学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式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并获得蓬勃发展,影响范围越来越厂,程度越来越深。  一、研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性  研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
摘 要:在小学教学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打造课堂情境而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须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 言: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将小学生的探索作为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励学生透过实践操作获取经验与知识。探究性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合作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问题与
·【中图分类号】G633.7  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构建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